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一些诗人的努力开拓耕耘,还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在推进中国新诗现代性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为当时读者和后来的研究家所瞩目。但是,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写作中,作为文学发展的“逆流”和“异物”,这个文学思潮一直处于被贬抑和拒斥的地位。特别是20世纪的五六

  • 标签: 中国现代诗学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主义 诗潮 文学思潮 文学史写作
  • 简介:在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建构中,对意象本质的探讨最为充分。就对意象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来说,随着诗歌创作和时代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就意象命题的二元性来说,诗论家对意与象二者关系的探寻也见仁见智;就意象与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诗学观念的渊源来说,诗论家对意象与比、兴、象征及意境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

  • 标签: 中国 现代 诗学 意象本质
  • 简介:作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后现代歌的先驱,黑山诗派创造性地将诗歌创作定义为宇宙能量的投射,并从三个方面对传统诗学发起挑战:一是在创作内容上专注感觉的快速传递,竭力抗拒理性意识对内心世界的侵蚀;二是在创作形式上主张用能量爆破诗体,以诗行变化来顺应生命的自由呼吸;三是在创作风格上追求个性与非个人化的统一,降解主体意识的同时又保留鲜明的个性印记。三者相互支撑,合力将美国诗歌带入非理性、反技艺、消解主体的后现代主义创作轨道。

  • 标签: 黑山诗派 后现代诗学 美国诗歌
  • 简介:在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建构中,就意象的生成来说,主要有艾青的感觉生成论、臧克家的生活赐予论、梁宗岱的心物契合论和朱光潜的想象创造论。艾青的感觉生成论和臧克家的生活赐予论都侧重人与生活、人与时代的关系,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与感应能力,强调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梁宗岱的心物契合论是建立在象征主义"契合"论的哲学基础上的,更多地强调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体验。朱光潜从想象方面来阐释意象的生成,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 标签: 中国 现代 诗学 意象生成
  • 简介:历史地看,在关于中国现代中的思维方式论较为有限的成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于完善的地方。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存在着简单化理解的倾向,认为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就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科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表现,未能深刻地说明与阐释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科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背后的根本性理论驱动力。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过于宽泛化理解的倾向,认为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就是文化意义上的西方注重逻辑、注重实证的科学理性思维的文化思维方式的派生物,以文化思维方式遮蔽了诗学意义上的中国现代中西方科学理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思维相互对接和融合后所生成的立体的、多元的范式与层次。此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过于固态化理解的倾向,一些研究者将中国现代的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割裂开来进行论述。因此,对中国科学理性思维论的理论探讨亟需进一步深入:一方面,需要以整体性的视野重建中国现代的科学理性思维论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回到中国现代思维发展的权力场域现场,揭示中国现代中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既相互冲突、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发展态势。

  • 标签: 中国现代诗学 权力场域 科学理性思维论 相互冲突 相互渗透
  • 简介:一、输入与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重视的不是某种终极价值的根据,或理性的认识结果,而是自我的情感体验和人格修炼,导致了传统文化和诗学的本源性范畴由于疏于概念界定和逻辑证明、推理,都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而西方传统文化和文学偏重科学与理性,重视分析与实证,强调借助逻辑、推理去探寻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逻辑性、实证性成为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

  • 标签: 理性思维方式 现代诗学 权力场域 科学 西方传统文化 中国
  • 简介: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吕进教授担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现代大辞典》的编撰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这部辞典是重庆市文科研究重点基地——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重大课题。辞典包括20世纪中国大陆暨港澳台地区的诗人、诗评家、诗歌、诗论、诗刊、社团与流派、诗学术语和新诗佳句等部分,预计约200万字。参加这个课题的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作家、海外文学著名专家、博士、博士生、硕士生等西南大学内外的研究者50余人。

  • 标签: 中国诗学 现代诗学 辞典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西南大学
  • 简介:<正>中国当代诗的现代性是什么,中国式的现代是否就是世纪初白话诗发展到世纪末那种流行的诗的语言的变革,龙彼德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从既是诗人又是理论家的双栖视角,写下了他的《中国式现代》。

  • 标签: 龙彼德 诗学主张 现代诗 中国式 诗歌 现代性
  • 简介:金庸创作经由对于主体性的怀疑而获致宽容多元价值的后现代性立场.由此,儒、道、佛及现代性文化价值并存于虚构的江湖世界,在对峙、交谈、相互解构中更明晰地敞亮各自的意义和局限.进而,尊重边缘话语的存在意义破除了对于一切中心价值强制性统治的迷信,肯定了人类生活摆脱异己价值看管的狂欢状态的内在诗性.

  • 标签: 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 狂欢
  • 简介: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80年代的台湾和香港出现了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城市诗.这些诗歌摆脱了现代主义的抗衡性和悲剧感,将后现代语境中统一把握世界的不可能性,转变为个人文化想像和历史书写的可实践性,更具有历史与现实包容性和亲近感。

  • 标签: 台港诗歌 后现代 都市想像
  • 简介:'诗学研究'之于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其研究过程的展开与研究机制的设定,必然会遭遇这样一些难题:一、显而易见,并不是所有'文本'都具有被'文化诗学'进行开发的意义与价值,那么,研究对象的选择定位便不是可以轻而易举确认的;二、对象选择的过程应当是与制约其选择过程的'诗学研究'建构体系的完善同步进行的.然而研究的情势往往是,'诗学理论'总是先于'文本对象'而预置,这样一来,其如何保证对象与理论之间的对应性就必将成为问题;三、'诗学研究'的建构指向并不是仅仅通过有限的'文本分析'可以完全满足,既然如此,那么有关'文学文本'诗学方式的具体分析能否具有'超越性',就可能受到不断的质疑;四、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可能性'探索,不仅与上述诸多问题相关联,并且与对象的整体性观照、外来理论的中国化程度、阐释逻辑的合法性与深入'文本'的探险精神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些'问题'所展示的不只是'诗学研究'难度,也包含了对主体思维能力的始终如一的严峻考验.

  • 标签: 《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 中国 小说 鲁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吕进现代体系主要包括了如下重要内容:在诗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上.认为诗的内容本质在于它的审美视点;在诗歌媒介上.认为诗的形式本质在于它的语言方式;在抒情诗的生成上,认为诗的美学本质在于修辞方式的虚实相生:在诗歌分类标准上。提出了以审美视点和语言方式划分诗歌种类的新说。其中最具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力的是诗歌视点理论和诗歌媒介理论。

  • 标签: 诗学思想 诗学体系 中国现代 美学观念 吕进 黑格尔
  • 简介:现代在使人类从愚昧、落后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在赐予人们改造社会力量的同时,作为现代精神核心的理性和自由却逐渐走向了分裂和对抗,现代合法性危机产生,人们开始对现代价值观的合理性产生了置疑。后现代正是对这一状况的社会回应,它表达了一种对现代社会理念的怀疑和反思。但是,本文无意对现代后现代作出某种判断,只试图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方式,通过后现代现代的置疑和批判,为人们提供一个理解现代的视角,用一种后现代现代的新的思维模式和理论视域重新审视现代

  • 标签: 现代 后现代 后现代的现代
  • 简介:<正>格拉纳达月亮悲哀的奏鸣曲——致马尔嘉“天在屋顶之上”。——魏尔兰这座城用你的眸子注视着我,眨着眼睛,久别之后相逢,我又看到钢琴从家中以不同的方式来到我身旁,逃离大厅,

  • 标签: 现代诗 奏鸣曲 外国 摩托车 月亮 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