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动态监测在评估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检测98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3、7、9、11d的血清CRP水平,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手术组在术前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组在术后1dCR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手术患者术后有2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未感染组在术后3dCRP达到峰值,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在术后11d基本降至术前水平。与末感染组相比,并发感染组在术后3d血清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5天,CRP升高至峰值,此后开始下降;在术后第7天,CRP仍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1d基本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血清CRP动态监测可用于评估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对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外科 手术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急性心肌梗塞(AM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80例正常人血液中的CRP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AMI组血清CRP为69±24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8±2.3mg/L,P<0.001。结论血清CRP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比cTnI更为敏感。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I
  • 简介:现行水工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大坝混凝土动态弹性模量在静态弹性模量基础上提高30%,对岩体动态变形模量的取值并无规定,现行工程实践中岩体动态变形模量通常在静态变形模量基础上提高30%。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修编中的新规范拟规定:大坝混凝土动态弹性模量在静态弹性模量基础上提高50%,岩体动态变形模量取为静态变形模量。本文针对新规范的这一变化,结合不同高度的拱坝,从大坝白振特性、动位移、动应力及静动综合应力诸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论证混凝土两种动弹性模量以及基岩两种动变形模量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坝体动弹模从30%提高到50%以及基岩动变模是否提高30%对坝体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影响不大。

  • 标签: 拱坝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基岩动变形模量 动力特性 地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930年,Tillett等1发现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发生凝集反应,后来经研究证实2是一种参与反应的蛋白质——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是机体炎症、感染或损伤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提示机体许多炎性反应事件的发生,是反映炎症反应的可靠而敏感的指标3。本文旨在探讨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RP 细菌感染 诊断意义 鉴别
  • 简介:绝热量热仪测试过程中,速率阈值检测方法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及反应起始温度检测值波动较大的问题.文章在绝热量热仪(ARC)的“加热-等待-搜寻”模式下,提出运用温差变化量检测样品反应起始温度的策略.即通过对经典速率阈值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炉体控温热电偶与样品温度之间参比差值的分析,以参比差值与样品温度的关系构建温差基线并以此修正参比差值,修正后的参比差值的变化量用于衡量样品反应进程.实验结果表明,此动态温差检测方法相比于速率阈值检测方法,其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良好,在同等控温精度的实验条件下,能够提前检测到样品的反应起始温度.

  • 标签: 绝热量热仪 温差基线 动态温差检测 反应起始温度
  • 简介:摘要:针对理想状态之下的两部连续的可逆反应而言,采用开环以及闭环仿真研究双反应段蒸馏塔的动态特征以及相应的可控性,开环仿真研究研究数据显示,对于调节管道而言,即使双反应阶段的安排使得管道之间的浓度以及回流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得化学蒸馏反应的经济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也减弱了塔顶产品浓度与再沸器之间的耦合,一定程度影响着最后的反应进行效率。闭环仿真结果显示,针对上述的两端连续的可逆反应而言,R DC-DRS 比RDC-SRS 具有更优越的动态特性和可控性。

