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受到人们饮食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出现口腔癌的几率非常大。也就是在口腔部位出现一种恶性肿瘤,一般包括咽癌和颌骨癌等。为了避免口腔恶性肿瘤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在这种疾病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口腔恶性肿瘤的具体治疗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学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口腔 恶性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在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门诊复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3 524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门诊复诊的效果进行观察,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与试验组(个性化口腔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和副作用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口腔干燥评分、口腔黏膜评分、食欲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口腔炎、疼痛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口腔护理的质量,提高口腔舒适度,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口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口腔护理用于口腔肿瘤术后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口腔肿瘤手术病患9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个性化口腔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伤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针对伤口感染率,研究组2.17%,比对照组15.22%低,P<0.05。针对sf-36评分,研究组干预后(85.41±3.69)分,比对照组(76.96±4.57)分高,P<0.05。结论:于口腔肿瘤术后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利于伤口感染率的降低,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口腔肿瘤 伤口感染 个性化口腔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70例病例,为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选择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采取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的对照组,且本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有保障,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的乙醇提取物制剂,具养阴生肌,通利血脉之功效。内服治疗瘀血阻滞,胃痛出血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亦用于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治疗金疮、溃疡、瘘管、外伤、烧烫伤及褥疮之创面。康复新液含有18种以上氨基酸、多元醇类、肽类、多种促生长因子、黏糖氨酸、黏氨酸及黏糖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

  • 标签: 康复新液 口腔颌面肿瘤 患者术后 口腔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中医学美学原则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口腔粘膜病变患者,共88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2月,在所有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了常规外科手术、医学医美原则下实施手术,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组展开实验,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4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二次修复手术率、伤口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医学医美原则的引导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规划,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够强化对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保护,隐蔽的手术切口,达到了美观的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所认可与接受。

  • 标签: 口腔面部肿瘤 医学美学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免疫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病人展开分析探究,分析对其实施护理操作的相关情况。方法:从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收的病人中随机选取126位病人对象,对其展开分析,评价其免疫治疗的护理特点。结果:根据统计分析可知,这些实验对象一共进行了826次免疫治疗,通过对这些病人积极的治疗护理,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免疫治疗均取得了成功。结论:在对免疫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实施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个性化护理,尤其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对于病人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意义。

  • 标签: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舌骨下肌皮瓣修补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60例口腔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其他部位肌皮瓣修补)和观察组(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各30,比较治疗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其他部位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补有着更高的成活率,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口腔肿瘤 术后缺损 其他部位肌皮瓣修补 舌骨下肌皮瓣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M模式在颅脑肿瘤口腔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我科颅脑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配为2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口腔管理;干预组由PM管理小组,制定个体化口腔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返回病房后2h、4h口腔清洁度、进食时间、口腔感染等状况。结果 干预组返回病房后2h、4h口腔清洁度、进食时间、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明显减少(P

