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肝移植患者30例资料,统计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总结预防、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30例患者肝移植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为6.7%(2/30),经由针对性处理后均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可通过多普勒超声监测,并选用有效手段治疗,提高肝移植效果,保护患者生命。

  • 标签: 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安全、环保、节能问题的日益重视,降低汽车重量、节能降耗、提高安全性能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目标,轻量化技术的又是实现三大目标的重要方向。其中,轻量化技术应用中,激光拼焊技术是其成功的技术之一,而后门内板作为汽车白车身上一个重要的零部件,有较大的减重空间。对汽车后门内板零件激光拼焊板的成形分析、焊缝流动、零件坯料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后续不同车型、不同材料、不同冲压工艺以后为客户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提供技术储备。

  • 标签: 后门内板 激光拼焊 坯料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7月40例脾切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2015年8月—2018年7月40例脾切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5%与35.0%,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 门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7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多普勒血管彩超诊断结果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血小板及D-二聚体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四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P-选择素、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于第1天即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相较其他指标,P-选择素于术后第5天P值仍小于0.001,维持时间最长。术后第1天,四项指标中P-选择素的门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及诊断率均高于D-二聚体、血小板、血栓前体蛋白,且误诊率及漏诊率最低。结论:P-选择素对腹腔镜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早期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

  • 标签: P选择素 门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