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杂交手术室(HybridOperationRoom,Hybrid-OR)又称“复合手术室”,“是指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术室中,不仅可以进行常规外科手术,还能够直接进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影像学信息的辅助下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DSA杂交层流洁净100级手术室的建立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产物,是医疗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使用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降低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充分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作为省内首个专业技术平台,它的落成标志着贵医附院介入科在学科建设、创新发展方面已国际接轨。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层流洁净 管理
  • 简介:在缺少灌溉的中国北方地区杂交沙棘种植园,发生年际干旱会导致果实产量减产一半或更多。干旱是导致沙棘叶光合、蒸腾能力下降的主因。当土壤干旱导致沙棘植株受到水分胁迫严重时,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供叶面蒸腾和光合生产的水分已经很少,光合生产力很低,落果加重,果实增重减缓。适时灌溉使沙棘根系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含水量以防止干旱的影响,是保证杂交沙棘园植株健康生长和果实丰产的必要措施。

  • 标签: 杂交沙棘 干旱 生长 中国北方
  • 简介:由于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生长特性与粳稻有所不同,如果水稻机插秧技术只能应用于粳稻品种,就限制了机插秧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扬州市杂交稻种植面积为3.33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6。从全国来看,杂交籼稻种植面积更大,约占水稻面积的60%。2010年起实施的《杂交籼稻机插配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NJ2010-24)针对杂交稻机插特点,围绕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不同落谷量、机插密度、空穴处理及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观测测定、试验分析和产量测定,明确了杂交稻机插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及辐射应用。

  • 标签: 机插秧技术 杂交籼稻 操作要点 软盘育秧 水稻种植面积 试验示范
  • 简介:早红茄1号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一代杂交茄子品种。其植株生长势强,早熟性突出,耐寒性强,果实卵圆形、紫红色,坐果性强,丰产性好,适合大棚、露地早熟栽培。早红茄1号2010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XPD009-2010),2012年7月获得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批准登记号为943y20120209)[1]。目前,

  • 标签: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制种 红茄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技术 植株生长势
  • 简介:为探讨BMY牛在大姚县内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与滇中黄牛的改良效果(特别是生长性能的变化),以大姚县推广的BMY牛公牛或冻精为父本、滇中黄牛母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BMY杂交牛,并测定了该杂交品种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包括体斜长、体高、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腰角宽、尻长、胸围、腹围、臀围及管围)。结果显示:BMY杂交牛12月龄与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整体水平高于滇中黄牛,且其在大姚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表明BMY牛是值得大姚县重点推广应用的品种。

  • 标签: BMY杂交牛 滇中黄牛 杂交改良 生长性能 大姚县
  • 简介:以本实验室自行创制的云烟87八倍体(2n=8x=96)为母本,L-8四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获得烟草六倍体(2n=6x=72)植株。经观察统计其花器官特征,花粉特征,并通过体外萌发及杂交试验对其育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烟草六倍体花蕾和花药明显大于云烟87四倍体×L.8四倍体杂交组合四倍体(简称四倍体杂种)后代的花蕾和花药,但花粉量较少;其花粉体外萌发率仅9.78%,明显低于四倍体杂种;六倍体花粉在六倍体及云烟87四倍体柱头上只极少量萌发并穿过花柱;以六倍体为父本,与云烟87四倍体烟草品种杂交以及六倍体自交,不能坐果;而以六倍体为母本、云烟87四倍体为父本可得到一定量种子,其单果种子数与杂种四倍体作母本、云烟87四倍体为父本时差异不大,但发芽率只有21.2%。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六倍体植株作父本不育,而作母本具有一定的育性,后续研究利用中可将其用作母本。

  • 标签: 烟草 六倍体 八倍体 花粉 育性
  •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急性周围动脉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诊治的10例急性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总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上段损伤3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1例,腋动脉损伤1例。治疗首先采取腔内介入方法,低压维持球囊充盈状态控制动脉破口出血。静脉复合麻醉下立即行血管探查手术,其中6例直接缝合破损血管,3例以自体大隐静脉修补损伤血管,1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者以弹簧圈栓塞后行患侧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1.0±17.9)min,平均失血(200.1±44.6)ml,术后2~3d拔出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1例患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 标签: 周围动脉损伤 介入治疗 杂交手术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染色体上物理定位DNA序列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流程,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如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文库的单拷贝基因的定位、核糖体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等中度重复序列的定位、着丝粒特异序列和性别特异序列等高度重复序列的定位以及其他重复序列的定位等,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定位、性染色体鉴定及种间杂交等遗传学问题,并展望了此技术在定位鱼类经济性状相关标记或基因、性别相关标记或基因及种特异染色体标记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鱼类 基因定位
  • 简介:【中考预测】1973年,袁隆平用九年时间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1976年籼型杂交稻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此,袁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对杂交水稻的杰出贡献于2001年获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是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40周年,可能以此来考查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杰出贡献,也可能以袁隆平在田里研究的照片来考查对其本人的认知。

