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观察气管插管全麻与置入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手术患儿 70 例入组,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儿给予置入全麻,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结果: 观察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 HR 、 MAR 比较无差异( P>0.05) ;两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 PCO 2 与 SPO 2 比较无差异( P>0.05) ;对照组插管前后、气管拔管前后的 HR 、 MAR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 HR 与 MAR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小儿手术中选用置入全麻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作为麻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气管插管全麻 喉罩置入全麻 小儿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喉通气全麻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管狭窄和支气管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气管狭窄和1例食管支气管瘘患者在通气全麻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一次性放置成功18例,1例因支架位置过高,调整支架时,将支架拉出,给予重新安装后放置成功,置入后18例气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均立即缓解,1例覆膜支架有效封闭了瘘口,无大咯血及支架移位发生,19例患者均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周到的护理措施和术中娴熟的医护配合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喉罩 全麻 气管支架 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气管插管全麻与置入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手术患儿70例入组,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儿给予置入全麻,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HR、MAR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PCO2与SPO2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插管前后、气管拔管前后的HR、MAR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拔管前后的HR与MAR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小儿手术中选用置入全麻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作为麻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气管插管全麻 喉罩置入全麻 小儿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最佳麻醉方法及处理技巧。方法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的主要困难在于麻醉与术者共用同一气道,由于小儿呼吸与循环代偿能力比较差,在麻醉过程中很容易诱发应激反应,严重时发生痉挛、低氧血症,甚至心脏停搏。结果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手术时间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确定,麻醉要求上要求维持一定的肺泡气体交换及麻醉深度,减少患儿的应激反应,由此可见,小儿气管异物极具危险性,必须明确诊断,做好术前病情和麻醉风险评估,减少术后并发症,选取合理的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方法麻醉深度调控,术中通气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结论以此评定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置入麻醉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提供了便利,也对小儿麻醉的管理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和优越性。

  • 标签: 小儿气管异物 喉罩置入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气道危机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将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麻醉科进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48名学员按照入科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名学员。试验组实施情境模拟下的置入培训,对照组实施单纯的任务训练器置入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和在模拟临床危机事件下急救气道处理能力,包括置入成功率等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非技术能力;对两组学员开展培训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学员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4.2)分比(86.0±3.4)分,P=0.076];与对照组学员相比,试验组学员置入成功率更高[75.0%(18/24)比45.8%(11/24),P=0.039)],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更高[(6.4±0.5)分比(2.1±1.2)分,P<0.01],教学总体满意度更高[(4.1±0.5)分比(3.5±0.6)分,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危机情境模拟置入培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急救气道管理能力。

  • 标签: 气道危机情境模拟 喉罩置入 急救气道管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免充气型上通气道(SLIPA)与Supreme一次性双管(LMA-Supreme)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的70例患者,分为SLIPA组与LMA-Supreme组,其中SLIPA组37例,LMA-Supreme组33例,记录并对比置入时间、尝试次数、通气道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声门的纤维支气管镜视野分级,最大密封压、气道压峰值以及术后24 h咽痛情况。结果SLIPA组与LMA-Supreme组的置入操作所需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置入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以及气道压峰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PA组的最大密封压[(25.7±4.08) cmH2O](1 cmH2O=0.098 kPa),与LMA-Supreme组[(28.5±3.14)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对位情况方面,SLIPA组的纤维支气管镜视野评分3~4分的比例达到94.6%,明显高于LMA-Supreme组69.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咽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PA™通气道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呼吸管理,其操作简便,置入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其前端空腔结构设计可积存反流液,可降低反流误吸发生风险。

  • 标签: 麻醉,全身 SLIPA™ 喉罩 LMA-Supreme 呼吸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三维CT重建(3D-CTR)图像为标准,评价超声判断置入位置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行脑血管介入性支架手术患者134例,年龄18~64岁,体重30~10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分别于置入前后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术中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获得3D-CTR图像。分析患者颈部超声和3D-CTR图像并进行分级。结果最终12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在垂直位置上,超声分级与3D-CTR分级呈正相关(r=0.742,P<0.05);超声判断旋转的灵敏度为73.0%(95%CI:62.0%~84.4%)、特异度92.8%(95%CI:86.9%~98.7%)、阳性预测值89.1%(95%CI:80.5%~97.7%)、阴性预测值81.0%(95%CI:72.6%~89.4%)、准确度74.2%(95%CI:65.2%~81.1%)。在深度分级方面,超声分级与3D-CTR分级呈正相关(r=0.332,P<0.05),超声判断深度的灵敏度为58.5%(95%CI:46.9%~70.1%)、特异度93.3%(95%CI:87.2%~99.4%)、阳性预测值90.5%(95%CI 82.0%~99.0%)、阴性预测值67.5%(95%CI:57.7%~77.3%)、准确度33.2%(95%CI:16.8%~47.8%)。超声判断最佳置入位置的阳性预测值61.1%(95%CI:48.6%~73.6%)。结论虽然超声无法测量尖端入食管的深度,但检测旋转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临床上检测位置,尤其是旋转的可靠工具。

