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2019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8例,随机分2组一组行前路手术,为前路组(29例);一组行后路手术,为后路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椎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前路组均明显更优(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路组均明显更高(P<0.05)。两组的脊椎融合率比较前路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前路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的综合效果更好。

  • 标签: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脊柱腰段骨折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腰段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3 年 2 月 —2015 年 10 月 收治的70例脊柱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 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 68.5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 2.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腰段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对照组)30例和后路手术组(试验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骨段骨折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65名患有脊柱腰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收集并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脊柱稳定性得到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统计学分析表明,手术治疗在脊柱腰段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p <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脊柱腰段骨折的方法,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脊柱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比观察80例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脊柱腰段骨折患者,其中,后路组共40例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后路手术,前路组共40例,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前路手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后路组更为优越,两组VAS评分分别是(2.32±1.21)分、(4.25±2.03)分,进行比对明显后路组较低,且后路组达到了97.5%的治疗总有效率,前路组仅为80%,明显后路组较高,(P<0.05)。结论在脊柱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后路手术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痛苦减轻,促进骨折良好愈合。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腰段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脊柱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Cobb角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患者,对于其的骨折改善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患者的脊柱段生物稳定性,因此值得我们在对于脊柱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治疗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前路手术后路手术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纳入64例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对比,(时间:2019年12月~2021年7月),治疗分析,电脑随机排列分组,32例对照组患者(后路手术治疗),32例实验组患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Barthel评分、SF-36评分、Fugl-Myer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结果:(1)临床数据:数据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Barthel评分、SF-36评分、Fugl-Myer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2)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数据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有改善趋势,(P<0.05)。结论:对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实施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治疗干预后,两组治疗效果相较,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更佳,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取样64例,选取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01月,随机分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33例,前路组)和后路手术治疗(31例,后路组),观察骨折复位、手术情况,对比并发症率。结果:术后,前路组后凸角(5.13±0.60)°,并发症率3.03%,比后路组(8.42±1.35)°、19.35%低,椎体前缘高度(32.64±5.30)mm,比后路组(27.14±4.21)mm高,住院时间(19.52±5.40)d,术中出血(352.58±60.47)ml,手术时间(146.80±33.57)min,比后路组少,P<0.05。结论: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安全性佳,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椎体解剖高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治疗效果 脊柱骨折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取样64例,选取时间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33例,前路组)和后路手术治疗(31例,后路组),观察骨折复位、手术情况,对比并发症率。结果:术后,前路组后凸角(5.13±0.60)°,并发症率3.03%,比后路组(8.42±1.35)°、19.35%低,椎体前缘高度(32.64±5.30)mm,比后路组(27.14±4.21)mm高,住院时间(19.52±5.40)d,术中出血(352.58±60.47)ml,手术时间(146.80±33.57)min,比后路组少,P<0.05。结论: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安全性佳,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椎体解剖高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治疗效果 脊柱骨折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治疗胸脊椎骨折临床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医院治疗了122名患有腰椎脊柱骨折的病人,这些病人被诊断并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作为这次试验的主要对象。同时,接受治疗的病人被分成两个相等的组。在常规治疗组中,有61名患者采取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来进行医治,而针对于实验医治分组之中的61例腰椎出现骨折的病患者则采取后肌间隙路入切开复位钉棒复位内固定病椎通过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其展开医治,两种医治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医治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两种医治组的病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医治有效概率不存在差异性,同时,实验医治组的患者其椎体前缘的具体高度以及后凸的角度皆明显的比常规治疗组较为良好,且实验医治组的病患者对医治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采取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和后肌间隙路入切开复位钉棒复位内固定病椎通过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方法来医治患有腰椎脊柱骨折疾病的病患者,能够高效的缓解病患者其椎体所产生的压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固定住患者的脊椎,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 胸腰椎脊柱骨折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腰段骨折实施后路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脊柱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前路手术治疗)、试验组(后路手术治疗)各31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0.6%;治疗后的前后缘高度、Cobb角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腰段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进行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具体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对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手术,治愈患者19例,占63.3%,有效10例,占33.4%,无效的有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手术时间为(155.3±43.5)min,术中出血量为(742.3±175.5)ml,住院时间为(10.5±4.9)天,切口长度较小且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结论运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柱腰段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与开展手术前比较,实施手术后1d及随访观察1个月后患者Cobb,s角均明显减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腰疼痛,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2例,内固定钉断裂,有效处理并更换后恢复1例。结论脊柱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出血少,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节段少,使脊柱的运动功能得以保留,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目标选择为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1:1信封随机分组法来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并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模式后,两组患者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达到椎体解剖高度以及治疗整体有效率方面,均为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后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 脊柱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采用各种不相同手术治疗的效果具体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适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实际临床治疗,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为73.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方式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