  • 标签: 籼型杂交水稻 育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 籼型杂交稻
  • 简介:选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按NCII设计配制2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61个,通过在湛江的2年种植试验,结合62对与产量性状QTL连锁SSR标记,对18个亲本的产量配合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标记位点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育系珍汕97A、万金A和恢复系直龙、广恢3550的一般配合力相对较高;2套组合共检测出36个与亲本产量配合力显著相关的标记位点,其中RM1、RM216、RM231和RM542为2套材料所共有;检测出的杂合标记位点中,23个为增效标记位点,13个为减效标记位点,其中杂合标记位点RM231、RM209可使F1的单株粒重增加13.50%和16.43%。该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杂交稻育种的亲本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杂交稻 配合力 产量 SSR标记 标记位点
  • 简介: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尿液脱落细胞对诊断上尿路上皮癌(upperurinarytract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可疑uuT—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再将2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UuT—UC患者的结果与4例临床病理为良性泌尿系疾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FIsH检测使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混合物与细胞核上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进行杂交,并分别计算其在UUT—U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畸变率。结果FISH和细胞学检测UUT—UC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和59.1%(13/22),FISH敏感度较高(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24/24)和95.8%(23/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T—UC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的畸变率分别为90.9%(20/22)、86.4%(19/22)、63.6%(14/22)和68.2V00(15/22)。结论FISH技术对诊断uuT~UC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而特异度则与之相近。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该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TERC)基因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TERC/CSP3DNA探针检测TERC基因在8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TERC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对分析。结果TERC基因在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率分别是3.4%、52.3%、71.4%、和100%,TERC基因阳性率在炎症/CINⅠ级与CINⅡ级、CINⅢ级及子宫颈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变程度增加,TERC基因表达率增加,在炎症/CINⅠ级与CINⅡ级、CINⅢ级及子宫颈癌中TERC基因异常扩增细胞数的阳性率分别3.6%、6.2%、9.1%和17.8%。TERC基因异常扩增细胞数的阳性率炎症/CINⅠ组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P<0.005)。TERC基因平均扩增拷贝数随着病变级别增高也在增加,在炎症/CINⅠ组为2.04%、CINⅡ组2.32%、CINⅢ组2.91%和宫颈癌组3.24%,在炎症/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以及CINⅡ组和CINⅢ组和宫颈癌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ERC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应用FISH技术检测TERC基因的表达可作为监测宫颈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宫颈脱落细胞 TERC基因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CS+的复杂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在单个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的基础上,对相邻的几个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协调控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进行评价,得出了最优方案,有效提高了复杂交叉口的服务水平。

  • 标签: 信号优化 复杂交叉口 HCS+ 交通仿真 评价
  • 简介: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异常与尿路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估其用于尿路上皮细胞癌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患者116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统计分析3、7和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的畸变率与尿路上皮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①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37.9%;对照组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特异度分别为90.2%和93.4%。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呈较高的畸变发生率,3、7、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94.3%、95.6%和88.5%;9号染色体p21位点畸变阳性率为63.2%。③FISH的灵敏性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细胞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房间隔缺损(ASD)杂交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经胸超声(TTE)引导下行杂交封堵术治疗小儿ASD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引导杂交封堵、术后随访。结果按入选标准的ASD患儿行杂交封堵术无一例失败。结论TTE引导下小儿ASD杂交封堵术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杂交封堵术 评价 推广
  • 简介:为探索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与常规品种进行杂交时,其F1代的EGFP外源基因在杂交过程中的表达量和稳定性,笔者利用创新育成的亚热带型EGFP荧光绿茧转基因家蚕品系进行杂交组配测试。结果表明:转EGFP家蚕品系与常规白茧品种杂交,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差异,造成绿茧比率各不一样;但利用已经纯合、外源基因表达量高的转EGFP家蚕新品系进行品系间二元杂交,其F1绿茧率高达100%;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测试,其F1代绿茧率高达90%以上;与常规白茧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测试,其F1代大多组合的绿茧率达到75%以上;测试杂交组合的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与两广二号相仿。

  • 标签: 转基因 家蚕品系 杂交组配
  • 简介:北京将台冬季花园采用复杂的杂交结构体系,其中屋面网壳部分可以视作拱壳杂交结构.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的频发使得空间结构的动力稳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冬季花园建立了修正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该模型在一条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最大值,可以认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良好.

  • 标签: 杂交钢结构 动力稳定 地震作用 峰值加速度 临界荷载
  • 简介:<正>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是由于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所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染色体病,因此也称为4p-综合征。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具有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肌张力减退、癫痫、先心病、骨骼畸形等各种异常。新生儿发病率为1/50000[1],男女患者比例1∶2,国内罕见报道。本中心在对一例可疑染色体异常的患儿进行

  • 标签: 比较基因组杂交 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 染色体异常 文献复习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CFU、3IFU、6.7pg/μL、1CFU、1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向斑点杂交 泌尿生殖道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