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青铜在发轫阶段,其设计工艺多借鉴陶器,后来独立发展,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青铜成为主流艺术之后,又反过来影响陶器的设计艺术,在青铜原料特别缺乏时,陶器成为青铜的替代品。商周时期的陶器与青铜在铸造工艺上互相借鉴,创造出一批与青铜齐头并进、互为表里的新型陶器,这是中国陶器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夏商周 陶器 青铜器 设计艺术 关系
  • 简介:中国文明肇始于先秦时期,而图像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曾多次展现在这个时期的青铜、玉石与装饰品等器物之上。本文选取这个时期图像文化的代表性载体——青铜为研究对象,以此审视青铜之"象"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与象征性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试图搭建一个以青铜之"象"观"文化"符号的整体性思考框架,并对此作进一步探析。

  • 标签: 夏商周 青铜时代 文化符号 表征
  • 简介:在郧县肖家河村楚墓出土的大量青铜中,叔姜簠和仲濒儿盘、匜、鈚4件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引起了学界重视,多位专家对其进行了考释,但在以上器物的国属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叔姜簠有“申国器”、“缰国器”和“绞国器”之争,仲濒儿盘、匜、鈚出现了“唐子器”、“钖子器”还是“扬子器”之争。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认为叔姜簠是“申国器”,仲濒儿盘、匜、鈚是“扬子器”最为合理。

  • 标签: 肖家河 楚墓 国属 铭文
  • 简介:摘要青铜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其在商周时期达到发展的最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在现如今的服装设计中,人们还会巧妙的运用青铜纹饰,青铜的装饰艺术可谓是对我国服装设计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对青铜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标签: 青铜器 艺术 服装设计
  • 简介:对新建海昏侯墓北藏椁内青铜及填土样品进行取样分析。青铜中铅含量普遍较低.部分容器经过锻制成型。锈蚀产物可分为两层.近基体处以赤铜矿及单质铜为主,其外为灰黑色均匀薄层.为基体中Cu、Sn元素向外迁移并次生沉积而成。填土渗透性不良,可溶盐含量低,与青铜的腐蚀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海昏侯墓 藏椁 青铜器 土壤环境
  • 简介:对桐柏县文物管理所藏钟鼓堂等地出土春秋青铜及五里墩商代铜爵进行检测分析。钟鼓堂青铜的合金成分与铅同位素比值分布同襄阳沈岗M1022等春秋中期青铜高度相似,据此可以细化其年代认识。平氏五里墩铜爵使用了高放射性成因铅,补充了二里岗上层阶段该类铅料在豫南鄂北地区的应用实例。

  • 标签: 桐柏县 青铜器 检测分析
  • 简介: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时代在德国的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的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的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的墓葬所证明的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的众多武器提出新的解释。德国中部的这些遗存和它们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士英雄"到形成在组织精英领导下有组织的专业军队的转变。

  • 标签: 青铜器时代 文化 军队 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诠释
  • 简介: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一致,可称之为昆明夷铜器工艺类型。大波那墓地铜器基本不含铁,其余墓地存在较多高铁铜器,大波那地区的先民应该采用了不同的冶炼技术。砷铜全部出自红土坡古墓群,初步推测晚期墓葬出现的砷铜乃至砷铜工艺很可能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由西北地区传入祥云地区的。

  • 标签: 祥云地区 青铜器 PXRF 昆明夷
  • 简介:吴中区文管会的仓库内,收藏着一批制作精良的青铜兵器。根据它们的造型和功能可分为:戈、矛、剑、镞和弩机等等。这些兵器,都是在苏州城郊吴中区出土后,经征集得来的。

  • 标签: 青铜兵器 征集 吴中区
  • 简介:主题推荐一提到博物馆里的文物,我们马上就能想到那些价值连城的国宝,像商周青铜、魏晋佛像、唐三彩、明清官窑瓷器等等。这些文物就像老爷爷一样,正襟危坐,摆在厚厚的玻璃柜里供人欣赏。

  • 标签: 青铜器 博物馆 唐三彩 文物
  • 简介:摘要匜是我国西周时期的青铜盛水器,做盥洗之用。其铭文为一篇诉讼判决书,有西周“青铜法典”之称。它是我国最早的法律文献,对西周的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启示我们,新时代下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

  • 标签: 西周 青铜器 法典
  • 简介:摘要人类历史上经过了一段漫长的青铜时代,同时留下了大量的青铜文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很多青铜文物发生了严重的腐蚀,甚至对文物本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对青铜文物腐蚀机理的研究可以为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青铜文物 腐蚀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次普通的周记,有个学生写道:“在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里,一段看似悲惨的经历,虽然会使人肉体上遭受折磨,但精神上却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地,能够使人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部作品,让我在苦难中感受到了美,让我明白了在苦难中同样可以活出美的生命。”

  • 标签: 葵花 青铜 美学
  • 简介:洛阳作为西周王朝的东都,出土大量西周青铜,大口尊数量虽不足20件,但颇具成周特色。本文就洛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大口尊作较系统的梳理,认为该地区青铜大口尊是以商式无肩、无扉棱觚形大口尊为主体的。不仅如此,该地发现多件铅制仿商铜觚形大口尊及仿商青瓷大口尊,反映的是洛阳作为关中地区和中原郑州、安阳地区的连接区域,虽为西周王朝的东都,但文化面貌明显更接近商文化。尤其是武王灭商后迁殷遗民于成周,更进一步形成在周人统治下的殷周文化特色,这是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区别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文化特质。这些大口尊一些是殷遗民铸造的青铜,一些可能来自其他方国,一些则是典型的周人青铜,面貌异常复杂多变。

  • 标签: 西周 大口尊 区域特征 殷遗民 文化特质
  • 简介:近日,《青铜峡年鉴(2017)》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青铜峡年鉴(2017)》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2016年度青铜峡各部门、各行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重大事件和最新成果。该书由过去的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内文插有图片。

  • 标签: 出版发行 青铜峡 年鉴 生态文明建设 彩色印刷 最新成果
  • 简介:摘要1986年,三星堆首次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和青铜神树造型十分独特、史无前例!集中向世人展示了几千年前古蜀国人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引发无数专家和学者研究与猜想,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 标签: 青铜人头像 青铜神树 三星堆文明
  • 简介:关于寿县朱家集楚铜器中的器主之字,学者多有研究,他们虽然释字或有不同,但都将其读为“元”,认为即楚考烈王熊元。这些字虽然形体有所不同,但它们为同一个字是可以确定的。目前所见的新字形,为其释为“前”字提供了佐证。

  • 标签: 朱家集铜器 铭文 楚文字
  • 简介:鲁南地区的东周青铜文化是我国考古学文化的一个奇特存在。其境内的列国铜器墓葬无论形制、葬俗,还是出土铜器与陶器的形制、组合、纹饰等都各具特色,至少可以分为七个区域,各区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固守性。但各区之间器物的类别、形制等也多有相近之处,表现出了一定的融合性,,融合与固守共同组成了鲁南东周铜器墓葬多元的文化特质。

  • 标签: 鲁南地区 东周时期 铜器墓 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