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端加热对婴幼儿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住院的呼吸道疾病需要护理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前端加热软化后进行,对照组直接用未加热的,比较两组患儿过程中阻力比较。结果观察组无阻力26例占74.28%,轻度阻力4例,占11.42%,中度阻力4例占11.42%,重度阻力1例占2.85%;对照组无阻力19例,占54.28%,轻度阻力10例,占28.57)%,中度阻力例占8.5%,重度阻力3例占8.5%;两组患儿后鼻粘膜损伤情况比较,观察组2例占5.71%,对照组6例,占17.64%;结论前端加热软化后可增加成功率,减少患儿粘膜损伤,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提高护理临床工作质量。

  • 标签: 吸痰管加热 婴幼儿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鸣音改善、每日次数以及两次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 标签: 吸痰 刺激时间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插入的不同深度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近来收治的4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密闭式法,按插入的不同深度随机分为浅部组(A组)、深部组(B组)和标准组(C组),每组各15例。比较三种法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B、C组较A组肺部鸣音明显减少、气道峰压显著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χ2=10.31、8.98、12.43、21.44,P均<0.05);A、C组较B组引发的剧烈咳嗽、心率加快、气管损伤的程度低(χ2=10.23、20.34、14.45,P均<0.05)。结论标准法可安全、有效的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到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标准吸痰法
  • 简介:2前端进行适当的照看及馈电在这一讲座的第一讲中,我们讨论了从前端预期的性能,以及较好地管理前端运行的某些基本方法。在这一讲中,我们将讨论更多的方法,以确保图像及声音的质量能与直播卫星(DBS)相竞争。

  • 标签: 调制深度 视频电平 波形监视器 CATV前端 连接器 技术讲座
  • 简介: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组合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8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6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棉球擦洗法;试验组使用组合达到口腔冲洗与擦拭结合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153腔溃疡发生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且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采用组合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提高了口腔的清洁度,有效地降低了VAP的发生。

  • 标签: 组合吸痰管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冲式口护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时间段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对象取ICU气管插管患者。其中有25例使用冲式口护进行口腔护理,为观察组;另有25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口腔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均要显著性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与否分别为24/1,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与否分别为18/7,满意度为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冲式口护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ICU气管插管患者 冲吸式口护吸痰管 口腔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和患儿需要的症状,强调了患儿插管的正确时机,重点论述了正确的方式方法,对插管患儿的排和护理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气管插管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可视喉镜应用于ICU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2019年07月-2021年06月本院成人综合ICU收治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于可视喉镜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46例与研究组(于可视喉镜加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54例,对比两组普通气道、困难气道患者一次成功插管率、插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普通气道和困难气道中,两组一次成功插管率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在普通气道中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困难气道中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冲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选取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冲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2.00%,同对照组6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对行气管插管危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冲,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冲吸式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插入困难的原因及紧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气道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生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导管扭曲、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发生插入困难的百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防止人工气道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确保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依据PDCA循环理论组织开展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技术操作护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护士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

  • 标签: PDCA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吸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冲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口腔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口腔护理工作中应用冲;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39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牙菌斑指数与牙菌斑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39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9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20.5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冲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冲吸式口护吸痰管 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入相对较深,单靠重力不能便为液充分灌入肠内。现就此将的巧用介绍如下。

  • 标签: 吸痰管 肛管插入深度 不保留灌肠 一次性灌肠器 重力作用 灌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气道插入困难的原因,总结其处理与护理对策。方法对外科2010年至2015年39例人工气道病人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因气管插管之间发生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与气管壁相贴、导管扭曲、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因素而致人工气道插入困难。结论必须重视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采取措施确保患者气道安全。

  • 标签: 人工气道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镜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困难胃插入。方法回顾分析30例喉镜应用于困难胃插入的临床价值及体会。结果30例困难插管患者在喉镜直视下全部插管成功。结论喉镜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胃插入成功率高,可达100%,操作简单,经济适用,且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喉镜 气管插管 困难胃管插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时间在经鼻气管插管对COPD病人的影响。结论10s时间与20s时间相比较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PO2恢复至基线时间20s组明显缩短,这说明增加时间可以更有效的和减少吸次数,同时可以减少插管给病人带来的不适。

  • 标签: 吸痰时间 COPD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