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压在心血管内科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当地医院心血管内科中顽固性高血压病32例、心力衰竭20例,心肌梗死8例患者行周围静脉压测定结果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是全身性疾病,伴有全身及局部体液因素异常,心脏后负荷加重,导致周围静脉压升高;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回心受阻,可引起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故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均可引起周围静脉压升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尤其是右室、下壁心肌梗死,在监测补液治疗有效。结论周围静脉压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周围静脉压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新生儿输液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第一时间使用封闭,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直接用于伤患处,50%的硫酸镁和喜疗妥交替外敷外渗处。结果经过6~9天观察及护理,局部外渗处肤色转红润,皮肤粘膜完好,无瘢痕。

  • 标签: 静脉输注 营养液 外渗 联合外敷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单侧不同范围下肢深静脉血栓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单侧下肢水肿患者,均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血栓累及血管范围分为3级:Ⅰ级(累及1根深静脉,46例)、Ⅱ级(累及2根深静脉,26例)、Ⅲ级(累及3根及以上深静脉,8例)。观察各级深静脉血栓CDFI表现及邻近肌层、皮下组织的超声表现,并与同一患者健肢对比,测量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肌层增厚度、肌层回声改变及肌层组织形态改变等指标。结果: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可见不均匀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DFI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点线状血流;静脉邻近肌层厚度较健侧增厚,其中Ⅲ级与Ⅰ级比较肌层增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5);肌层组织回声较健侧减低或增高;患肢肌层间隙可见裂隙样或片状无回声,且血栓累及范围越广(达Ⅲ级),上述征象越明显(χ2=20.033,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与邻近软组织超声表现相关。CDFI不但能直观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观察血管周围肌层及皮下组织情况,是临床下肢水肿患者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深静脉血栓 软组织
  • 简介: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空气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用途,懂得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知道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及其变化,是本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

  • 标签: 空气污染 考点例析 化学与生活 知识基础 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均接受针灸治疗。将其随机分组,针灸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和针灸治疗效果。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有利于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28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灸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80%,组间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x2=5.543,P=0.019)。结论加强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疗效,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周围性神经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医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医护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6.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医护效果显著优于后者,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提升临床医护效果,具推广意义。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66-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手术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中,77例治愈,治愈率为96.25%,疗程为6d-15d,平均为(10.22±1.34)d。护理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护理后并发生发生率为3.75%,护理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提升手术疗效,有利于患者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患者57例,将57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37例,对其采用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对其采用传统的激素以及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针灸刺激穴位能使面部神经产生兴奋,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因此,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行TI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及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对比四组的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DSA图像质量,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四组术中DSA图像质量。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疼痛程度重于其他三组(P<0.05);DSA图像质量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TIPS中可减少患者术中疼苦,提高术中DSA图像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TIPS术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骨折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均愈合,愈合率为100%,且骨折固定确切,未出现骨折片移位现象,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针对不同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关节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32-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用针灸疗法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针灸科门诊与住院部进行周围性面瘫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40例为针灸治疗组,另40例为常规针刺对照组。针灸治疗组采用0.3mm×50mm的毫针对患者各穴位进行针灸,得气之后,以每间隔10min平补平泻的手法行针1次,并留针30次,接着对下关、翳风两个穴位同时实施针刺,直至达到局部变红晕为止。常规针刺对照组则使用纯粹的常规针刺治疗方式,选取患侧阳白、攒竹、迎香、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人中、承浆、风池、太冲、足三里、合谷等各个穴位进行透刺,并在得气后留针30min,坚持1次/d。1个疗程16次,每天针灸1次,在完成1个疗程之后休息1d,持续两个疗程。疗效利用H-B评价系统和Prommnn简易评分法实行分析研究与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1)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4.21%,愈显率85.46%,对照组分别为34.52%、55.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和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愈显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不仅疗程较短、效果显著,也有效杜绝了相关并发症和副作用的产生和影响,尤其针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提供高治愈率、愈显率等方面效果明显,同时经济、方便的特性也使其易于临床上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瘫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其观察方法,观察针刺治疗的效果,并通过测量排除自然愈合的结果。方法测量面部自然状态的左右口角到同侧耳屏切迹的距离,见面瘫的存在;测口角尽量向同侧耳屏收缩状态的左右两侧的距离,这更能显示面瘫的程度。经针刺治疗半小时后,再测量上述的四种距离,这样就可以了解针刺的效果,排除自然愈合的说法。结果37例患者通过测量记录并观察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测量观察法能客观反映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排除自然愈合的说法。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急性疾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易破溃后形成肛瘘,脓肿严重的容易引起败血症中毒症状,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早期切开,以减轻局部张力,阻断其扩散和向四周蔓延。不正确的切口及处理,对患者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时常造成二次手术,因此我们探讨肛门周围脓肿手术治疗正确切口选择方法及术中和术后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问题。方法依据脓肿部位不同对23例确诊为肛周脓肿病例采用弧形切口、纵型(放射状)切口、梭型切口、对口引流、其它切开引流挂线等不同的切口手术方式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病例中一次性治愈22例,占比95.7%,复发及2次手术1例,占比4.3%,总有效率100℅。结论肛周脓肿手术切口选择非常重要,正确的切口选择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切口选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28-01
  • 简介:1例56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3年后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停用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2个月后,患者四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 标签: 拉米夫定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入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结果发生静脉炎26例,后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期水平。结论随着安全意识及入院评估的加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静脉炎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效果调查,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在这120例患者中,急性静脉炎有10例,慢性静脉炎有101例,慢性静脉炎患者的局部还出现了硬结症状,出现这一病症的原因很多,而且较为复杂,经过研究与调查,患者出现静脉炎多是由多次静脉输液引起的,医院采用了如意散加醋调成糊状外敷伤口的护理措施,110例慢性患者局部硬结症状逐渐消失,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问题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预防的,只要治疗及时,患者的硬结症会逐渐消失,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如意金黄散加醋外敷的护理措施,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可以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