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勇敢追求爱与尊严,并具有强烈女性独立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分析主人公简·爱执着追求爱与尊严的动机,为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找到有力的证据。

  • 标签: 《简·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女性意识
  • 简介:随着西方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作家们也通过文学方式不断表达新的女性主义思想,塑造新的女性形象。迈克尔·坎宁安的长篇小说《时时刻刻》刻画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劳拉·布朗以及克拉丽莎·沃恩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女性因一本小说《达洛维夫人》而产生了联系。在时间上,则为我们展现了由20世纪早期到中期,再到20世纪末的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三个女性的不同经历,分别对应着女性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命运也展示了由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末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以及最终实现。

  • 标签: 女性意识 生存困境 重获新生 自我价值
  • 简介:以高校隐性意识形态教育为本源,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高校隐性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机理、对策探析以及实现路径,致力于促进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进与发展。

  • 标签: 隐性意识形态教育 大学生 内在机理 路径实现
  • 简介:《台湾女性文学史》是一次成功的区域女性文学史实践,它在史料整理、地域色彩、性别文化与批评等方面颇具特色。其努力,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走向成熟与细化的趋势。通过对三百多年台湾女性生活、文学创作与女性意识变迁的历史梳理,勾勒了作为中国文学一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发展轮廓。

  • 标签: 台湾女性文学史 性别视角 女性意识 文化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中随机抽取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患者各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情况、文化水平、工作情况、首次发病年龄、首次治疗年龄、病程、住院治疗次数方面无显著差异,组间对比P均>0.05;首次为躁狂发作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首次为抑郁发作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并且在躁狂发作次数、抑郁发作次数、确诊年龄、确诊时间、自杀史、三年内自杀次数、精神病性症状方面,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与首次为躁狂发作患者对比,首次为抑郁发作患者临床症状更加显著,并且危险性更大,并且,当患者被诊断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患者时,应该给予相应的预测性意见,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发生双相情感障碍

  • 标签: 首次为躁狂发作 首次为抑郁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经验分析、总结,来探讨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中选取60例实施研究,对60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60例患者护理前的总消极因子、社会性趣因子、抑郁因子、迟缓因子、精神病因子、个人整洁因子、激惹因子、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因子等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护理后的总消极因子、社会性趣因子、迟缓因子、精神病因子、总积极因子、社会能力因子等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积极地采取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 标签: 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微神》是老舍存世较少的一篇涉及个人情感世界的短篇小说,在松散自由的结构和平淡细腻的语言中,作者以不同色系和浓淡的颜色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贮存于他内心的斑驳又狂乱、平静又奔腾的艺术世界。颜色的激烈交战实则内蕴着老舍本人内心深处男性意识的冲击,对强大的男权世界和伦理约束的顺从与反叛,为文本涂抹了强有力的对比色彩。从《微神》的颜色与老舍个人情绪感受的对应来审视文本,作者在“五四”时期男性意识的更新、对峙与坚守表现得愈发真实。

  • 标签: 《微神》 颜色叙事 男权中心 性平等 意识交战
  • 简介:摘要女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女大学生是女性、青年、知识分子的集合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也不断觉醒,中日文化同根同源,日本文化对中国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日本文化对中国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影响,对中国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未来与生活,担当起时代的重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日本文化 女性意识 影响 对策
  • 简介:张爱玲与艾米莉勃朗特为东西方著名的女性作家。作为两位关注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的重要作家,女性意识的自省与重建是张爱玲与艾米莉作品的重要特色。他们的女性观由于时代、国家、社会文化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对中西方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又具有同一性及继承性。

  • 标签: 张爱玲 艾米莉·勃朗特 女性意识 自省 重建
  • 简介:乡村文学地理景观与城市文学地理景观的描写中往往隐含着现代性或反现代性的意识形态神话。前者主要表现为城市进步主义观念,后者则体现为怀旧的、理想化的田园主义传统的思想意识或文化无意识。众多中外作家对乡土田园生活而非城市文明的赞美,一方面体现了人类面对现实表示不满时容易追怀已逝历史、美化过去生活的共同本性,另一方面也突显了作家的现实情感不愿屈就其历史理性时的焦虑之情。

  • 标签: 文学地理景观 现代性 意识形态 田园主义传统 城市进步主义
  • 简介:《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以女性视角和独特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自由女性"的思想困惑和精神分裂。小说既展示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和女性对男性权威的反抗,又表达了女性意识和女性话语权威。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分析小说女主人公安娜·沃尔夫在《自由女性》和五本笔记中的多重叙述声音,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声音强调了女性意识并赋予女性话语权威。

  • 标签: 《金色笔记》 叙述声音 女性意识 话语权威
  • 简介:中日女作家萧红与林芙美子最初都选择诗歌作为自我言说的方式。在诗歌的理想王国中,她们获得言说主体和欲望主体的地位,勇敢表达女性爱的需求与权利;从女性立场审视两性关系,书写爱情逝去后女性心灵的伤痛及愤懑情绪;通过不断的内观与反思认识自我并寻找生命的意义,共同彰显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因为具体社会环境、亲情关系和恋爱观的不同,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觉醒程度和呈现方式上又呈现出矛盾退守与决绝抗争,以及孤独的吟唱和群体的言说等个性差异。

  • 标签: 萧红 林芙美子 诗歌 女性意识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系统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和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可在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 认知功能 系统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三个女人》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特具代表性的一首自白诗,大量指示语的使用是该诗显著的特征。运用认知指示理论,分析人称代词在文内的使用频次区别,探究感知指称与语篇指称以及艺术创新与培养独立女性认知、构建女性平等身份的主题表达,进一步反映女性在选择成为母亲时表达出的对传统规训从附庸到质疑再到背离的转变,反映妇女理性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困境与尝试,由小见大揭示培养女性理性意识的社会必要性。

  • 标签: 西尔维娅·普拉斯 《三个女人》 感知指称 语篇指称 理性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应用CRS-R量表和GCS量表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7.6-2018.6期间收治的80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GCS量表进行检测),观察组40例(应用CRS-R量表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意识状态检测情况,评估两组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最小意识状态检出率为30.00%,植物状态检出率为70%,观察组则分别为47.5%和52.5%,观察组检测处于植物状态患者更少(P<0.05);在检测条目对比上发现观察组诊断为最小意识状态的患者多于对照组。结论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应用CRS-R量表进行意识检测更适合,能够准确检测出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

  • 标签: 意识障碍 最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行为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1例。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WMS(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WAIS——RC(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