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小儿 ,可治小儿疳积、伤食、消化不良,这是众所周知的。后有人针刺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等取得很好疗效,又有人针刺治小儿百日咳、哮喘效果显著,还有报导针刺可治癫痫、营养不良、佝偻病、惊风、夜寐不安、泄泻、遗尿、脱肛、腹痛等疾病,指导针刺治疗的疾病达20余种。在患儿就诊时对厌食症患儿做微量元素检查,针对有微量元素缺乏患儿纳入两组治疗对比,临床治疗给予微量元素补充或针刺治疗。结论:中医外治针刺治疗小儿厌食优于单纯补充微量元素。

  • 标签: 中医外治法  针刺四缝穴 小儿厌食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针刺配穴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疗法组(对照组)24例和“针刺疗法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以颈夹脊为主选,配合百会、风池、神聪、外关等。实验组选以“(天牖、天容、天窗、天鼎)为主。观察记录并发症及恢复情况,并随访半年。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愈例数构成比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治疗组较好。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ldquo 四天&rdquo 夹脊穴
  • 简介:笔者近三年来针刺治疗头痛10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四关穴 头痛 治疗 针刺
  • 简介:通过检索针刺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有了创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书中阐明了其主治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规范了具体诊疗技术等。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又丰富了的定位,拓展了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四缝穴 奇效良方 针灸大成 串雅内外编 针灸集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15例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86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为(20.01±1.20)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6.87±0.56)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18.012,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风肢体麻木 针刺治疗 四关穴 疗效
  • 简介:笔者运用巨刺法,取申脉治疗肩周炎收到满意效果。若病程短,可一针一次立效;若病程长,一般10左右即可收效。

  • 标签: 肩周炎 中医药疗法 申脉穴 针刺
  • 简介:摘要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在刺入0.5~0.8寸,承山在刺入2.0~3.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 标签: 穴,委中 穴,承山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腑肠治疗腹部术后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取针刺董氏奇1中的腑肠肝门、肠门、腑肠、花下;每日2次,3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83.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940,P=0.02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腑肠治疗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效果显著。

  • 标签: 腑肠四穴 董氏奇穴 腹部术后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针刺鼻炎穴位配合炙背俞穴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样本数量为80例,然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40例与常规组40例,分组完成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针刺鼻炎穴位配合炙背俞穴进行治疗,待患者接受治疗后,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统计评估,以此来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在统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治疗后,在统计评估各组之间临床治疗效果后得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在统计各组之间炎症因子水平后得出,研究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了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利用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评估后得出本文的结论:采取针刺鼻炎穴位配合炙背俞穴进行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针刺 鼻炎穴 天灸背俞穴 过敏性鼻炎 临床探究
  • 简介:摘要1900年敦煌千佛洞出土的《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内容上与传统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敦煌《灸经图》图16中标引在头后枕部,上下左右,《灸经图》这样布意为着什么?这个千古悬案一直困扰着中外学者。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验证分析发现《灸经图》它是与伏羲八卦、长沙马王堆帛书一脉相承的重要针灸流派;庭是同名组这一奇葩沿革的始祖;庭是针灸史上最早的头针疗法、枕骨疗法;庭对五劳七伤虚损性疾患及痿痹瘫呆喘等顽症痼疾有显著临床效果,它开创了中医脑病学的先河,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 标签: 敦煌《灸经图》/四天庭 价值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针刺治疗骨伤科疾病。方法与结果:逐一介绍了单针刺少泽、肩髎、陷谷、兑端、天柱、素髎等对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前臂尺侧及小指麻木、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疼痛抬举不能、冻结肩上举困难、臂丛神经损伤前臂难以屈曲、膝关节疼痛无法下蹲、跟骨骨刺着地疼痛的独特疗效并介绍了相应的临床治疗病例。结论:单针刺以上穴位对许多骨伤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症属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总结资料表明,针刺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有确切的疗效和重大的指导意义。现将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高血压 针刺 眩晕 头痛
  • 简介:摘要运用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满意,疗程短适宜推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结束后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为(4.2±3.3)分。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 标签: 针刺透穴加电针 面瘫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