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3MFiltekTMZ350和登仕柏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前牙邻面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和对比方法临床选择422颗患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1颗,实验组使用3MZ350充填,对照组使用登仕柏复合树脂充填。按照各自产品说明书的步骤进行窝洞处理、黏结、充填、固化和磨光,经过半年、1年、2年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种树脂的继发龋、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明粗糙度、色泽匹配、牙龈健康状况Z在1年左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Z350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前牙不仅满足了病患的美观要求,避免了冠修复造成的牙体损伤,同时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复合树脂,充填。
  • 简介:固化思维"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老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打破"固化思维"应冲破教材和单一角度看问题的束缚,针对历史中的"因"和"果"对历史知识进行适度的横向和纵向拓充。历史教师应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善于倾听,注意细节,积极参与学科活动,拓宽专业视野。这些做法对打破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固化思维"大有裨益。

  • 标签: 高中 历史 固化思维 新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药疹发病机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药物可作为抗原,通过口服,注射和其他途径进入机体内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抗体(IgE或IgG、IgM)或使淋巴细胞致敏,此为药物反应的致敏阶段,当再次用药,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 标签: 药疹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结合典型病例进一步探讨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强迫性复述皮层加工过程,分析复述简单通路及复杂通路语言加工机理,论证强迫性复述为初级听中枢及初级语言运动中枢及其联络纤维在失去高位皮层抑制作用后的释放作用。

  • 标签: 强迫性复述 简单通路 复杂通路 释放症状
  • 简介:本文采用自制装置对实验室研制的两种水工环氧防护材料的固化收缩应力和应变进行了试验测定,应力和应变增长曲线显示,两种材料体系约50%的收缩应变在凝胶点之前发生.实测了两种材料体系分别经过45h和26h的固化收缩应力,结果数值都比较小,最大的约0.2MPa,同时通过DSC测试确定了此时两种体系的反应程度分别为94.1%和95.5%,并据此对后期固化应力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到两种体系的全部固化应力分别约为0.671MPa和0.060MPa.结果表明,两种环氧体系的固化收缩应力比较小,对应用中材料应力状态的影响不大.

  • 标签: 环氧防护材料 固化应力 固化应变 反应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牙痛的机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牙本质细胞学说认为,成牙本质细胞及其细胞突起着神经感受器的作用,刺激通过细胞突直接传至与它相连的神经纤维,使其兴奋从而产生痛觉。

  • 标签: 牙痛 机理
  • 简介:运动的带电粒子和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机理在物理教科书中没有解释。本文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产生洛伦兹力、安培力的机理——洛伦兹力及安培力源自于激磁电流和传导电流之间的作用力。笔者进一步确定了更加直观的安培力方向定向法则,即安培力的方向指向与传导电流有效分量同向的等效激磁电流,背向异向的等效激磁电流。同时,本文也揭示了安培力转移的现象:载流导线周围的磁场被导磁物体屏蔽之后,载流导体受到的安培力减小的部分将会完全转移到导磁物体上。

  • 标签: 安培力 洛伦兹力 磁化电流 传导电流
  • 简介:摘要在学习中,学生如果习惯于某一种思维方式的话,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定势思维。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旧有的教学手段上不去创新,不去探究,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尤其是面对枯燥的英语学习,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避免“思维固化”的形成。

  • 标签: 英语学习 &ldquo 思维固化&rdquo 存在的问题 措施
  • 简介:本文对近年日本松下电工公司公开的有关半固化片浸渍加工工艺与设备发明专利的内容加以梳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松下电工公司新近(2012年)公开的此方面专利的创新思路、手段,以及发明效果的评价方法、结果。

  • 标签: 印制电路板 覆铜板 浸渍加工 半固化片 上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预防儿童窝沟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岛市160名一年级6-8岁小学生作自身对侧对照,实验组用3Mconcise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窝沟进行封闭;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3年临床效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X2检验。结果窝沟封闭剂3年完全保留率68.36%,实验组,对照组龋病发生率1年后0,6.04%;2年后0,7.59%;3年后1.82%,9.82%。对照组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有显著防龋效果。

  • 标签: 光固化窝沟封闭剂 防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作用,证实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进行口腔修复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损伤原因对其进行分组为氟斑牙、牙体形态畸形及牙体缺损两个组,每组70例,都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对其进行分层塑形固化方式进行修复。结果氟斑牙70例患者,其中4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3%。优于牙体形态畸形、牙体缺损组84.0%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经过研究观察,临床效果满意,是口腔美容修复的理想方法,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对氟斑牙的治疗。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临床口腔美容 氟斑牙 牙体形态畸形 修复
  • 简介:天线为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设备。随着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趋势,电子产品中零件的设计也要朝此趋势发展。当前各界对于天线设计的重点在于小型化、结构简单化及多频或宽带。高介电常数基板可以缩小微波辐射波长,达到天线小型化的目的。文章采用酚醛树脂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采用高介电常数填料作为功能填料。研制的高介电常数覆铜板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低的介电损耗和低的吸水率,可以应用于微带天线。

  • 标签: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高介电常数 覆铜板 天线
  • 简介:创意产业集群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阶段生产、相关要素繁多的复杂的适应性系统,模块化做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运用模块化理论来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模块化是指将整个创意集群按照模块化企业的标准进行解构、整合和重建,按需组合、随需装配,形成动态的企业网络。目前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如何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更好发展仍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创意产业集群 运行机理 模块化理论 复杂系统 模块化企业 主体参与
  • 简介:随着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管理知识的情境性与实践性日益突显,对管理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基于案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实践、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管理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本文以高校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案例教学特征通过影响学习者行为从而促进管理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的情境模拟性特征既能够直接促进管理知识的转移,同时也能通过提升学习意愿间接提升管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而师生平等性特征则通过影响学〉-7意愿影响管理知识的转移效果,为高校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案例教学特征 学习意愿 沟通强度 知识转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口腔美容中的修复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90例需要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组30例为氟斑牙患者,乙组30例为牙齿形态畸形患者,丙组30例为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三组患者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90%,乙组的总有效率73.3%,丙组的总有效率76.7%。甲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乙组和丙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丙组和乙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对口腔进行美容修复,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口腔美容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86例患者的312颗前牙做美容修复诊治,并进行临床观察随访,总结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经3年以上随访,成功率为98.4%。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是一种较理想的前牙充填及修复材料,值得在美容牙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前牙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本次试验通过了6组碳纤维布(CFRP)粘贴,并结合一端张拉(另一端先锚固)施工工艺对CFRP在固化过程中进行了预应力损失试验。通过测试结果可基本掌握施加预应力后CFRP的应力损失情况CFRP在固化过程中存在应力损失现象;随时间增长,应力损失增加,总的趋势是初期发展快,后期发展慢;张拉初始应力越高,应力损失相对较小,CFRP最终留存的应力较大。试验结果对分析CFRP的预应力损失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碳纤维布(CFRP),固化,预应力损失
  • 简介:网络移动通过移动路由器实现边缘移动网络节点间及其与骨干网络节点间的会话连续性。移动路由器在嵌套接入环境下的接入安全与切换延时已经成为网络移动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分析网络移动无缝切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协同模型的网络架构、基于移动模型的预切换方法等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无缝切换技术思路,支持轻量可信切换、多穴负载均衡、嵌套路由优化,为设计具有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的端到端网络移动通信协议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网络移动 无缝切换 路由优化 负载均衡 可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