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应用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分为心衰组55例和无心衰组57例,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无心衰组患者的SBP水平为(159.45±14.33)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心衰组的(178.45±9.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帮助。方法:将某社区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并进行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患者在24h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得出24h血压编译与预后存在的关联性,为今后的患者高血压患者跟踪治疗提供基础。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占比为7.33%,杓型血压67.63%,有92.67%的患者存在血压负荷升高的情况,日间与夜间的血压变化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动态血压通常会存在昼夜变化的情况,而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可以快速的掌握患者血压变动的情况,对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以及病情的确定有积极的作用,所以社区医院应重视这一理念的应用,监测高血压患者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保护提供基础。

  • 标签: 社区医院 高血压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100名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这两组患者,本院均同步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营养指标和动态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营养指标、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老年冠心病 高血压 作用
  • 简介: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观察组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对比血压指标、血脂指标。结果:在进行监测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监测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监测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仪可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有助于更精准、合理的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昼夜差值[1]。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仪;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80名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是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患者为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对这两组患者,本院均同步实施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测,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和动态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同步监测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无症状性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评估中应用动态血压与心电图同步检测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90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其中45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45例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均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电图同步检测,对两组实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ST段下移幅度、ST段下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诊疗期间对其血压、心电图予以同步动态监测能够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并为后期诊治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

  • 标签: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中,血压动态监管下指导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64例,为其提供血压动态监测,并根据血压变化情况给予用药方案指导,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压水平低于用药前(P

  • 标签: 血压动态监管 社区高血压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患者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缺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分析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出现了减弱的趋势。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等方面问题的概率整体更高。结论:在实际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和患者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相关问题出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借助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方便医生更好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7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经本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79例,再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70例,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组,共70例,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共179例,对两组患者实施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高于对照组,24h动态舒张压、日间动态舒张压和夜间动态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血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变化,指导临床针对性干预。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59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其中37例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纳入Ⅰ组,另22例无高血压的患者纳入Ⅱ组,同时抽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Ⅲ组。比较分析各组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Ⅰ组、Ⅱ组血氧饱和度更低,氧减时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呼吸紊乱指数更高,与Ⅲ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高血压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氧饱和度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7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经本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79例,再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70例,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组,共70例,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共179例,对两组患者实施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高于对照组,24h动态舒张压、日间动态舒张压和夜间动态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血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连续性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选取对象100例均为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表法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50例,对应给予常规护理、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连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相关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15d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连续性护理更利于患者血压水平值的调节,且患者更满意。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病 连续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过程中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56)、研究组(n=56),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降压干预,研究组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下行阶段性个体化降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优良率、诊室血压监测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压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室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24h动态血压监测下行血压控制性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血压负荷,提高降压效果,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门诊
  • 简介:【摘要】:血压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体液激素调节情况,对于预测部分心脏疾病有积极作用。心衰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新功能减弱,对人体的危害性很高,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近年来医学界很重视通过动脉血压的监测来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因为其可以全面反映个体的血压状态以及变化情况,本次就对其关于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动态血压监测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开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分析依据为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分为甲乙两组(n=48),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结束后,两组患者在24h动态血压监测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呈现,乙组更优P值不足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认知行为治疗的开展实施,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对靶器官的损害均影响意义重大,值得借鉴。

  • 标签: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 认知行为治疗 老年高血压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研究小组自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以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研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疗法,观察组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1周后及治疗1月后,观察组动态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LVDS、LV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观察组动态血压降低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心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由此得出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常规药物疗法 动态血压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变异性与主观认知下降(SCD)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法,连续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常熟市辛庄人民医院门诊SCD患者100例,基线期搜集人口学特征资料,使用汉化版SCD-Q9问卷自评SCD情况,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客观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所有患者入组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SCV)和舒张压变异系数(DCV)。随访期为首次就诊之后4年,每年评估1次MoCA量表,最终83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根据随访结束时的MoCA评分<26分和≥26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39例)和非进展组(44例),进展组计算基线及末次MoCA评分差值。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24 h SCV和24 h DCV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展组24 h SCV与MoCA评分差值、SCD-Q9得分的相关性。结果SCD患者4年进展率为46.99%(39/83);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基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病史、吸烟史、SCD-Q9得分、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组24 h SCV显著高于非进展组[13.4%(9.9%,15.6%)比10.9%(9.7%,12.7%),U=594.50,P=0.016];两组24 h D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24 h SCV与MoCA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368,P=0.021)。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SCD进展存在相关性,高24 h SCV可能是SCD进展的诸多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主观认知下降 血压变异性 变异系数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异常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相关监测数据。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出现异常昼夜节律患者46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41例,占比89.13%;未出现昼夜节律异常患者54例,其中发生率心律失常患者5例,占比9.25%,显然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昼夜节律未异常患者,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节律异常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着较大关系,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及时监测可做好各项防治措施。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讨动态心电图对妊娠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妊娠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74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的异常几率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异常几率为55.41%,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异常几率为4.0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ST-T段改变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二者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异常心率变化情况,帮助医务人员及时探明心电图异常原因,明确心律失常类型,确保在临床领域可以对此类孕妇进行专项干预,转变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妊娠合并高血压 心律失常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