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蒙古族民间童话是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运用普罗普的形态研究方法来观照蒙古族民间童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与世界各民族民间童话的相通性,也使我们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间童话在叙事功能上的成熟与完善。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叙述不但具有各种功能的组合搭配,而且在回合的插入与衔接中也显得灵活自然,同时在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故事元素的过程中依然执着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个性。

  • 标签: 蒙古族民间童话 叙事功能 角色模式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 简介:“英国范”或者“英伦风”,在中国大陆的流行还需要时间。这与在香港的程度和阶段不同。你在香港的街道上,就可以读出英国的痕迹,而地铁、医院乃至中小学的布局,都是深深地留着一个水印般“港英”两个字。中国人对英国的解读,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也是在港派作家的笔下,“香江才子”陶杰就是典型代表。

  • 标签: 英国 叙述 中国大陆 中小学 中国人 香港
  • 简介:“跳角”是小说和电影叙述中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人物视角叙述”中出现的不规则变异,是对人物视角整齐性的违反。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四种原因:跳角可以是精心安排的,有的在叙述结构上合理,有的因为情节安排而不得不如此,也有的是由于道德观的压力必须如此,还有相当多作品完全没有必要地破坏视角的统一。所有这些情况,都是叙述作者和文本分析者不得不细察研究的。

  • 标签: 人物视角 跳角 叙述者 结构 伦理
  • 简介:根据梦的隐意(thelatentcontent)和梦的显意(themanifestcontent)的关系,梦叙述可分为幼稚的梦(儿童的梦和成年人的幼稚型的梦)和复杂的梦(成年人其它种类的梦)两种类型。这两种梦叙述的区分,就是传达性符号与非传达性符号的差异。

  • 标签: 梦叙述 一般性传达 艺术传达 书法艺术
  • 简介:引言城市设计和建设注重环境的材料、空间、结构和功能,当然,这些因素对满足人类住房、交通和商品交换的需求至关重要。材料和建筑系统也是科学和技术探索的主要课题,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新材料和施工方法,有助于解决环境的可持续这一难题。然而,开发一个成功的空间,我指的是一个人们珍视并希望居住或游览的空间,不管它是某个建筑、村庄、城市一角还是整个城市,

  • 标签: 环境设计 叙述性 城市设计 建筑系统 新材料 商品交换
  • 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完美、最优秀的意识流小说。1998年,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尤利西斯》名列第一。乔伊斯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了现代物质社会对人的心理、精神的扭曲与异化,折射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小说《尤利西斯》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探析,还在于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本文拟从叙述的视角探究《尤利西斯》的叙述话语,以期进一步认识这部经典之作。

  • 标签: 《尤利西斯》 叙述特色 精神危机 长篇小说 西方社会 现代社会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幻想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在中国尤甚.本文对这种文学现象进行了概括,分析了叙述在幻想文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对中国现代幻想文学的叙述研究提出几点构想.

  • 标签: 幻想文学 叙述学 述真 世界建构 跨媒介叙述
  • 简介:中国古代会计记录方法的发展在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方法阶段之后.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开始进入到文字叙述式(亦称叙事式)会计记录方法阶段.并已体现出我国单式记账法的基本特征。这个阶段,人们对账目的记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只能采用一般的行文方式将每笔账目的基本情节记录下来.用字较多,语句冗长,叙事力尽其详而不顾及简练,因此,会计史研究者将其称为叙述式会计记录。文字叙述式会计记录法.是世界各国均曾运用过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会计记录 叙述式 记录法 文字 商代 记录方法
  • 简介:“二我差”是所有的第一人称叙述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我”既合一又分裂,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纪实的体裁,始终贯穿着这种分裂造成的张力。叙述者“此我”与人物“昔我”的分裂,既可以是时间上先后造成的,也可以是自我意识分裂形成的。有时候这种差别表现在语言风格上,有时候表现在意识上,是两种主体意识对话语权的争夺。“二我差”甚至可以构成戏剧化的情节结构,此时二我的分裂成为叙述推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 标签: 二我差 自我叙述 叙述者 人物 叙述现在
  • 简介: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库切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文学财富,没有两部作品采用了相同的创作手法”.《福》是库切的第五部小说,本文拟揭示《福》的多重不可靠叙述,库切以这种手法改写《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他对传统小说叙述真实性的挑战和颠覆,揭露了历史叙述背后的权力结构,从而提出了对历史话语、殖民话语霸权的质疑和反思.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福》 《鲁滨逊漂流记》 诺贝尔文学奖 解读 创作手法
  • 简介:本文从戏剧“叙事性”元素的分析比较、“陌生化效果”的辨析等方面,论述了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旨向;认为“叙述体戏剧”的主要戏剧审美构成原则在于:鲜明的戏剧主体意识与哲理意识,矛盾对立的戏剧结构原则以及“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戏剧审美体验等。

