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及其意义。方法54例危重病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同时经中心静脉和桡动脉抽血样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中心静脉和桡动脉血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正常心功能和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和循环衰竭患者,动静脉血气酸碱平衡状态出现明显分离现象。动脉血示低碳酸血症,而静脉血则反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患者,单纯检测动脉血气,并不能反映组织内确切的酸碱状态,周围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必须同时进行检测。在严重低心排出量和低灌流患者,检测中心静脉血能较好地反映组织酸碱状态。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状态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等穴位为主;治疗方法有以针刺为主和针刺结合其它疗法两大类。可见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瘫 针灸
  • 简介:摘要周围性面瘫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我国“面瘫”的发病率为4.26‰,为神经内科,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治疗不及时与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或者在后期出现面瘫到错;面肌痉挛等难以调控的局面,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障碍;为了更好、更快、更完全的治愈此病,并更经济、尽可能少的不良反应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并查找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标签: 针灸 面瘫 概况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针灸治疗在面瘫不同时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周围性面瘫的早期及恢复期采用针刺面部及全身穴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为98.82%。结论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手段,早期及恢复期在取穴及针法上有所区别,早期应用效果优于恢复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病损程度 治疗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3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所以患者均治愈出院,除3例切口二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无肠瘘、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住院天数9–23d。结论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靠的方法,这样可及早清除感染源,缩短疗程,有利于抗生素发挥作用,减少了切口及腹腔感染机会。

  • 标签: Ⅰ期手术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体会,寻求正确的治疗途径。方法收治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9-65岁,平均病程6-17d。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程一周之内采用麦氏切口,其余采用右腹直肌旁切口。用盐水、甲硝唑注射液局部冲洗后放置引流,无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结果Ⅰ期愈合38例(95%);1例切口感染,换药后愈合,无残瘘端发生。住院时间12-16d;腹腔残余脓肿1例,术后抗炎21d痊愈出院。结论手术Ⅰ期治疗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针刺并结合推足太阳经筋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以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共120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人,分别为针灸组、针灸及推足太阳经筋组,两组分别都是每10次为一个疗程,可应用2个疗程,疗程后做出相应的疗效评定并分别归纳各组的优劣势。结果针灸组的治愈率为75%,综合组的治愈率则为90%,因此,综合组在临床效果上明显更优于针灸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综合应用针灸并加之以推足太阳经筋的治疗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疗法 针灸加推足太阳经筋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瞬目反射检查,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愈后情况。方法测定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前、后瞬目反射的R1、R2、R2′。结果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检测瞬目反射的潜伏期,证实了中频脉冲电治疗的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中频脉冲电 瞬目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5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穴位针灸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66.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临床治首选方法。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后双侧颞骨纵形骨折致双侧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外伤后双侧颞骨骨折致双侧周围性面瘫并至少行一侧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致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的原因及特点,对比术前与术后、术侧与对侧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恢复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5例车祸伤、1例坠落伤、2例头部挤压伤,8例中有5例外伤后有颅脑损伤及昏迷史。所有患者外伤当天或清醒后即发现面瘫,颞骨CT显示双侧纵行骨折,术前双侧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Ⅴ~Ⅵ级;3例听力正常,1例双侧传导性聋,4例有高频感音神经性聋。8例患者共11耳行面神经减压术,传导性聋患者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随访至面神经功能正常或1年以上,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传导性聋患者听力提高约30dBHL。结论车祸是造成颞骨骨折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面神经减压术能提高外伤后即发性面瘫患者的预后,颞骨骨折引起的传导性聋可同时重建听力。

  • 标签: 双侧 面神经麻痹 颞骨骨折 面神经减压术 耳聋
  • 简介:摘要周围型小肺癌(SPLC)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态势,由于其直径<3cm,呈圆形,且密度低、肿瘤小,与周围病变往往易发重叠现象,临床常规胸片检查极其容易遗漏病灶,而CT作为一种集窗宽技术与窗位技术为一体的有效诊断方法,图像密度分辨率极高,且影像不重叠,可显示隐匿性病灶,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发展。

  • 标签: 周围型小肺癌 CT诊断 进展研究
  • 简介:明确的诊断是创伤性神经损伤获得最佳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键。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反映的神经功能改变、损伤部位及神经形态学变化等信息,可评估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该文综述了神经电生理、临床检查、超声及MRI等目前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检查方法在诊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或减少小儿静脉采血的痛苦,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0例需采血患儿,其中100例行股静脉采血,另100例行头皮静脉采血,观察并比较结果。结果100例头皮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93%,重复穿刺7%;股静脉采血100例,一次成功率78%,重复穿刺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头皮静脉穿刺效果优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痛苦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 股静脉 采血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6名健康志愿者的动脉全血,进行FLAIR、T2*WI扫描,观察血肿组织信号变化,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检查,以明确周围血肿病变。结果6例体外血样本的MR信号变化类似,1小时内观察到血肿周围的T2WI、FLAIR呈高信号,3小时的高信号表现更加明显,在1小时和3小时,T2*WI显示的血肿信号完整。6例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4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例的出血部位为小脑,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在血肿周围可观察到水样高信号。在血肿周围,T1加权成像呈弧形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明显的高信号。结论脑出血早期进行MRI检查,所显示的血肿周围病变信号其实是血肿内血块收缩、血液凝固、血清外渗的表现,而不是脑水肿病变。

  • 标签: 磁共振 脑出血 脑水肿 血-脑屏障
  • 简介:目的:总结各种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减压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37例中,包括颞骨骨折、中耳乳突手术后、中耳乳突炎、面神经瘤、听神经瘤及中耳癌等不同原因。术后随访3月至4年,其中2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ouse-BrackmannⅠ、Ⅱ级(68%)。面瘫病程&lt;2月者手术减压效果明显优于>2月者。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手段,对保守治疗恢复不满意、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减压 耳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