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联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联合应用

李赛

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应用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分为心衰组55例和无心衰组57例,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无心衰组患者的SBP水平为(159.45±14.33)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低于心衰组的(178.45±9.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衰组患者的R波振幅综合(∑R)、QTC和V1导联P波终末电势水平分别为(124.35±18.34)mV、(0.412±0.011)s、(0.023±0.015)mm·s,均显著低于心衰组的(132.87±8.93)mV、(0.435±0.022)s、(0.055±0.016)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用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合并心衰情况进行鉴别,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诊治效果

动态心电图能记录被检者24 h内运动、坐立、睡眠等昼夜各种状态下的连续的心电信息,及时捕捉各种异常心电现象,对相关心脏疾病优于常规心电图,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动态血压监测能对受检者进行24 h持续血压测量,其测量的数值包括舒张压、收缩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动脉压、24 h内血压最高值和最低值、血压负荷、每小时平均血压等。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因此,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测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鉴于此,本文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2例。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38~73岁,平均(64.34±3.45)岁;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0.38±2.34)kg/m2;吸烟史55例;糖尿病史22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衰分成心衰组55例和无心衰组57例。心衰组男40例,女15例;年龄38~73岁,平均(64.44±3.53)岁;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0.41±2.36)kg/m2;吸烟史27例;糖尿病史10例。心衰组男42例,女15例;年龄38~73岁,平均(64.30±3.40)岁;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0.33±2.30)kg/m2;吸烟史28例;糖尿病史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M editech公司生产的cardio tensⅡ型动态心电/动态血压二合一无创性便携式监测仪,记录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按照使用说明贴好电极片。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以J点后60~80 m s测量ST段,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 m V,持续1 m in以上;每次发作间隔大于1 m in以上[1]。动态血压监测袖带置于患者右上臂下部肘上1.5 cm~3.0 cm处。每日06:00~22:00,每30 m in测量1次血压;22:00~06:00,每60 m in测量1次血压。以每日记录时间>23 h,且有效率>90%时为符合标准。在测量的嘱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期间生活日记,有无症状及症状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及症状类型,并记录监测仪此时有无自动进行血压测量。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无心衰组患者的SBP水平为(159.45±14.33)mm Hg显著低于心衰组(178.45±9.4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2,P<0.05)。无心衰组患者的DBP水平为(99.34±7.54)mm Hg与心衰组的(98.43±8.45)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2,P>0.05)。

2.2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比较

两组RV5+S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衰组患者的∑R、QTC和PTF-V1水平均显著低于心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组别

RV5+SV1(mV)

R(mV)

QTC(s)

PTF-V1(mm·s)

无心衰组(n=57)

46.43±11.24

124.35±18.34

0.412±0.011

0.023±0.015

心衰组(n=55)

47.54±11.93

132.87±8.93

0.435±0.022

0.055±0.016

t

0.507

3.108

7.035

10.923

P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已无法满足临床检查的需要。24 h动脉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在临床的使用逐渐普及,能够在24h内全面完整记录各种心脏搏动特点,并能掌握心脏及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临床可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和治疗[2]。当血压明显波动时,心脏可出现ST-T段改变,提示出现心肌缺血,同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明显增多,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提高检出率。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情轻重,本研究分为非心衰和心衰两个组,心衰患者心电图存在左室电压较高、终末电势绝对值较大等现象,为临床判断左室肥厚、左室增大、室壁张力增加等提供依据。而经过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左室肥厚,降低左室张力,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得心电图中R波振幅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治疗效果良好[3]。而QTC间期的延长与心律失常敏感性增高密切相关,提示心衰病情与QTC间期延长呈正相关,病情越严重,并发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越高。PTF-V1可反应左心房、左心室是否有扩大,RV5+SV1用于诊断左室肥厚,对心衰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合并心衰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上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一方面,无心衰组患者的SBP水平显著低于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一方面,无心衰组患者的∑R、QTC和PTF-V1水平均显著低于心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报道结果类似,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监测意义和作用。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监测可用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合并心衰情况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浩东,陈丽娟.动态心电图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的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13):70-72.

    [2]吴圆一.动态心电图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32):115-117.

    [3]杨会.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