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合子转化方法。用农杆菌介导合子转化方法,以含有bar基因的标准双元载体PTF102和含有bar基因和双价抗虫基因Cry1A(a)或Cry1A(c)、PTA(半夏凝集素)的载体p3300-Bt-pta转化玉米自交系吉8902、丹340、吉4112、吉853、铁7922及PA91,直接从受体植株得到转化种子,用除草剂PPT筛选和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及后代。实验分析了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3批转化操作的结实率、转化率及转基因的遗传情况:经农杆菌侵染的雌穗平均结实率为39%,合子转化频率达1%以上,转基因可以遗传下去。农杆菌介导玉米合子转化方法可以重复获得成功,表明我们成功建立起一个新的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

  • 标签: 玉米 合子 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转化
  • 简介:摘要采用药敏纸片法,对4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48株大肠杆菌中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83%(46/48)、89.58%(43/48)和89.58%(43/48)。氨基糖苷类中的耐药率以链霉素最高,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1.25%(39/48)、58.33%(28/48))和62.50%(30/48)。大多数的药物耐药率集中在70%~80%;多重耐药率在100%;根据I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I类整合子的intI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大肠杆菌I类整合子,分析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bp~2000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66.67%(32/48),在35株耐9种药物以上的大肠杆菌中有27株菌I类整合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占77.14%(27/35)。研究结果表明,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I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检测
  • 简介:在学习杂合子和纯合子这一概念时,教师都会提到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但有学生提到: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我们理解,那么是不是所有杂合子自交后代就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呢?也就是说有没有杂合子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情况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些特殊例题,专门进行了讲解.1杂合子、纯合子的理解1.1杂合子的概念杂合子(杂合体、异型结合子、异型结合体)是指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两个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相同杂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一般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 标签: 纯合子 性状分离 遗传 稳定 基因型 后代
  • 简介: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整合子检测,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4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6株(27.6%)检出I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对2006年及2008年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扩增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710~2526bp,基因盒为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aadB、aadA族和介导甲氧苄啶耐药的dfrA1和dhfrXVB。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携带的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1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浆膜层,观察组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尿潴留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中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层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单层缝合 子宫浆肌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包式缝合子宫配合胎盘附着面间断全层缝合子宫法处理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背包式缝合技术是一种将垂直缝合技术和环形缝扎技术巧妙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子宫压迫缝合技术。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后,子宫较软,有出血多倾向时,立即把子宫拿出体外,立即行背包式子宫缝合,缝合毕,仍有少量鲜红血时,可以在胎盘剥离面间断全层八字缝合子宫,可以明显减少子宫出血,自2010.12—2012.09将30例子宫单纯收缩乏力及部分前置胎盘病人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和安全性。结果28例止血有效,有效率达93.3%,2例失败改用双侧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栓塞术。随访30例病人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能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在血源困难地区值得推广的止血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背包式缝合 子宫出血
  • 简介:合子介导的多重耐药基因也是造成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的原因,  4 基因盒—整合子系统和铜绿假单胞多重耐药性,整合子通过位点特异性的基因重组于整合多种耐药基因

  • 标签: 假单胞 子系统铜绿 整合子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以及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方法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整合酶基因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情况,同时对整合子可变区进行扩增及测序以其了解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CPZ/SB耐药率为1.2%,对替加环素(15.4%)、左旋氧氟沙星(34.4%)、亚胺培南(54.3%)、比阿培南(49.4%)、阿米卡星(59%),对其他抗生素均在71%以上。104株中有73株菌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70.2%),未有Ⅱ、Ⅲ类整合子扩增阳性菌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的耐药性均高于阴性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表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且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整合酶 多重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测定19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兼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4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的菌株高。结论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Ⅰ类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 标签: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整合子 整合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雷火灸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失眠患者,时间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雷火灸治疗,观察组37例,联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PSQI评分、ADL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失眠患者雷火灸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雷火灸 子午流注开穴法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在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 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输血与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输血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按摩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运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辨证取穴治疗。结果观观察组治愈率80.6%,显效率93.5%,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分别为51.6%、70.9%和83.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辨证取穴治疗,说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在临床中运用可提高疗效。

  • 标签: 失眠 针灸 子午流注开穴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在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输血与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输血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按摩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元月之2014年11月份,所接收治疗的80例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疗效,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动脉阻断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为阐明宠物源(犬、猫)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携带的整合子的关系,采用CLSI(2010)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对15种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以确定菌株的耐药性特点;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用HinfⅠ核酸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确定整合子阳性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类型;采用SPSS软件分析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菌株多重耐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2株临床分离宠物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了65%。82株菌中有60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73.17%,其中有57株(95%)整合酶阳性菌株扩增出可变区,共检测出5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dfrA15、aadA22、dfrA16+aadA2、dfrA7+aadA5、dfrA2+orfF+aadA2,未检出Ⅱ、Ⅲ型整合子。通过SPSS软件分析,I型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多重耐药率比阴性菌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整合子与细菌多重耐药的发生有相关性。本试验证明I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宠物源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中,Ⅰ型整合子与宠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耐药大肠杆菌 整合子 耐药性 物源 DNA序列分析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在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 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输血与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输血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按摩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在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 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输血与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输血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按摩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采取宫腔镜手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以甲氨蝶呤注射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G转阴时间和病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的下腹疼痛、恶心及发热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联合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宫腔镜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瘢痕妊娠 宫腔镜 子宫动脉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