  • 标签: 叙述体戏剧 陌生化效果 主体意识与哲理意识 矛盾对立
  • 简介:《我是猫》与《阿Q正传》在叙述语言上都属于幽默讽刺类小说,同时,在叙述结构上也显示出相似处。即,叙述者与主人公的距离发生了由远及近的变化;叙述者的视角也不固定于单一视点,而是在不同人物之间转换。本论文将从由此产生的特殊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对两部作品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比照,进一步论证鲁迅受到夏目漱石作品影响的可能性,从而为今后二者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叙述者 主人公 叙述视点 距离 比较
  • 简介:一、关于“叙述性环境设计”“创意实践的叙述性环境设计”是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开设的一门硕士课程,自从2004年开始正式入读这门课程到现在,作为国内第一个学习该课程的人,10年间笔者一直在探索它完整的概念界定和要素构架,因为总觉得不同于已经成熟的设计门类能够简要表述,“叙述性环境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有着广阔的空间,很难用一句话描述。从入学前试图弄明白该课程究竟为何物,

  • 标签: 环境设计 叙述性 城市变迁 硕士课程 艺术设计学院 圣马丁
  • 简介: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叙述视角上极富魅力,采用了不同叙述者主客观视角转换和角心人物转换等方式讲述了一段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本文将在叙述的视野下,从影片的叙述视角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探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叙述视角魅力。

  • 标签: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叙述视角 主、客观视角 角心人物
  • 简介:可能世界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被用于模态逻辑语义的研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艺理论家将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对文学虚构叙述的研究,为虚构问题注入了新的内涵。探讨这一理论在跨学科迁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我们借用可能世界的理论框架及术语来进行文学叙述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可能世界理论内涵的梳理及跨学科比较,可以透视可能世界理论对文学虚构叙述研究的影响,以期对文学虚构的问题域重新进行描述和界定。

  • 标签: 世界 可能世界 跨界同一性 通达性 虚构性
  • 简介: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其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是高尔基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高尔基伟大的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试从叙述时空、叙事视角和评价视角三个方面,分析高尔基精妙的叙事手法,揭示其间蕴含的开创性的革命思想及其新的人的形象。

  • 标签: 高尔基 叙事视角 评价视角
  • 简介:《孔乙己》是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受鲁迅先生喜欢的作品。《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的意见相异甚至相反,它是鲁迅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叙述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而有趣的经典个案。

  • 标签: 叙述者 《孔乙己》 忽略 鲁迅小说 思想内涵 小说叙述
  • 简介:叙述速度即故事发生时间和文本篇幅的时空比重。目前已经存在许多关于叙述速度、叙述时间及叙述节奏的理论,但是由于这些理论的研究依赖的文本资料过于繁杂,所以对于叙述速度的发展规律的分析缺乏说服力。那么,本文将根据英国14世纪至20世纪的小说经典之作,对英国长篇小说叙述速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文本材料包括《坎特伯雷故事》(约1387—1400)、《汤姆·琼斯》《呼啸山庄》(19世纪)等多部小说,

  • 标签: 小说叙述 速度 规律 英国 长篇 《坎特伯雷故事》
  • 简介:“功名富贵无凭据”,是明清文学科举题材的主流表述,其核心问题是文章与科名不符。举业无凭,可能与“盲试官”有关,也可能与文章不合“风气”、过于“蕴藉”有关。貌似“必然”论的“科名前定”之说,其实仍是一种“偶然”论。从实证的角度讨论“必然偶然”,其核心问题是平时成绩与录取率的关系,部分书院课艺总集可以为实证分析提供合适的样本。综合考察课艺作者的科举经历,我们发现:科举功名的偶然性,确有很多现实依据,但从宏观上看,平时成绩与录取率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这是一种必然性,它表明科举考试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不容否定。

  • 标签: 科举功名 偶然 必然 文学叙述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