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高宁 杨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眼视光学院 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角膜(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浅、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制剂 手术 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7岁,无诱因左眼眼红、眼磨伴视力下降病史1年。2个月前初诊为病毒性角膜,按病毒性角膜治疗2个月后病情加重,角膜出现溃疡。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角膜刮片行荧光染色可见较多蓝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行齐-内染色可见较多红色椭圆形孢子样结构,确诊为左眼微孢子虫角膜。局部给予氧氟沙星眼膏、伏立康唑滴眼液等抗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

  • 标签: 微孢子虫病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着色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58岁男性患者因右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翼状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视物不见就诊眼科。经角膜病灶刮片、微生物培养,诊断为右眼翼状胬肉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细菌角膜,给予局部抗感染、板层角膜植片去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角膜感染控制,视力恢复。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移植 外科伤口感染 角膜炎 眼感染,细菌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81例新生儿化脓膜炎的例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10月收治的81例新生儿化脓膜炎案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证实,81例新生儿化脓膜炎治疗后,其效果如下:①临床表现为发热88.89%,意识改变37.04%,前囟张力增高23.46%。②81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为显效30例,有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3%。③81例患儿致病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致病44例,B族链球菌致病37例。④81例患儿的发病时间段分布为0-24h 33例,24-48h 20例,48-72h 10例,72-7d 18例。⑤81例患者预后情况显示,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8.86%,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可检测出病原菌。结论:新生儿化脓膜炎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发现,其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意识改变、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因而需要及时给予其诊断治疗,从而降低患儿疾病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急性化脓膜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急性化脓膜炎患者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将保守治疗用于对照组,将手术治疗用于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角膜患者的效果。方法:80例细菌角膜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度P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细菌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单纯疱疹角膜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室收入的单纯疱疹角膜患者78例,简单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2.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不同病因所致的化脓膜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化脓膜炎患者30例,对以上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根据CT影像学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灶和CT影像表现。结果:经相关检查后发现,上述患者均有化脓膜炎的临床表现,除此之外,影像学指标观察原发病灶提示,急性胆囊炎10例,急性阑尾炎2例,胃肠道穿孔3例,手术后腹腔感染10例,盆腔感染5例。结论:对于化脓膜炎患者实施CT扫描,可在第一时间内突出患者原发病灶和腹膜炎CT征象,对于不同类别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化脓性腹膜炎 CT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感染角膜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研究。纳入2007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诊为细菌、真菌、棘阿米巴角膜的14岁及以下639例(649只眼)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361例,女性278例,年龄(5.6±4.4)岁。按年龄≤3岁、4~7岁、>7岁分别进行分析。收集患眼角膜病灶组织标本649份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在649份标本中140份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21.6%。细菌培养标本共368份,其中培养阳性114份(占培养阳性标本总数的81.4%),阳性率31.0 %;细菌菌群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34.2%)居首位,其次是葡萄球菌属(27.2%)和假单胞菌属(7.9%),≤7岁患儿的标本中肺炎链球菌最常见,8~14岁者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大多数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头孢类和氨基甙类抗菌药敏感性较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8%(17/25)。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敏感率为59.0%~84.4%,其中加替沙星最高,但与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836,0.358,1.490;P=0.361,0.550,0.222)。真菌培养标本共254份,其中培养阳性22份(占培养阳性标本总数的15.7%),阳性率8.7%。2007至2011年真菌培养阳性率为9.2%(11/119),2012至2016年为8.1%(11/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96,P=0.757)。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主要为镰刀菌属(34.8%,8/22)、曲霉菌属(26.1%,6/22)和念珠菌属(13.0%,3/22)。镰刀菌属对特比萘芬敏感率较高,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不敏感;曲霉属对特比萘芬和伏立康唑敏感率高,两霉素次之;念珠菌属对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率高。棘阿米巴送检标本27份,培养阳性4份(占培养阳性标本总数的2.9%),阳性率14.8%,危险因素包括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外伤。结论细菌是儿童感染角膜主要致病病原,其中7岁及以下的患儿肺炎链球菌最常见,8~14岁者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真菌感染明显低于细菌,以镰刀菌属、曲霉属和念珠菌属为主。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溃疡角膜在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30例溃疡角膜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研究组,采取基础、针对护理,探究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负面情绪评分等指标均更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溃疡角膜患者治疗中采取针对护理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临床效果 溃疡性角膜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结膜炎和重症细菌角膜患者施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0.7~2022.7就诊于我院的重症结膜炎和细菌角膜患者58例,随机抽签法施以分组观察,施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29例患者分入治疗组,施以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29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9.31%)比较,临床疗效治疗组(100.00%)明显更佳(P0.05);与对照组(0.55±0.14)比较,视力水平治疗后治疗组(0.63±0.15)明显更佳(P

  • 标签: 结膜炎 重症细菌性角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结膜炎和重症细菌角膜患者施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0.7~2022.7就诊于我院的重症结膜炎和细菌角膜患者58例,随机抽签法施以分组观察,施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29例患者分入治疗组,施以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29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9.31%)比较,临床疗效治疗组(100.00%)明显更佳(P0.05);与对照组(0.55±0.14)比较,视力水平治疗后治疗组(0.63±0.15)明显更佳(P

  • 标签: 结膜炎 重症细菌性角膜炎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在角膜角膜溃疡中实施维生素C局部治疗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从该院的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选取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量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维生素C局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标签: 维生素C局部 角膜炎 角膜溃疡 临床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脓膜炎致病菌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化脓膜炎患儿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72例患儿脑脊液标本共分离出菌株209株;革兰阳性菌125株(59.81%),以肺炎链球菌(32.54%,68/209)、金黄色葡萄球菌(14.35%,30/209)为主;革兰阴性菌84株(40.19%),以大肠埃希菌(14.35%,30/209)、肺炎克雷伯菌(13.40%,28/209)为主。肺炎链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9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未见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80%),对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未见耐药。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70%),对阿米卡星未见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8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未见耐药。结论化脓膜炎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较为多见,依据不同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医生可选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病原菌 化脓性脑膜炎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化脓膜炎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科接诊化脓膜炎患儿(n=2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0人,前者采取优质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数据30.0%相比更低(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60.0%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34±1.02)分,和对照组数据(92.69±1.5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小儿化脓膜炎用优质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家长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并发症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南地区外伤真菌角膜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外伤后真菌角膜562例(562眼)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人口学特征、致病因素、致病菌属、用药史、临床体征及治疗方式。结果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共332例(59.1%)。41~80岁年龄段为主,共484例(86.2%)。男女比例为2.7∶1。主要分布地区为温州市鹿城区共65例(11.6%)。植物外伤为主要致病因素,共225例(40.0%)。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63例(41.6%)。413例(73.5%)可见明显溃疡灶。130例(23.1%)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角膜共焦显微镜、刮片镜检、培养鉴定,阳性检出率为95.7%(201/210)。结论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镰刀菌属是主要的致病菌属,植物伤是主要致病因素。联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刮片镜检,培养鉴定这三者检查能提高外伤真菌角膜阳性检出率。

  • 标签: 角膜炎,真菌性,外伤性 南部,浙江省 人口学 特征,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