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颅内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颅内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预防动脉再次破裂。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治愈24例,恢复良好3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对患者颅内循环动脉的围手术期护理,能达到预防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能及时发现病情,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和并病残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通动脉伴急性脑积水患者运用显微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交通动脉伴急性脑积水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结果实验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为37.5%,预后优良率为8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介入栓塞治疗交通动脉伴急性脑积水有较高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率,也有较高的预后优良率与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急性脑积水 显微手术夹闭 介入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日后脑动脉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基础。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探究了解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半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动脉患者60例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名。其中采用脑动脉夹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动脉介入术与开颅术在脑动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脑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脑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5.79%,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42.11%,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结论与开颅术相比,脑动脉介入术在脑动脉治疗中的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术 开颅术 脑动脉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脉破裂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的80例颅内动脉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进行动脉破裂的处理。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精神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10.00%,13.75%,7.50%,3.75%,23.75%。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的比例为78.75%,明显高于残疾患者的比例(22.50%),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随访3~96个月,出现生活可以自理,偏瘫以及动脉再破裂的比例分别为6.25%,7.50%,0。结论动脉破裂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的恢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护理的相关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体征变化及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强对其的护理干预,提高其预后效果,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假性动脉(PSA)的诊治方法。方法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选取5例LC假性动脉患者,探讨其诊治、预防措施。结果5例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接受栓塞治疗和开腹止血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假性动脉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价值较高,介入栓塞疗法和开腹止血为常见治疗方法,假性动脉的发生和手术操作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预防,减少LC假性动脉发生,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假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夹闭治疗应用于循环动脉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循环动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下的患者术前状况、住院时间、治疗时间、医疗费用、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86.0%,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90.0%(P〉0.05)。结论:针对循环动脉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夹闭法或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法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法在具体手术时间上相对较短,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够较快恢复,但是需花费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 标签: 后循环动脉瘤 手术方式 预后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1段宽颈动脉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血管、术中动脉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段 血管内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特点是发病突然,死亡率极高,典型表现为撕裂样胸痛或腹痛,伴频死、窒息或休克等。 对于自述无高血压病史的年轻患者,出现急性后背部剧烈疼痛时进行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33岁男性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床突旁动脉泛指位于前床突附近的动脉,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与之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合研究了床突旁动脉的解剖定位与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等。积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对颅内床突旁动脉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床突旁动脉瘤 解剖定位与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栓塞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20例颅内动脉栓塞术患者从生命体征、并发症、穿刺部位、疼痛等几方面观察,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指导。结果我科接受颅内动脉手术的2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栓塞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等方面基本恢复,效果满意。结论颅内动脉栓塞术避免开刀、侵袭微小,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成功率高,疗效好,有可能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的首要手段。而术后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降低颅内动脉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1。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动脉患者经开颅手术处理动脉的术后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行颅内动脉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作好心理护理,加强各项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行愈评价完全恢复45例,轻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3例。结论强颅内动脉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例脑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健康教育。结果5例患者术前全无再出血的发生,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期。结论在脑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探讨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hunt-hess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破裂患者4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2月采用简易神经精神状态评分表等量表对患者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术前认知功能损害患者有12例(28.6%),术后2周有27例(64.3%),术后2月有15例(35.7%);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66.7%)、图形记忆(44.5%)、语言流畅性受损(77.8%)。结论前交通动脉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疾病各阶段均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伤,以额叶功能损害为主,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发现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