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肾病(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T2DM)患者1969例,其中糖尿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肾病(DN)患者609例,单纯DR患者746例,未并发DN和DR患者614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因素预测DR合并DN的价值。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外,3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6,95%CI0.932~1.000;P=0.049)、白蛋白(ALB)(OR=0.872,95%CI0.837~0.908;P<0.001)、服用他汀类药物(OR=0.400,95%CI0.265~0.606;P<0.001)是DR合并DN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1.005~1.037;P=0.011)、收缩压(OR=1.018,95%CI1.007~1.029;P=0.002)、空腹血糖(OR=1.054,95%CI1.002~1.108;P=0.040)、甘油三酯(OR=1.133,95%CI1.021~1.256;P=0.01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55,95%CI1.017~1.805;P=0.038)、血尿酸(OR=1.124,95%CI1.016~1.244;P=0.023)、胱抑素C(OR=2.466,95%CI1.495~4.068;P<0.001)、眼底评分(OR=1.275,95%CI1.088~1.494;P=0.003)、左室后壁厚度(OR=1.306,95%CI1.051~1.622;P=0.016)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OR=1.578,95%CI1.051~2.370;P=0.028)为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AUC为0.677。结论T2DM患者DR合并DN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 简介:近年来糖尿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报道已达到19.3%~24.1%.本文回顾分析了老年人群两并存时的临床特征.

  • 标签: 老年人 糖尿病 肺结核 血糖
  • 简介:肝病合并糖尿患者在临床上不少见,两者并存互相影响,使病情复杂化,并发症多,甚至危及生命。细心的观察及护理,能及时发现异常,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对18例肝病合并糖尿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肝病 糖尿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yndrome,KS)又称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症,是男性性腺机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在男性中为1‰-2‰,由麻省总医院Klinefelter等在1942年首先提出该病,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 标签: Klinefeher综合征 糖尿病 不育
  • 简介:糖尿肾病是糖尿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死于合并心血管糖尿肾病患者中心血管发病率增高15倍。通常,糖尿肾病定义为患糖尿5年以上和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持续出现“临床”白蛋白尿(白蛋白排出率>300mg/24h),但不伴有泌尿系感染、其他肾病及心衰。糖尿肾病的病程中常伴血压升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血糖控制 血压 血脂 并发症
  • 简介:糖尿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较非糖尿患者患病率更高、进展速度更快、病变更严重。PAD的内科治疗一方面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另一方面是针对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其中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E能改善行走距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5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将其分为非糖尿组(A组)90例及糖尿组68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A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4.44%和5.56%;B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6.47%和23.53%。两组治愈率和病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糖尿后患腔隙性脑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糖尿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腔隙性脑梗死 临床关系
  • 简介: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减肥手术不仅能使患者体重显著而持久的下降,患者并存的2型糖尿治愈率达到83%-86%,且术后不需继续药物治疗。在美国,减肥手术已广泛用于治疗肥胖,不同的减肥手术对糖尿的治疗效果不一,且不同术式各有优缺点。至今何种术式最适合肥胖合并2型糖尿的治疗,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的最常用术式,并阐述手术治疗糖尿的可能机制及手术前后相关激素的变化等。

  • 标签: 2型糖尿病 手术治疗 肥胖症 减肥手术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糖尿与结核关系密切,糖尿患者是结核的易感人群,而结核及抗结核药物又可以诱发、加重糖尿,在临床上两并发比较常见。1694年,Moron就观察到结核糖尿并发的现象;1859年Gfiesinger在对250例糖尿死者的解剖中,发现42%的患者合并有肺结核,并且39%的患者最终的死因为肺结核,说明结核糖尿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有临床流行学资料显示,不同年代糖尿患者中肺结核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的肺结核患病率高4~8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患者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结核病 流行病学资料 患病率比 抗结核药物 人口老龄化
  • 简介:毛霉菌可侵犯鼻腔、鼻窦、眼眶乃至颅内,且起较隐袭,早期易被忽视,一旦侵犯颅内,则预后不良,死亡率很高。如能及早确诊,给予手术清除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治愈。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2型糖尿合并鼻脑毛霉菌,就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老年人 鼻脑毛霉菌 糖尿病 卡泊芬净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诊断标准的49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等。结果49例患者以肝病症状为主,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合并糖尿并发症者较少;治疗上以休息、饮食控制、营养支持、抗病毒、保肝及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酌情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本组4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35例(占71.4%)肝功能逐渐好转、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自动出院5例(占10.2%),转上级医院治疗4例(占8.2%),死亡5例(占10.2%),死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者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者2例、肝性脑1例。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后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血糖水平均能获得明显改善。

  • 标签: 肝硬化 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分析
  • 简介:近年来,糖尿(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DM占90%左右,2型DM患者往往在诊断的同时,就已经证实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

  • 标签: 糖尿病 合并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电图 心脏缺血
  • 简介:<正>A组30例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6.1mmol/L时开始静滴胰岛素,每小时1~2U,根据血糖调整剂量,24小时内使血糖维持在4.4~6.1mmol/L。B组29例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两组均对衰竭器官作支持治疗,并用抗生素。结果:A、B两组感染率分别30.0%和86.2%,病死率26.7%和48.3%,P<0.01及0.05。B组治疗费用是A组的1.9倍。表明胰岛素强

  • 标签: 内使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由于1型糖尿较急,而且几乎所有病例均能很快就诊,所以对新发病病例的登记相对较为容易,这样,新发病病例可以被核查,根据这些数据,结合人口学资料就可以得到按年龄、性别划分的发病率: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病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急性代谢紊乱 病患者
  • 简介:糖尿酮症酸中毒(DKA,图1)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需要立刻住院治疗。对此疾病的识别尤为重要,因为即使稍有延误就会对生存造成影响。总的死亡率约为5%~10%,但在老年人中要更高一些。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住院治疗 死亡率 老年人 疾病
  • 简介:糖尿患者的高血压常多于非糖尿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在糖尿患者中比普通人群中高1.5~2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因素可能如下:糖尿肾脏病变、血压的神经内分泌因素变化、决定血压的钠一水调节因子变化、血管紧张度紊乱及血压调节机制变化(表1)等。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患病率 临床研究 神经内分泌因素 血压
  • 简介:糖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导致毛细血管闭塞的微血管,可累及视网膜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早期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基底膜增厚、周皮细胞丧失以及微动脉瘤形成。一般认为,持续存在的高糖血症是引起血管内皮病变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并附着于异常内皮可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最终的结果是视网膜缺血,释放出细胞因子(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该因子在血管渗透性增高的早期也起一定作用)促使新生血管增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理学 分类 激光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