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道主义援助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自然灾害、人为冲突造成的人道危机导致人道需求不断增加,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抬头,以及经济下行等都对国际人道援助的发展前景构成挑战。本文从历史视角,结合关键历史事件、援助范围、援助行为体变化及相关规则制度的出现,系统分析国际人道援助发展的源流及其内涵特征,并认为国际人道援助体系及内涵经历了一个从狭义到扩展又重新收窄的过程。现阶段人道援助内涵因民粹主义泛起又呈现回归狭义援助的回缩趋势。因此,对国际人道援助发展演变的回顾反思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阶段其所面临的挑战及困境。

  • 标签: 国际人道援助 人道干预 新人道主义
  • 简介: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阿里等地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迅速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救灾响应,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当天就赶到尼泊尔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爱德基金会以及蓝天救援队等一批中国社会组织第一次走出国门救灾,在尼泊尔参与了真正意义上较大规模的国际紧急救援。

  • 标签: 8.1级地震 中国政府 社会组织 尼泊尔 国际 地震救援队
  • 简介: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和现有人道法规则在当代面临五大挑战:如何认识恐怖主义并合法地与恐怖主义作斗争;如何认识诉诸战争权和战时法的关系;如何认识特殊情况下战斗员和平民的区分;如何确保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如何确保对现行人道法规则的尊重。

  • 标签: 国际人道法 当代挑战
  • 简介:国际人道救援的所有情形中,武装冲突中的国际人道救援最敏感、最复杂,它与国际人道干涉、国际维和行动有着微妙的关系;它在一些分散的国际法文件中能找到较为明确的依据;它在实施中须严格遵守中立、公正、独立的行动原则。在新时期,武装冲突中的国际人道救援,受到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作用,在救援对象和救援主体两方面出现了人道困境,该困境需要冲突的相关方及国际社会的有关力量共同努力予以缓解。

  • 标签: 武装冲突 国际人道救援 人道困境
  • 简介:人道主辽干涉”的理论是主权与人权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国际法上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但是,《联合国宪章》制定以后,“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被国际法所否定和摒弃。西方学者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存在着二种对立的观点。主张“人道主义干涉”为合法的观点,成了西方国家侵犯别国主权、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和工具。我国学者普遍否定“人道主义干涉”及其理论,但也存在着模糊的观点,混淆了与联合国体制下人道主义救援的本质区别。“人道主义干涉”,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是违背国际法的,其实质是否定国家主权、干涉别国内政。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执行行动,是对于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为的应付办法,安理会对于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采取的军事行动,其真正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一国的人权问题进行干预。更不是所谓的“人道主义干涉”。

  • 标签: 人道主义干涉 国际法学 主权 内政 和平 侵犯
  • 简介:日内瓦第一附加议定书在其第36条中规定要对武器及其作战手段和方法进行审查,战争遗留暴炸的、集束炸弹和其它子弹药及生物技术、武器等新式武器的出现对人类构成巨大的潜在伤害,它们已经突破了现有人道法规则,对现有人道法规则进行完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十分必要。国际社会(特别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减轻新的作战手段和方法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进行着不懈地努力,最近已经取得和即将取得一定的成果。

  • 标签: 国际人道法 新式武器 作战手段 作战方法
  • 简介:人道主义干涉是国际法上讨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人道主义干涉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冲突与协调,并介绍了"保护的责任"这一新的视角,最后提出了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研究方法及其规范的建议。

  • 标签: 人道主义干涉 主权原则 禁止使用武力或威胁原则 保护的责任
  • 简介:东南亚国家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日本和韩国日前同意将一个地区金融危机基金扩大一倍,增加到2400亿美元。这个名为《清迈倡议》的基金由一系列货币交换协议组成,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网络。该基金约80%的资金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

  • 标签: 基金规模 亚洲危机 东南亚国家 国际 宏观 贸易伙伴
  • 简介: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德国联邦议院人权与人道援助委员会主席、社民党联邦议员格梅林女士一行于10月16—28日访华。并出席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德人权研讨会”。在京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中联部副部长、交流协会顾问张志军、李进军分别会见了格梅林一行。除北京外,格梅林女士还访问了四川和上海。

  • 标签: 人权发展 委员会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联邦 德国 访华
  • 简介: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对国家主权、国际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及国际法体系有重大影响。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际人道法都是开放发展的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国际社会必将不断解决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存在的问题,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影响将日益扩大、规则将不断完善、效力将逐步增强。

  • 标签: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国际人道法 影响 发展趋势
  • 简介: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教育援助理念从二战至今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援助理念,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功利主义阶段,援助注重经济发展和短期利益的获得;反思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的国际援助经历了衰退和复兴,更加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人类的基本需求;进入21世纪后,更加注重'援助有效性';第四个阶段中出现的《釜山宣言》将援助理念的重点转移到了'发展有效性'上来。

  • 标签: 援助有效性 发展有效性 国际教育援助 理念演变
  • 简介:实现"人道要求"是国际人道法的价值指向.战争遗留爆炸物严重危害了和平居民的生命与健康,而国际人道法的现存规则却是凤毛麟角,大量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和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应从解决问题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提出对策,包括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和禁止,警告义务和清除责任的明确,以及监督机制的构建等方面.

  • 标签: 战争遗留爆炸物 国际人道法
  • 简介: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自1948年开展以来,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可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霸权主义迅速滋生,维和行动本身也因此凸显出较以往不同的特性,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与其宗旨不相符的、有违人道主义的行为。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数量、措施、职能、主体、对象等五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适用国际人道法已成定局,目前最重要的是针对挑战做好积极应对,使联合国维和行动更好地在国际人道法的框架下运行。

  • 标签: 维和行动的变化 国际人道法适用 挑战与应对
  • 简介:1940年1月,美国著名的女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与翻译安娥,冲破层层艰难险阻,辗转来到了位于湖北省的安陆、京山、随县交界处的白兆山,对我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14日,她们到达新四军豫鄂挺进纵

  • 标签: 光珠 戴维斯 国际援助 领事馆 新四军 抗日根据地
  • 简介:一、基本情况自1993年越南政府开始争取国际社会对越南提供ODA政府发展援助,截止2003年底,共获得各国和国际组织承诺的ODA发展援助达253.89亿美元.越南就ODA援款与各援助国及组织签订协定、计划等价值达196.3亿美元,占ODA援款总额的77.19%,其中贷款159亿美元,商签协定352个;无偿援助37.3亿美元;到位资金达131.81亿美元.上述援款为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消饥减贫、行政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越南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越南 ODA援助 经济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国际人道法进步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国际人道法的进步是指它的合理性,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国际人道法进步的基础,因果关系理论为我们从“合规律性”方面阐述科技发展推动国际人道法进步提供了思维视角,而二者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说明了它们是实现人的权利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科学技术 国际人道法 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