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语言变异是指脱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往往在特定的语境下生成,形成种种特殊的修辞手段,这些超常的修辞手段即变异辞格.变异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本文提出了变异辞格的概念,分析了变异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他们的形成原因及其语用效果.

  • 标签: 英语 汉语 语言变异 修辞手段 变异辞格 语用效果
  • 简介:辞格只出现在美学修辞中,有些修辞手段属于交际修辞,不是辞格.目前英语辞格分类比较混乱,建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辞格操作场的分类法.进行英汉辞格对比是正确掌握英语辞格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辞格 交际修辞 美学修辞 分类 对比
  • 简介:一、从唐钺的《修辞格》开始,辞格研究一直是中国修辞学界的热门课题,但是,辞格研究并不如大家所期待的那么卓有成效,其症结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修辞学界对辞格的看法存在着两种偏激的倾向,一是“辞格中心论”,似乎辞格是修辞学研究的一切,或者起码说是最重要的,由此导致,多姿多彩的修辞手段动辄被纳入辞格的框架之中;二是“辞格取消论”,也许是出于一种逆反心理,有人走向另一极端,即试图取消辞格的独立存在价值,把辞格同其他修辞手段混为一谈,似乎只有取消了辞格才能保证修辞学的正常发展。这两种倾向从左右两个方面干拢了辞格乃至于整个修辞学的研究,至今仍有一定市场,因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第二是以往的辞格研究往往偏重于个别的、微观的、描写性的研究,而缺乏系统的、客观的、理论性的研究。

  • 标签: 修辞格 中国修辞学 修辞手段 修辞学研究 逆反心理 中心论
  • 简介:<正>对联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形式、格局千姿百态,题材丰富多采,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下面所列举的各类对联,不仅是对偶,而且还兼用了其他辞格,仔细玩味,可以启迪智慧,增长知识。一、叠字类。苏武在杭州西湖孤山“西湖天下景”亭上,题了一副叠字对联:1.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名词“水”、“山”、“晴”、“雨”重叠后,增加了“每一”的意味,扩大了描写范围。“处处”、“时时”是量词重叠,复指其“水水山

  • 标签: 对联 联语 叠字 纪晓岚 李贤 程敏政
  • 简介:摘要双关作为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双关辞格的研究成果也较多。通过对双关的定义与分类、双关的运用、双关的认知研究、双关的翻译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双关辞格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双关 翻译 认知
  • 简介:<正>聚焦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可以发现,其成功之处除了深刻的立意、新颖的材料、精巧的结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精湛的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深刻的立意、新颖的材料和精巧的结构都是依靠语

  • 标签: 作文训练 考满 考场作文 修辞方法 举头望明月 著名散文家
  • 简介:人类思维的生理基础同一性决定了思维模式的同一性或相似性。在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的作用下,不同语言中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段。从词语词义的视角审视,建立在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的辞格,以普遍的思维方式存在于各种语言中,除了其美学修辞功能以外,通过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邻接联想的心理过程,以词义转移和引申的方式,也发挥着促进个体认知逐步发展的重要功能。

  • 标签: 语义转移 辞格 思维模式 联想能力 认知功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8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6
  • 简介:我们学习辞格时,是一个一个分开学习的。可是在实际语言里,各种辞格往往同时出现,综合运用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连用式、兼用式、套用式和汇用式四种。下面我们举例分析这四种综合运用的形式,并用简明的形象图示加以说明。1、连用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辞格在一个语言片断中接连使用。连用式包括同类辞格的连用和异类辞

  • 标签: 修辞方式 包孕式 用志 绣金匾 格中 层递
  • 简介: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修辞有一定的具体手法,加比喻、夸张、双关、对偶等,这些通常被称为“辞格”.那么,什么是语体呢?语体,实际上就是“根据说写的目的、内容、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形成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体系”.就书面语体而言,它一般划分为公文语

  • 标签: 新闻语体 语体特征 通讯 新闻评论 小老虎 文艺语体
  • 简介:唐松波、黄建霖二位先生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堪称中国修辞学的一大基础工程。《大辞典》体系宏伟、例证丰富,很自然地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也是我常备案头、受益不浅的教学参考书。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鸿文巨著也难免小的琉虞。《大辞典》中有无值得商榷的地方?有,“错综”大格里列在首位的“互换”便是。

  • 标签: 修辞格 资格审查 中国修辞学 教学参考书 基础工程 辞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4
  • 简介:本文通过简述伯克的术语屏与辞格之间的概念联系,说明了辞格的修辞特性。同时通过对隐喻这一"辞格之王"的描述阐明了其作为一种说服手段的用法,并指出了根隐喻这一隐喻当中的重要概念与另一位著名修辞学家帕尔曼之间的联系。文章最后运用这一理论框架对奥巴马的一个语篇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辞格 伯克 认同 帕尔曼 价值阶
  • 简介:<正>1.什么是歧义修辞格汉语有一种这样的修辞现象,请看《阿Q正传》里的一段对话:"你从实招来吧,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假洋鬼子不准我!""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哪里?"

  • 标签: 歧义修辞格 试论歧义
  • 简介:拈连,就是在同时叙述甲乙两个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本体)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拈体)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之为关连、连辞、连物、顺连、顺拈、语义巧移等。

  • 标签: 拈连 辞格 修辞方式 事物 词语 语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1
  • 简介:<正>“移就”,有的书是这样下的定义:“甲乙两项事物相连时,把属于描写甲事物的性状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或者“移就是特意地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的一种修辞方式。”这两个对“移就”下的定义,实质完全一样。其实,其它修辞著作,对移就下的定义也大抵如此,仅措辞不尽相同而已。可是,这些定义,由于对“描

  • 标签: 移就 事物 描写 修辞方式 修辞著作 性状
  • 简介:我们都很熟悉英语中一句著名的谚语即: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难见真情)。但是当我们读到下面这个句子时,一定会发出会心的笑。Afriendinneedisafriendtobeavoided.显而易见,这句话是模仿那句谚语而来的。作者巧妙地用这个模仿的句子道出了世态的炎凉。以上就是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方法,称之为:Parody(仿化、仿拟)。这种修辞方法是故意模仿某一名言、警句、著名诗歌、现成的文章、成语、谚

  • 标签: 修辞方法 PARODY friend 仿拟 indeed 语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