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脉压监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10例患者予以动态脉压监测,其中,动态脉压<60mmhg的为A组,≥60mmhg的为B组,应用24小时心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观察脉压和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性。结果从本次的一般情况看,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A组的动图脉压为(54±6.8)mmHg,B组为(74±11.2)mmHg,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LVEDD、LVEF、SV、CO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在LVST、PWT、LVM、LVMI、CI、EPFV、A\E、APEV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图脉压高的较低者更容易造成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衰退。

  • 标签: 动态脉压 高龄高血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指数(PPI)的变化及与近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手段,测定3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24hABPM变化,与45例健康老年人ABPM值做对比,并在患者入院第15天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24h平均PPI(24hPPI)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24hPPI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24hPPI高于轻度患者(P<0.05),24hPPI与评分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动态PPI发生异常,并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脉压指数 动态血压 脑出血 预后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动态脉压变化与其靶器官损害间关系,从而为临床判断及预防患者病变发生。方法234例研究对象分别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将其分组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为血压正常者,78例;乙组为单纯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78例;丙组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者,为78例。然后将234例研究对象按照其动态评价脉压情况分组为3个亚组,分别为脉压<40mmHg和40~50mmHg及≥50mmHg。然后监测各组人员2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同时将丙组分组为<60岁组及≥60岁组,并对患者24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结果乙组患者白昼舒张压和24h收缩压及夜间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丙组(P<0.05);随着患者临床病变程度增加,患者脉压也随之增加(P<0.05)。丙组中6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间比较(P>0.05)。结论临床监测患者动态脉压,其可有效反映出患者临床病变程度。临床可根据患者出现动态脉压增加及舒张压低情况来判断患者靶器官损害,从而为临床患者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 动态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连续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对其监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其显著低于护理前的23%(P

  • 标签: 连续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左心室肥厚及主动脉根部内径的关系。方法对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PP≥60mmHg的患者45例作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45例作为B组。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左心室肥厚和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与24hP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密切相关(r=0、52,r=0.48,P〈0.01),与脉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r=0.31,r=0.29,P〈0.05)。主动脉根部内径与24hPP、24hSBP、脉压、收缩压、年龄和病程密切相关(r分别为0.68、0.57、0.46、0.40、0.31、0.32,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hPP与左心室肥厚及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密切相关,24h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脉压 左心室肥厚
  • 简介:中心动脉压是基准血压,它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外周动脉血压可能因用药而与中心动脉压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中心动脉压影响不同,这同时也是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决定患者预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ASCOT—CAFE研究强调了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因此,了解、监测中心动脉压将对分析药物的真实疗效和疾病的真实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心动脉压 周围动脉压 心血管疾病 药物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压
  • 简介: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AECG)的联合监测,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伴与不伴心肌缺血改变时动态血压的脉压(P—ulsepressure,PP)和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index,P.PI)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老年冠心病 心衰患者 脉压指数 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水平分为脉压>60mmHg和40mmHg~60mmHg的两组各48例。并对入选的患者做以下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CT、颈动脉B超、心脏彩色多谱勒检查,以及血肌酐、尿白蛋白定性。结果脉压>60mmHg组的左室舒张末径、颈动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脉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者24h动态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监测62例EH者的24h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组(A组)29例和脉压>60mmHg组(B组)33例,比较两组的24h动态血压参数和24hDCG表现。结果B组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改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EH者24hDCG异常与脉压增大有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脉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取2011年“齐齐哈尔市心脑肾及糖尿病慢性病流行病学综合调查研究”中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水平等基本资料。血压测量选用统一的欧姆龙HEM/770A电子血压计,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多140mmHg(l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彡90mmHg和(或)近两周内服用过降压药者定义为高血压患者。PP为SBP与DBP之差,PPI为PP与SBP的比值。了解齐齐哈尔市成人高血压患者PP和PPI的水平和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PP和PPI与冠心病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脉压 脉压指数 夜间血压
  • 简介: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PP的大小反映大动咏硬化的程度,对心血管病人的近期和/或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心血管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脉压指数(PPI)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大小。深入认识PP与PPI有助于识别已经存在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脉压 脉压指数
  • 简介: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PP1组(脉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肌重塑、颈动脉硬化及尿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根据脉压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脉压≤40mmHg)33例;B组(脉压41—60mmHg)45例;C组(脉压>60mmHg)62例;分析各组间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蛋白水平。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脉压增高,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4小时尿白蛋白量均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可导致左室肥厚,加重颈动脉硬化,尿白蛋白水平增高。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颈动脉内&mdash 中膜厚度 左室重量指数 尿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pressure,PP)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radialpulsewavevelocity,crPWV)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h全天候动态血压、crPWV的监测及血生化检测.对患者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以及PP以及crPWV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依据外周动脉PP水平,将上述152例患者划分为动态脉压<60mmHg组(89例)与动态脉压≥60mmHg组(63例),动态脉压≥60mmHg组crPWV明显高于动态脉压<60mmHg组(11.8±1.5m/s比10.5±1.3m/s,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h脉压、24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动态脉压能够有效反映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动脉硬化状况.针对动脉硬化的检测对于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动态血压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的雷达系统中存在探测距离和分辨率之间的矛盾,脉冲压缩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介绍了脉冲压缩的基本原理,对数字脉冲压缩和模拟脉冲压缩分别做了介绍,并对两种脉压方式做了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脉冲压缩 数字脉压 模拟脉压 线性调频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心房利钠肽(AN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动态变化与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新生儿肺动脉压力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PPHN患儿,根据PPHN诊疗常规中相关标准将患儿分为A组(轻度)32例、B组(中度)26例、C组(重度)14例;另选取同期7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患儿肺动脉平均压(PASP)、血浆ANP、vWF、ET-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ANP、ET-1、vWF水平随着PASP升高递增,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A组、B组ANP、ET-1、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ANP、ET-1、vW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A组、B组、C组患儿PASP水平与ANP、ET-1、vWF水平均为正相关(均P<0.05)。结论ANP、vWF、ET-1水平变化在PPHN患儿治疗前、后为动态变化,其动态变化程度可反映肺动脉压力程度,对患儿采用动态监测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浆心房利钠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线性调频(LFM)回波信号部分遮挡情况下的数字脉冲压缩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与完整信号的数字脉冲压缩进行了对比,证明了部分脉压不会影响雷达测距,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有所降低。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表明,部分脉压可以扩大雷达的实际作用距离,这与理论推导结果相一致。此方法对于大时宽雷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LFM信号 数字脉冲压缩 测距 部分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