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及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3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及临床治疗

余晓洋

(北碚区中医院重庆400700)

【摘要】目的:探索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40名急性右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者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并对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治疗效果、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以及血管再通、不良并发症比较。结果:经过皮冠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成功完成血管再通18例,对照组13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右心室舒张早期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E峰减速时间(DT),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数据均较对照组要高;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11%)比对照组(30.77%)明显较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经过诊断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比于溶栓治疗疗效较优,促进血管再通,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064-03

DiagnosisandClinicalTreatmentofAcute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iagnosisofacute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andcomparethe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foracute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40casesofpatientswithacute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admittedtothecardiovascularmedicineofourhospitalfromOctober2014toOctober2016wererandomly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formerwastreatedb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thelaterwastreatedwithintravenousthrombolysis.Analyzedthediagnosticresultsandcomparedtheeffectsoftreatment,diastolicmitralflowspectrumandadversecomplicationsafterrevascularizationofthetwogroups.Results:Aftertreatment,18casesofpatientssuccessfullycompletedvesselre-passintheobservationgroup,while13casesinthecontrolgroup,theformer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latter.ThedataofIRV,DT,EandVmax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dversecomplicationrateofobservationgroup(11.11%)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30.77%).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fterdiagnosisandtreatment,thetherapeuticeffectof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sbetterthanthatofthrombolytictherapy,andpromotetherevascularizationwithlesscomplications,itisworthyofpromotionandfurtherstudy.

【Keywords】Acuterightventricularmyocardialinfarction;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travenousthrombolysis

急性心肌梗死现今临床中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致残率、病死率、发病率均高于其他普通心血管疾病[1]。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血管狭窄阻塞了血液流动,减少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心肌梗死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大量的痛苦,还给家庭、社会等造成较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2]。心肌梗死即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发展基础为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冠状动脉供应血液量的不足或停止,使相应的心肌发生病情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心肌缺血性坏死为最终结果[3]。现为探寻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意义,对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4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对比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40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手术探究的目的与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向患者做出保密协议,经相关医疗卫生组织批准。每组各20名,其中对照组中女性病人8名,男性病人12名,最低年龄40周岁,最大年龄82周岁,平均(64.24±5.12)岁;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10人,比例为50.00%,糖尿病合并高血脂5例,比例为25.00%,既有高血压、高血脂又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比例为15.00%。观察组中女性病人10名,男性病人10名,最低年龄42周岁,最大年龄80周岁,平均(63.76±3.98)岁;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10人,比例为50.00%,糖尿病合并高血脂4例,比例为20.00%,既有高血压、高血脂又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比例为15.00%。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疾病、性别等常规信息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组方法

患者不愿意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签字后行静脉溶栓,设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签字同意后直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2016年以后纳入),设为观察组。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无溶栓及PCI禁忌。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第一时间安排住院检查,接受详细的心电图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特征为:常规心电图示V3R~V5R,ST段抬高大于1.0mm或以上,伴有或者不伴有II、Ⅲ、avf导联ST段抬高大于1.0mm或以上,其余镜像导联ST段压低;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值增高;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壁异常活动,右室射血分数下降,右室扩大等[4]。

治疗方法:观察组手术治疗前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300mg、氯吡格雷与3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嚼服。术中运用Seldinger技术建立桡动脉通路,手术过程中给予普通肝素70~100u/kg,根据情况运动血栓抽吸导管抽取血栓,球囊扩张及释放支架使血管再通。对照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100万单位尿激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持续双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ACEI制剂等。

1.4疗效判断

血管再通:通过冠脉CTA检查血栓上下游的血流恢复情况。

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心尖四腔切面位置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右室侧,检测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可测量右室舒张早期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E峰减速时间(DT),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5]。

不良并发症通过患者自我感觉与医生诊断确定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包炎、胸膜炎、心力衰竭四类。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再通对比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值以“x-±s”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血管再通率比较

经过各自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成功完成血管再通18例,对照组13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统计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根据心肌梗死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本病并不困难,但对于临床表现无疼痛的病人来说,容易漏诊,凡是中老年病人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突然发生休克、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等症状但无明确原因的,手术后不是因大量出血而发生休克的,首先应考虑到心肌梗死[6]。此外年老病人胸闷或胸痛较为持久,但心电图无明显特征性变化的,也应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最好先按急性心肌梗死处理,并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以及心电图观察,以确定诊断[7]。心肌梗塞时,因为心肌大面积坏死,且表现为灶性凝固性,心肌细胞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导致缺血的心肌细胞被强制拉伸,存在水肿的细胞占大多数,伴有核固缩、心肌间质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等[8]。使梗死区心肌细胞形态与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变性、失活。对于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标志物检查,亦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就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9]。

静脉溶栓治疗操作虽然较为简单,对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实施便利。但经过常年的观察发现,其真实血管再通率一般不超过80%,治疗有效率相较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明显较低。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虽然在治疗手法以及材料要求上远高于静脉溶栓治疗,但治疗有效率较高。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本文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0.00%远高于对照组65.00%,对于右心室舒张早期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E峰减速时间(DT),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提高较高,提高了心脏供血功能,同时对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控制良好。

综上所述,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比溶栓治疗对心脏功能改善情况更优,能更好的控制不良并发症,血管再通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聂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594-595.

[2]胡丹华,曹秋彩,靳楠楠.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疗效及安全性探析[J].光明中医,2016,01:102-103.

[3]罗伶俐,刘明.H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1:1435-1436.

[4]姚忠彦.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7:46-48.

[5]刘丹.急性右室心梗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3,36:39-40.

[6]严鹏飞,刘振华,李金明,张敏,冯大跃,代政学,李俊峡.老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误漏诊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05:597-598+602.

[7]潘月,潘登,潘二明,李中健,刘东亮,梁兴国.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向量图观察[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02:138-148.

[8]刘强,杨小梅,韩乾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临床分析[J].医学与哲学(B),2015,08:32-34.

[9]韩秀萍.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