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实行疏肝活血解郁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肝活血解郁汤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护理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疏肝活血解郁汤 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逍遥解郁方治疗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9月到2022年12月期间选择50例抑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黛力新片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黛力新片治疗(同对照组)联合逍遥解郁方治疗,比较病情控制效果、干预前后抑郁情绪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病情控制效果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SD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满意度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逍遥解郁方治疗抑郁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病情并提高其治疗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逍遥解郁方治疗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60例辨证为气郁血瘀痰阻的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3327,规格:10 mg)口服治疗,10 mg/d。观察组在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疗效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活血化痰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气郁血瘀痰阻型抑郁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 标签: 自拟疏肝活血化痰方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气郁血瘀痰阻型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斯西酞普兰子预防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1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口服淀粉片,观察组55例口服口服草酸艾斯西酞普兰,均治疗24周,对比两组药物服用后的血清指标及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指标(5-HT、S100-β、NSE)水平好转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草酸艾斯西酞普兰 脑卒中 抑郁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督启神针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PSD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采用通督启神针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4周,对照组HAMD、NIHSS评分分别为(13.88±3.92)分、(8.56±1.82)分,联合组分别为(8.72±2.48)分、(6.67±1.1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43,均P < 0.05);联合组Barthel指数为(69.53±13.29)分,高于对照组的(62.34±1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 < 0.05)。结论通督启神针法联合中药汤剂可进一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卒中 抑郁 针刺疗法 中草药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美国) 日常生活活动 神经功能 康复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抑郁发生率。

  • 标签: 治疗 脑卒中 抑郁
  • 作者: 王金晶 谷蒙蒙 蒋诗忆 音大为 王朋 孙文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神经内科,合肥 230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神经内科,合肥 230001,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影像中心,合肥 23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病灶分布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来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患者243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男性153例,女性90例。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标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抑郁(non-PSD)组。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运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PSD组和non-PSD组的临床基线特征进行对比。另外,采用基于体素的病灶行为学图谱(VLSM)的统计方法分析梗死病灶与PSD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PSD组患者70例,非PSD组患者17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SD组和non-PSD组相比,除汉密尔顿焦虑评分(P=0.025)和抑郁评分(P<0.001)之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VLSM分析,与PSD的发生相关的区域为前扣回(Z=-3.05, P<0.001)、左侧海马(Z=-3.15, P<0.001)、左侧舌叶(Z=-3.08, P<0.001);与PSD严重程度相关的区域为前扣回(Z=-3.64, P<0.001)、左侧海马(Z=-3.51, P<0.001)、左侧舌叶(Z=-4.18, P<0.001)、左侧距状裂皮层(Z=-3.65, 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可以预测PSD的发生。

  • 标签: 卒中 抑郁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受限、异常运动模式增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表现为穿衣困难、步行障碍等,增加跌倒风险,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性肢体疼痛及关节挛缩等问题。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突发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大脑无血液灌溉,从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常伴有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以痉挛性偏瘫最为常见,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且该病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临床常采用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该方法主要通过制定针对性作业活动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长期疗效不佳。温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针尖加温刺激穴位,起到温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且临床疗效显著。作为我国传统疗法,针灸在康复医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方面;而在缓解痉挛方面,针灸的应用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此为着眼点,探讨痉挛的针灸治疗选穴规律及理论依据。

  • 标签: 针灸治疗 卒中 痉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老年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组,46例患者采取常规抗抑郁以及抗精神药物治疗为对照组、46例患者采取中医联合治疗方式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抑郁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有效恢复,同时缓解了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卒中 重度抑郁障碍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的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甘氨酸(Gly)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抑郁患者,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5-HT、Gly、NSE情况。结果: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9.59%,差异显著(P<0.05);治疗,两组血清5-HT、Gly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NSE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抑郁患者应用疏肝解郁胶囊联合氟西汀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5-HT、Gly及NSE水平有关。

  • 标签: 疏肝解郁胶囊 氟西汀 卒中后抑郁 5-羟色胺 甘氨酸 神经元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元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22.10——2023.10期间挑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计70例,均开展基本医疗工作。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常规组(35例)、实验组(35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单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SSA)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单元护理能有效促进其吞咽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评价,建议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卒中单元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神经内科120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另有1例患者自行退出,最终纳入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与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吞咽障碍患者DASS-21总得分为(43.32±6.58)分,其中抑郁维度(16.02±3.45)分,焦虑维度(14.55±3.27)分,压力维度(12.75±4.01)分;APGAR总得分为(5.15±0.87)分,SSRS总得分为(28.75±5.16)分;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与不良心理状态呈负相关(r=-0.514、-0.433,均P<0.05)。婚姻状态、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种数、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为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β′=0.501、-0.365、0.234、-0.269、-0.372,均P<0.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程度较高,婚姻状态、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种数、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可影响其心理健康。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不良心理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96例脑卒中患者按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激光照射内关、安眠、申脉、照海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激光治疗,照射部位为双侧内关穴、双侧安眠穴、双侧申脉穴、双侧照海穴。对照组给予假激光照射。于治疗前、4周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4周发现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5)。治疗两组患者又又又又又又又又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标签: 卒中后失眠 激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我国正面临全球最大的挑战,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公共卫生造成沉重负担。>70%的患者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整体防治战略体系认知障碍(PSCI)的早期神经影像标志物评估和可干预风险因素一级预防是实现可防可治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将有助于PSCI预测、治疗评估和诊疗模型建立。血压变异性、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风险因素对于PSCI的影响则需要在前瞻性多中心纵向队列基础上进行验证,从而完善我国PSCI群体转归与预后多模态影像学动态模型,以及高危人群风险评估体系,提升PSCI防治水平。

  • 标签: 认知障碍 卒中 危险性评估 影像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