  • 标签: 反应蒸馏塔 双反应段 浓度控制 两部连续的可逆反应
  • 简介:本文基于有限理性约束的分析框架,对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效应展开讨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动态环境、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阐述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实现条件。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战略反应速度以及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且企业动态能力对战略反应速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 标签: 动态环境 战略反应速度 动态能力 项目组合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6例ATCI患者发病后72h内、第1个月、第6个月的CRP浓度,分别记为CRP1、CRP2、CRP3。追踪随访12个月后将其中19例复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复发组,并将67例未复发患者中随机抽出30例作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间CRP水平。结果ATCI复发患者3个时期的CRP浓度分别为(21,25±5.08)mg/L,(16.53±3,12)mg/L.(16.07±3.78)mg/L;未复发患者3个时期CRP浓度分别为(11,94±3.04)mg/L,(8,64±2.13)mg/L,(8,78±2.0)mg/L。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动态检测C反应蛋白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复发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皮肤护理对动态心电图伪差及皮肤不适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8例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次2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知识宣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皮肤护理,两组分别在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观察皮肤异常情况和伪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皮肤护理能有效减少动态心电图伪差和降低皮肤异常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皮肤护理 动态心电图 伪差 皮肤不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改变特点与临床生理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急性脑卒中对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观察组),进行有关临床指标检查和不同时刻CRP的测定。另选在门诊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对照组),测定CRP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CRP动态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69~0.0006),发病初期CRP的变化与WBC计数、血糖、胆固醇变化显著相关,随后的增高则与年龄、甘油三酯、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有关,与格拉斯哥意识评分和巴塞尔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RP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机体损伤的实际状况,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但这种变化会受到血液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甘油三酯类 血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太和医院收治的1例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59.0±14.9)岁;临床分期均≥T3N0M0。文献纳入的5例患者均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术前外周血白细胞最高水平平均为(70.68±25.49)×109/L,术后2周内3例患者血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1例明显下降,但未恢复正常;1例术后血白细胞不降反高于术前,该病例病情进展极快,术后1个月死亡。本例患者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及下肢静脉血栓,不适宜手术,确诊后予保守治疗,2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5.00±3.93)个月。结论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较少见,高度恶性,预后不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动态反映肿瘤的进展及控制情况。

  • 标签: 膀胱肿瘤 类白血病反应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通过强化皮肤护理降低动态心电图伪差和皮肤不适反应的作用。方法 随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间在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来完成分组,即常规组(n=59)与皮肤护理组(n=59)。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知识宣教,皮肤护理组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施予皮肤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皮肤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动态心电图伪差发生率相比,常规组为15.25%,显著高于皮肤护理组(3.39%)(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伪差 皮肤护理 皮肤不适反应
  • 简介: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与临界系统相比具有不同的中子学动态特性。采用瞬跳近似导出了次临界状态下反应性扰动引起中子密度和堆功率变化的关系式,与基于RELAP5开发的次临界点堆动力学程序做了不同次临界度(keff=0.90,0.95,0.97,0.98和0.99)下1s内引入反应性+1β的中子学动态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有外源的瞬跳近似能够精确地描述受扰动后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的中子密度和堆功率的变化情况,能用于求解有外源的点堆动态方程渐进情况下的解;②反应性引入事故过程中,次临界堆表现出内在稳定性,次临界度越深,偏离临界越远,反应性扰动对次临界堆的影响就越小。

  • 标签: ADS 反应性引入 RELAP5 瞬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7名急性AMI住院患者及40名正常人,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及心肌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动态检测和观察CK-MB、hs-CRP峰值与AMI发生时间的关系。分析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的关联。结果1.AMI患者组血清hs-CRP峰值主要分布在急性AMI发生48小时内,与AMI时间呈正相关,与对应CK-MB有良好相关性;2.急性AMI患者组血清hs-CRP(4.36±1.26mg/L)与CK-MB(390.89±76.49)U/L,均显著高于正常成人组水平(P1=0.010、P2=0.001);3.出现并发症的AMI患者hs-CRP水平(8.48±1.10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4.09±3.12mg/dl)。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急性AMI的发生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异性T细胞在抗结核治疗中免疫反应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6月内,对象为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用于测定CFP-10和ESAT-6等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下IFN-γ在PBMC中分泌细胞量,并对多功能T细胞动态改变及Th1型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本组1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PBMC经CFP-10和ESAT-6等刺激,IFN-γ的细胞释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动态评估中应用超声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59次容量负荷实验,依据患者对补液的反应情况予以分组,即有反应30次,无反应29次。就患者的补液前后的血流动力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补液后,有反应HR水平明显降低、MAP升高,两组比较显著相关性P<0.05。两组CV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补液后,两组△IVC、△VpeakAO及△VpeakBA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运用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动态评估过程中,实现动态评估,确定患者的容量反应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超声技术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动态评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