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电图诊断梗死的临床价值及相关诊断标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49例确诊的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为冠闭塞性心肌梗死13例,临床确诊14例,诊断符合率为92.86%;心电图诊断为回旋支闭塞性心肌梗死8例,临床确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88.89%;心电图诊断为急性下壁合并梗死24例,临床确诊26例,诊断符合率为92.31%;总符合率为91.84%。结论在梗死的临床诊断上,心电图的诊断效果较为显著,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若为特殊情况,则可采用心电图联合胸导联实施临床检测,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右室梗死 心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AMI中合并ARVI18例,发生率为36%.下壁、正后壁AMI23例中合并ARVI12例,发生率52.2%.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其后ST-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STⅢ/Ⅱ抬高>1,STⅡ抬高≥1mm,V1~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STV2↓/STaVF↑≤50%等表现.结论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胸导联异常Q波,动态ST-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 标签: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MI 导联 后壁 下壁 心电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应用在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给予心电图检查,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8例梗死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全部患者都被确诊为梗死,其中有21例(26.92%)为冠闭塞性心肌梗死,有19例(24.36%)为回旋支闭塞性心肌梗死,有例38(42.72%)急性下壁并发梗死。结论心电图检查应用在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备着较高的临床确诊率,可明显提升确诊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关注。

  • 标签: 右室梗死 心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联合面积变化百分数评价急性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30例,于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切面评估面积变化百分数,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关闭至再次开放间期,并于胸骨旁短轴切面计算肺动脉射血时间,计算心Tei指数。结果和无急性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塞组面积变化百分数明显降低(26%±3%)比(31%±5%),p<0.01;(26%±3%)比(40%±5%),p<0.01,和无急性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塞组心Tei指数明显升高(0.58±0.10)比(0.41±0.13),p<0.01;(0.58±0.10)比(0.28±0.04),p<0.01。结论Tei指数联合面积变化百分数可无创、有效地评价心肌梗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 面积变化百分数 右心室 Te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单纯急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下壁梗死15例,合并下壁和后壁梗死19例,合并前壁和后壁梗死13例;27例(51.92%)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9例(55.77%)心律失常;11例(21.15%)患者表现出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9.62%)表现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49例(94.23%),死亡3例(5.7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复杂多变,易并发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易误诊、漏诊。因此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复杂的临床特征,及早行合适疗法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梗死是急性心梗的特殊类型,单纯梗死发生率较低,任何一支供应的冠脉分之阻塞都可以发生单纯梗死。急性梗死由于缺乏常规标准12导联特征性心电图改变,诊断较困难。梗死时应积极实行溶栓或直接PTCA等再灌注治疗①。本文报告7例老年人急性梗死,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教训,以供同道借鉴。

  • 标签: 老年人急性右室梗死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rightventricularinfarction,ARV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类型,单纯梗死发生率较低,任何一支供应的冠状动脉分支阻塞,都可发生单纯梗死。本研究通过分析此特殊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右心室 心肌梗塞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40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者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并对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治疗效果、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以及血管再通、不良并发症比较。结果经过皮冠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成功完成血管再通18例,对照组13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右心室舒张早期等容舒张时间(IRT),E峰减速时间(DT),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数据均较对照组要高;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11%)比对照组(30.77%)明显较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经过诊断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比于溶栓治疗疗效较优,促进血管再通,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

  • 标签: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特点及要素。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临床疗效,达到优质最佳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急性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6例,后壁合并右心室梗塞10例,前壁合并右心室梗塞5例,下壁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梗塞5例患者依据临床特点进行分类护理,结果除2例死亡,其余34例均好转出院,护理疗效达94.44%。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临床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生存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右室 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干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特征。方法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梗而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组,和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心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下壁心肌组,单支病变40例,双支病变59例,三支病变61例。下壁并右心室心梗组,单支病变ll例,双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29例。早期再灌注治疗者130例,死亡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3例(25.4%);保守治疗者102例,死亡13例(12.7%),出现严重并发症41例(40.2%)。下壁并右心室心梗者72例,早期再灌注治疗者54例,死亡15例(27.8%),出现严重并发症18例(33.3%),保守治疗法18例,死亡10例(55.6%),出现严重并发症11例(61.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对下壁心梗患者干预后临床表现更为复杂,院内病死率增高。早期溶栓或PCI治疗对急性下壁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是必要的。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20例,对其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0例患者经过科学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均好转出院,并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或者严重并发症病例;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较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让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和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6例心肌梗死患者治愈12例,14例因全心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结论单纯心肌梗死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如得不到及时正确诊治,预后往往不佳,对己诊断心梗患者发病既有低血压、休克或全心衰竭时应早期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测,积极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心梗的早期发现率。硝酸脂类影响心脏前负荷,诱发或加重低血压,心梗应避免应用。

  • 标签: 右室心梗 临床诊断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对一例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反复出现室颤的患者,给予反复电除颤共计23次,并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正性肌力药与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及IABP心功能支持治疗。重点做好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抢救的配合、IABP、PICCO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感染的预防。结果本例患者成功抢救,恢复顺利,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好转出院。

  • 标签: 心肌梗塞 电除颤 IABP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常见原因。回顾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名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漏诊原因,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老年心肌梗死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