  • 标签: []PM管理模式 颅脑肿瘤
  • 简介:摘要:很多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口腔黏膜炎,不仅会使得肿瘤患者的正常治疗受到影响,同时也会使得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治疗口腔黏膜炎,并且采用有效措施预防,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放化疗 口腔黏膜炎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放疗早期对自身免疫功能有哪些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25例,在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分别对患者血液中的CD8+T、B、CD4+T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各指标数值的变化情况。另外,在表达谱芯片检测方法的应用下,将放疗前后血液标本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之后进行功能分类,分析信息传导通路与功能分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在患者进行放疗后,自身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数目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表达谱芯片筛选方式下,共整理出免疫炎症相关基因共368个,NK介导细胞毒效应、黏附分子、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患者体内CD8+T及NK细胞介导的杀伤免疫能够实现部分激活,与此同时,T细胞、NK细胞的分化产生抑制,从而影响到信号传导通路的正常使用,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放疗早期 自身免疫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腔、口咽肿瘤患者应用3种常用游离软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手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方法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进行口腔、口咽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7例,年龄26~74岁。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者43例,应用游离前臂桡侧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者45例,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teral arm free flap,LAFF)者15例。总结3组患者皮瓣的相关数据,并应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T分期中,RFFF组和LAFF组的分期均低于AL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皮瓣特征方面,ALTF组皮瓣面积[(55.87±27.38)cm2]与LAFF组[(49.93±19.44)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2,P=0.443),RFFF组[(33.18±6.05)cm2]皮瓣面积小于ALTF组(t=5.311,P<0.001)与LAFF组(t=3.284,P=0.005)。关于术后1年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价,在口腔功能方面(包括吞咽、咀嚼、味觉、唾沫),LAFF组和RF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皆高于ALTF组(P值均<0.05);在外观上,LAFF组[75(75,75)分]与ALTF组[75(75,75)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2,P=0.126),2组皆高于RFFF组[50(50,75)分,Z值分别为-3.447和-3.005,P值均<0.05];讲话方面,RFFF组为100(67,100)分,高于LAFF组[67(50,76)分]和ALTF组[67(3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0和-5.414,P值均<0.05)。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评价量表平均得分中,ALTF组得分[72(56,77)分]低于RFFF组[79(69,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70,P<0.05),ALTF组与LA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54,P=0.079)。术后1年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价,ALTF组各项目及平均得分均低于RFFF组和LAFF组(P值均<0.05)。RFFF组和LAFF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口腔、口咽肿瘤患者应用不同皮瓣进行的修复重建,在缺损大小的修复上,RFFF对于较小组织缺损有独特优势,ALTF适合于较大组织缺损,LAFF是介于ALTF与RFFF之间的一个折中的选择。在口腔功能重建方面,ALTF逊色于RFFF和LAFF;在术后外观方面,ALTF和LAFF优于RFFF。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头颈部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皮瓣 上臂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为分析恶性肿瘤口腔出血的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价值,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32例恶性肿瘤口腔出血患者,均因常规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理想而接受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其中男性和女性各16例,年龄(60.6±13.6)岁(34~88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与影像学检查,计算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口腔出血的技术成功率、即时口腔出血成功控制率、血压、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及口腔出血复发率。结果显示,患者急诊血管内栓塞技术成功率及即时口腔出血控制成功率均为100%(32/32);13%(4/32)患者复发口腔出血。术后所有患者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24 h,34%(11/32)患者出现局部肿胀感,22%(7/32)的患者间断性局部疼痛,术后2~5 d肿胀、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术后1周,9%(3/32)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失明、脑血管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8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进展与转移(4例)、心功能衰竭(2例)、重度肺炎(1例)和口腔出血复发导致的呼吸衰竭(1例)。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可重复操作、出血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用于恶性肿瘤口腔出血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口腔出血 恶性肿瘤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
  • 作者: 李莲叶 王春立 吴心怡 陈芳娇 梁蕊 顾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 201102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关于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国际癌症支持护理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协会、欧洲肿瘤协会、美国临床肿瘤协会、Cochrane Library、BMJ Journals、PubMed、Embase、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关于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及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检索的指南由4名指南评价员独立完成评价,其余文献由2名接受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证据总结。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BMJ最佳实践1篇,JBI证据总结5篇,指南1篇,系统综述1篇。最佳证据包括基础口腔护理、护理评估、饮食预防、物理疗法、药物预防、真菌感染预防、多学科团队管理7个方面共1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实践准则。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证据转化的观点建立儿童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措施,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多学科协作及护理流程,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 标签: 儿童 血液肿瘤 口腔黏膜炎 最佳证据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2017年1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12月的入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结果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体质量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体质量下降速度比对照组慢,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先下降后升高,但观察组回升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有助于优化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改善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

  • 标签: 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 口腔恶性肿瘤 术后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支持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体重(BW)、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的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全程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生命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患者术后常存在张口受限、咀嚼吞咽功能障碍等问题,同时术后高代谢状态使营养物质消耗增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患者营养风险明显增加。48.9%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目前肠内营养(EN)是临床上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然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EN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喂养不耐受(FI),表现为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可造成EN暂停或中止,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危重症、创伤、脓毒症患者FI已开展许多研究,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FI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FI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改良胃管置入法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100例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治疗的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改良胃管置入法的为实验组,使用传统方法置管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舒适度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改良胃管置入法 口腔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其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均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经对其资料进行判定符合本次纳入标准后开展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并对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通过对6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结合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59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1例皮瓣坏死,其存活率为98.33%,坏死率达16.67% 。同时有3例血管危象情况发生,包括动脉危象1例、皮瓣感染1例、皮瓣下血肿1例。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以其全面、科学的护理方式,将护理质量提升,使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效果得到全面提升,以及对皮瓣存活率有效提高,其影响力非常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围手术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