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院的90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塞式续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比常规机械通气更有效,可以大大缩短机器使用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儿童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进行新生儿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PaO2、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于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症状采用相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而观察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97.50%vs75.00%,t=8.538,P=0.00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t=6.457,P<0.001),PaO2显著升高(t=4.005,P<0.001),PCIS也显著升高(t=5.684,P<0.001)。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显著纠正患儿的低氧血症,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儿童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7年1月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均根据自愿原则划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和常规治疗分别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针对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对照组治疗各指标不及观察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状况,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治疗给予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重症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进行氧疗和药物治疗,辅助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哮喘控制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辅助通气组患者重症哮喘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辅助通气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重症哮喘治疗给予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哮喘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 辅助通气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全年段呼吸内科收治的OSAHS患者6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列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人员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6、18、肿瘤坏死因子发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HCT、PAG、E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IL-6、IL-18、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体检人员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各项指标相比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方法能够显著改善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降低炎性反应,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OSAHS 血液流变学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面罩式给氧处理,观察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吸氧处理。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可以促进患者的不良症状改善,治疗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6/4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症好转时间为(11.8±4.2)h,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与对照组(21.3±5.2)h、15.56%(7/45)相比显著较好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诊急救 急性左心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ICU住院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本组的7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堵塞以及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对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33.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症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应用于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极低体质量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和nBiPAP组,每组43例。观察患儿经治疗后的呼吸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气胸、鼻压伤,同时比较各组的气管插管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nBiPAP组呼吸暂停缓解率为53.49%,高于nCPAP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29)。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的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气胸发生率略低于nCPAP组,而鼻压伤发生率略高于nCP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PAP在治疗极低体质量AOP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相当,治疗上可优先考虑。

  • 标签: 早产 极低体质量 呼吸暂停 正压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护理重点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小儿重症哮喘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13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4.64%,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80.7%,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81%,两组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护理实施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小儿重症哮喘 气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1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以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疗法缓解两组患儿病症,研究组加用盐酸氨溴索。结果治疗24h后研究组氧分压比参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比参照组低(P<0.05)。治疗5d后研究组病症改善率比参照组高(94.8%比58.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比参照组低(3.4%比15.5%,P<0.05)。结论双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氨溴索治疗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固尔苏与鼻罩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尔苏与鼻罩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总结分析其护理方式。结果经治疗和护理,46例患者中,治愈患者43例,即治疗后6h后,其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且皮肤颜色转红,呼吸窘迫症状改善显著。其采用固尔苏与鼻罩式持续正压通气装置平均时间为(7.5±0.5)d;有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另有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固尔苏与鼻罩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显著,且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以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固尔苏 鼻罩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急救治疗急性左心衰中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效果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血浆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pH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SaO2、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4h后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具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