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出现产后情况的患者进行护理,对护理过程进行记录与分析,寻找最适合的产后护理方法,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以及产后护理的80例产妇患者,对其产后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在寻找原因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的喂养质量。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80例产妇出现产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进行有效的吸吮和排空乳房,导致乳腺管不通、乳汁淤积发生,同时得出最合适的护理方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结论从产后的现象入手,通过分析发生的原因,在积极预防的前提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一问题的出现,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产后奶胀 护理体会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中产妇常见的护理问题为,造成产妇失眠、疼痛、焦虑抑郁等心理生理方面困扰,严重情况会引发乳腺炎等并发症,导致无法母乳喂养,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妇身体健康,同时增加了医院工作难度。所以要重视产妇产后的护理工作,一旦护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和意外状况,危害性较大;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缓解症状;故本文着重分析母婴同室产后的原因以及护理进展。

  • 标签: 母婴同室 奶胀 护理 泌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1033例产妇中,产后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033例产妇中发生86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产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进行有效的吸吮和排空乳房,导致乳腺管不通、乳汁淤积发生。处理如出现乳房胀痛,可将患侧乳房进行热敷、按摩,然后挤出少量乳汁使乳窦变软,让婴儿能很好的吸吮,便可消除。结论通过分析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奶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吸吮、皮肤接触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妇2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婴儿早吸吮皮肤接触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及时让婴儿进行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可增加产妇体内催产素产生,使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剥离,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吸吮 皮肤接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如何应用QCC手法有效的降低住院产妇产后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我科住院产妇产后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住院产妇产后发生率从原来的29.8%降低到11.36%。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可以有效降低住院产妇产后发生率,大大促进了母乳喂养,对产后母婴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住院产妇满意度,为住院产妇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产妇产后奶胀产后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的发生原因,以便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于产后7天内对产妇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生产次数、分娩方式、乳头状况是产妇的主要发生原因,初产妇的程度较经产妇高,剖宫产者的程度较自然分娩者高,乳头扁平/凹陷者较正常乳头者程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孕期保健工作,鼓励自然分娩,积极宣教母乳喂养知识,以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奶胀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吸吮、皮肤接触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妇2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婴儿早吸吮皮肤接触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及时让婴儿进行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可增加产妇体内催产素产生,使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剥离,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吸吮 皮肤接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科乳产妇中采用芒硝外敷乳房联合六步结疏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的如何预防和应对。方法50例产后乳产妇的科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的使用效果观察。结果50例产后乳产妇除了有指证回的及产妇原因回外,47例成功母乳喂养。结论科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于产后乳的预防和应对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管 乳头凹陷 母婴分离 国家级吸乳器
  • 简介:目的研究寻找解决产后的有效手段。方法将产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及对照组,实验1组采用发酵面外敷,实验2组采用皮硝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热敷),观察24h内乳消退情况及乳汁排出量。结果实验1组有效率75%,实验2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20%。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1,2个实验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乳汁排出量,实验1组为(46.5±13.5)ml/次,实验2组为(50.7±11.4)ml/次,对照组为(19.0±5.0)ml/次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发酵面外敷疗法和皮硝外敷疗法对产后排乳不畅所致乳有明显疗效,皮硝更优。

  • 标签: 产后 乳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产妇进行早吸吮早接触护理后产后子宫复旧及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护理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对照实验的方式来探讨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吸吮早接触护理所发生的子宫复旧及出血方面的情况。结果产妇采用早吸吮早接触护理后,子宫复旧及出血情况显著好于常规护理产妇,相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早吸吮早接触的方法来护理产后出血,方法是可行的,效果是确切的。所以,产妇可以通过早吸吮早接触的方法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子宫复旧时间,推荐在临床护理中使用该方法。

  • 标签: 产后出血 早吸吮早接触 子宫复旧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吸吮加乳房理疗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对373例产妇产后进行观察,其中246例给予乳房理疗,127例只进行婴儿早吸吮。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0.15±5.3小时,产后48小时纯母乳喂养率为97.15%,产后72小时纯母乳喂养率为98.37%,乳汁充足者9837%;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9.6±8.6小时,产后48小时纯母乳率34.65%,乳汁充足者54.33%。两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吸吮加乳腺理疗对早开和增加乳汁量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吸吮 乳腺理疗 早开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产产后吸吮早接触对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920例顺产健康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实验组(460例)、B对照组(46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母婴早吸吮早接触 母乳喂养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产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产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土豆切片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用湿毛巾热敷乳房结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5)。结论土豆切片外敷疗法对产后排乳不畅所致乳有较好效果

  • 标签: 产后乳胀 土豆片外敷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穴位按摩干预在增加产妇泌乳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科分娩的产妇200 例,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按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取穴膻中、中府、乳中、乳根)干预,统计分析所有产妇干预后乳房胀痛和泌乳情况。结果:按摩组胀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穴位按摩 产妇 乳房胀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