  • 标签: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成像,三维 喉面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58例使用的患者,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使用的158例患者中,全麻152例手术有胃肠道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小儿手术麻醉等等;用于紧急心肺复苏6例;选用3号31例,4号127例,1次成功置入131例,第2次成功置入15例,第3次用中指引导置入6例、用喉镜置入4例,2例放弃;放置时间平均为2.59h,发生漏气现象4例。结论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广泛,也可用于急症困难气道,的应用已大于气管插管,而且的应用使困难插管比例下降,的临床应用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为气道管理提供了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喉罩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瑞马唑仑抑制患者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需置入的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8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按性别将其分为2组: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第1例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患者意识消失、BIS值≤60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3 min后置入置入时出现吞咽、牙咬、呛咳、体动或置入后2 min内MAPmax或HRmax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为阳性反应。若置入反应阳性或给予瑞马唑仑3 min后MOAA/S评分仍>1分,则下一例增加瑞马唑仑剂量,否则降低一个剂量,相邻剂量相差0.03 mg/kg,重复此过程,直至出现第7个交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瑞马唑仑抑制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F组29例和M组22例完成本试验。F组ED50及其95%CI为0.146(0.106~0.175) mg/kg;M组ED50及其95%CI为0.203(0.131~0.237)mg/kg,M组ED50高于F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抑制女性患者置入反应的效力强于男性患者。

  • 标签: 性别因素 苯二氮类 喉面罩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肌松置入全麻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的全麻患者60例,年龄65岁~91岁,随机分为无肌松药组(H组)和肌松药气管插管组(Q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入室安静后15min(T0)、插入前即刻(T1)、插入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3min(T5)的SBp、DBp与HR,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药品的用量;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结果与Q组比,H组患者在麻醉诱导、置入、拔除过程中血压与心率均有波动,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肌松组与气管导管组插管后、拔管前后比较则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Q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大于H组(P<0.05);Q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长于H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置入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用药量少,术后恢复快,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骨科全麻气道管理。

  • 标签: 无肌松 喉罩 老年骨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置入七氟烷吸入全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疝气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干预,观察组采用置入七氟烷吸入全麻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实施置入七氟烷吸入全麻干预可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并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喉罩置入七氟烷吸入 全麻 小儿疝气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可塑型喉镜定位置入法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使用可气管插管的第四代,其中A组患者给予可视可塑型喉镜辅助,B组患者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C组患者给予盲探置入法。比较三组患者插管到位率、气道压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并评估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水平。结果A组患者一次性置入到位率高于B、C组(P<0.05);A组患者置入理想位置时气道峰压(PIP)<20 cmH2O(1 cmH2O=0.098 kPa)例数多于B、C组(P<0.05);A组患者在插即刻(T2)、拔即刻(T4)时刻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低于B、C组(P<0.05),其余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间点心率(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拔前(T3)、T4时刻皮质醇(Cor)水平低于B、C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可视可塑型喉镜定位置入法应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可提高插入位置准确率,减轻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喉镜 可视软镜 喉罩置入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气道(LaryngealMaskAirwav,LMA)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气道维持方式,具有易为患者所耐受、心血管反应小、置入时无需喉镜暴露声门、安全、有效、易置、操作简单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常规气道和困难气道的处理。吸入麻醉药七氟醚(Sevoflurane)和静脉麻醉药异丙酚(Propofol)都能较好地运用于全麻诱导.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对比了两种麻醉快速诱导方法在置入过程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喉罩置入 临床比较 麻醉诱导 异丙酚 七氟醚 喉罩通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患儿置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儿科进行全麻置入的患儿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瑞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三组,低剂量(0.4ug/kg)、中剂量(0.6ug/kg)及高剂量组(0.8ug/kg),每组各30名患儿,比较三组患儿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不良反应及各阶段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中剂量组患儿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较稳定,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中等剂量的瑞芬太尼在患儿置入过程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最好,患儿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麻醉诱导 喉罩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实行手术并进行全麻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采用全麻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喉罩全麻 护理对策 治疗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