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单纯静脉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按照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单纯静脉麻醉的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复苏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复苏室观察时间以及患儿复苏期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复苏室观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纯静脉麻醉 患儿麻醉 复苏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患者的静吸复合麻醉单纯静脉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应急指标、麻醉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腹腔镜切除术的麻醉中,相较于单纯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 静吸复合麻醉 单纯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妇科手术(日间)经单纯七氟醚麻醉(吸入)、异丙酚-舒芬太尼麻醉静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日间手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七氟醚麻醉,研究组(30例)给予异丙酚-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妇科日间手术患者采用单纯七氟醚麻醉(吸入)与异丙酚-舒芬太尼麻醉静脉),前者术后苏醒快,后者诱导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妇科手术 七氟醚麻醉 异丙酚 舒芬太尼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吸入麻醉静脉麻醉是外科手术领域中两种主要的全身麻醉工作模式,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同样的也各有优劣。在全麻领域中,貌似吸入麻醉发展时间更长,可控性也更好,但是其经济效果和作用速度却不及静脉给药方式。通常麻醉医师会在临床环境中谨慎选择,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加强相关领域的了解,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子宫松弛情况。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子宫松弛状况为优的患者多于参照组,研究组子宫松弛状况为良以及差的患者少于参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极好,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时间,患者术后的子宫松弛状况更好。因此,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联合 硬膜外麻醉 单纯全身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展患者应用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时所展现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80例,均来自于2021年8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根据奇偶数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手术麻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率和血压指标均更低,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更短。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展患者应用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指标,缩短手术用时和康复进程,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普外科、骨外科等科室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黑箱摸球分组,42例纳入硬膜外组,48例纳入腰硬组。对比血压变化差值、術后腰痛VAS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腰硬组手术期间HR、SBP、DBP峰值与谷值差值分别为(7.54±1.65)次/min、(17.43±5.58)mmHg、(13.65±5.16)mmHg低于硬膜外组(11.47±5.51)次/min、(23.52±6.33)mmHg、(18.26±5.46)mmHg,腰硬组术后腰痛VAS评分(1.3±0.5)分、术中呼吸循环紊乱发生率22.92%低于硬膜外组(2.5±1.0)分、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手术更适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 标签: 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麻醉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7月-2021年3月院内需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全需麻醉辅助,参照组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情况、不良情况。结果 实施后,观察组的麻醉情况比参照组好,体现差异(P<0.05);但两组在不良情况上无差异(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同时完成血液和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可推广。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腰麻与硬膜外联合方案阻滞麻醉疗效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疗效。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下肢手术患者60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B组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术中HR(7.48±2.14)次/min、SBP(16.57±3.24)mmHg、DBP(13.71±3.41)mmHg等指标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腰痛VAS评分(1.28±0.32)分低于B组(2.47±0.49)分,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对比,P>0.05;A组术中麻醉循环紊乱风险20.00%低于B组56.67%,P<0.05。结论:腰麻与硬膜外联合方案临床麻醉效果更佳,可减少麻醉风险事件,降低术后腰痛,还可稳定患者术中生命指征,安全高效。

  • 标签: 腰硬联合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红篮球法把2020.11-2021.11期间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60例产妇进行分组,常规组(30例):硬膜外麻醉;研究组(3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分析组间产妇术中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达最高麻醉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少,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

  • 标签: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并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手术治疗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工作。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别以单月、双月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单纯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接受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HR、SBP、DBP、术后腰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92.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 标签: 腰麻-硬膜外结合阻滞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许伯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9-02麻醉是利用药物对病人进行催眠和镇静,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三大类别。而全身麻醉主要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这两者虽然都是对病人进行全身的麻醉,但从本质上来看,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从给药方式方面来说,还是从使用功效方面来说,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1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在病人手术时,通过让病人吸入一些带有麻醉作用的药物或者气体,让患者在吸入后意识逐渐丧失,但没有疼痛的感觉,主要是对病人起着缓解疼痛或者镇静安眠的作用,是一种以控制病人的中枢神经为基础的麻醉方式。2静脉麻醉静脉麻醉又叫做静脉复合麻醉,它是发挥各类麻醉药的特点,综合所用药物的麻醉药性,保证病人麻醉状态足够平稳,并减少麻醉对人体的部分副作用,主要是把麻醉药物进行综合使用后,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静脉血管,促进病人全身血液循环,使病人逐渐丧失意识,慢慢进入睡眠状态,最终达到全身麻醉效果。3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的区别3.1给药方式的不同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第一个不同就是给药方式的不同,在手术中,吸入麻醉是让病人通过呼吸机让麻醉药物进入患者口腔和鼻腔,最后取得全身性的麻醉效果。而静脉麻醉则是通过把药物注射进病人的静脉里,最终实现全身麻醉。3.2优缺点的不同吸入麻醉的优点:(1)吸入麻醉起效快,在进行吸入麻醉时,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病人对于麻醉药的吸入浓度,和改变氧气流量,来快速达到手术所需要的麻醉程度。(2)吸入麻醉排除快,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调整吸入浓度、氧气流量,使麻醉药品通过肺部快速排出体内,保证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清醒。(3)吸入麻醉对病人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比较小,吸入麻醉使用的药物当中,七氟烷和地氟烷的麻醉作用较强,并且在手术后患者意识能迅速恢复,这也可以看出吸入麻醉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起到抑制作用。(4)吸入麻醉副作用较少,在吸入麻醉药物中,只有使用氟烷进行麻醉,才会对患者有轻度的肝功能损坏,但近几年更新麻醉药物后,麻醉药物对肝肾功能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吸入麻醉的缺点:(1)长期使用吸入麻醉药物会污染工作环境,有的护士和医生因为长期吸入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畸胎的风险。(2)在用吸入麻醉的时候,必须将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