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道教劝善书亦称道教善书,简称善书。《说文解字》释“善”与“义”“美”同义,清代段玉裁注为三字都从“羊”,是“祥”,即“吉祥”之意。善的反面是“恶”,《说文解字》释“恶”为“过也,从心”,段玉裁注为“人有过日恶”。扬善抑恶或劝善惩恶,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土生土长的道教教义的重要内容。善恶观念产生很早,先秦著作中就有许多记载,如《周易·坤·文言》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标签: 道教 劝善书 教义 周易 先秦 著作
  • 简介:中国佛教在弘传人生的精神解脱法门的同时,还担负着扶世助化、劝善化俗的宗教伦理使命。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中土社会出现了以“劝善”为题材的佛教劝善典籍。此类佛门劝善典籍既以“疑伪经”的形式出现,又以“释氏辅教书”之类的志怪小说、佛经应验记及变文俗讲等形式出现,且以与儒道两家劝善书相近的佛门“功过格”、“宝卷”等形式出现。各种形式的劝善书以其特有的内容,丰富了佛教的劝善理论,也昭示着佛教伦理的入世倾向,昭示着佛教伦理与中土传统相糅合的特征愈加明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化佛教的特色。

  • 标签: 宗教伦理 劝善书 佛教中国化
  • 简介:作为晚明劝善思潮中的一部分,袁黄的劝善虽然借鉴了佛道思想,但归根结底源于儒学。儒学“亲民”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家庭伦理的传统在袁黄劝善思想中都有表现,而其对“善”的界定以及“随缘行善”等提法也体现了阳明心学强调内心而不著于外物的特点。策略化的表达使袁黄的劝善思想更为流行,而功过格的引入使劝善由例证式的、说教式的转变为个人的、私密的、可以量化的,从而使劝善由简单的对外宣讲变成了每个人改过向善的工具。

  • 标签: 袁黄 劝善 功过格
  • 简介:康熙残卷第一出上西天—念真诚第二出阅冥界群生普度第三出奏凯歌太平筵宴第四出知贡举盛代文明第五出举子争观黄榜第六出群英赐宴琼林第七出孤儿喜报泥金第八出丰都城大梦还迷第九出贞女于归花烛第十出森罗殿微愆必录第十一出囚逆贼狱底知非第十二出勅忠贞阴曹勘罪第十三出叩慈悲二度见佛第十四出守曹规一言不语第十五出孟婆训鬼诫贞淫

  • 标签: 《劝善金科》 目连戏 宫廷大戏 元杂剧 皮影戏 傅惜华
  • 简介:劝善金科》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大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戏是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张照据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改编,并进一步生发开去地论证,张照是奉乾隆御旨修改的《劝善金科》,他在郑本目连戏的基础上凭空增加了五条线索以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其实,《劝善金科》在康熙时代就已在清官演出,张照后来奉旨修改的《劝善金科》就是以康熙旧本为基础进行修改的,其中大部分内容均沿袭康熙旧本”。康熙旧本内容较郑本目连戏多出三分之二,许多情节均不见于郑本,那么,其本事究竟源于何处呢?

  • 标签: 《劝善金科》 乾隆年间 宫廷大戏 政治需要 统治阶级 目连戏
  • 简介:本文阐述了道教善书与一般善书之间的关系,指出道教善书属于民间善书的范畴,有着民间善书的共性。但道教善书又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本文对道教善书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道教善书的三个主要特征。

  • 标签: 劝善书 道教 藏外道书 道德教化 三教一理 暗室灯
  • 简介:劝善"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以讲唱形式劝人积善行德、与人为善的讲唱艺术,山西河东民间现今仍有大量的劝善遗存。由于它内容丰富,曲调婉转流畅,词句通俗易懂,在当地农村仍受到群众喜爱。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和音乐社会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结合收集和掌握的文献资料,对其唱词格律、旋律程式、艺人状况、传承等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对其宗教意识、社会功能价值进行研究。

  • 标签: 劝善 善人 传承 唱词格律 旋律程式 社会功能
  • 简介:清初通俗文学作家石成金作《天基道情》以劝善说教为指归,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孝悌和睦的家庭伦理、诚信仁爱的社会伦理、神道设教的宗教伦理。《天基道情》的教化观植根于明清以来蓬勃发展的劝善运动,一方面是善书的通俗化演绎,一方面是劝善的多样化发展。在教化思想指导下,石成金形成“黜淫艳,行教化”的俗曲观,贯穿于《天基道情》。

  • 标签: 石成金 天基道情 劝善 善书
  • 简介:国家图书馆藏康熙旧本《劝善金科》是《劝善金科》版本系统中年代较早的一种,其出目名称后标明“新”、“旧”,为目前已被披露的版本之仅见。本文在介绍国图本《劝善金科》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与乾隆五色刻本及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进行了比较。再结合各种民间目连戏史料,对旧本底本的来源做出推断,认为其改编自一个流行于安徽、江苏、江西一带的目连戏曲本。

  • 标签: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 康熙旧本
  • 简介:成书于顺治十二年的《御制劝善要言》,是清代内府诸多刻书中的一种,流传下来的内府刻本有汉文本、满文本和满汉合璧本。数百年来对于此书的版本流传出现了两种错误:一是光绪帝误认为此书只有满文本而进行了重新翻译刊布,形成了满汉合璧本;二是近代以来将此合璧本误认作是顺治年刊成的。针对这两种错误认识,需对此书的版本刊布情况进行辨别清理。

  • 标签: 《御制劝善要言》 满汉合璧 顺治帝 光绪帝 劝善
  • 简介:道教的劝善思想与当今社会要求的和谐思想有一致之处,对道教劝善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该书将深邃的道教哲学思想变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当代道教界人士对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结合《太上感应篇》阐述了该书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自律、以神为监督的他律、道教"承负"学说的威慑、民俗俚语生动教化来起到劝善的作用。起到对人自我品德素质的内在升华和提炼;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以求得和谐平等的生存状态;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信体系的纽带的作用。

  • 标签: 道教 劝善 太上感应篇 阐释
  • 简介:清代前三朝的文坛异常繁荣,各种文学体裁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一时期的《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便是古代短篇小说的两颗明珠。二书产生于同一社会背景下,所写题材大多为神怪异闻,又都是用文言写成,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多论者对二书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大多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体制方面,认为《聊斋志异》符合现代小说的主要特点,作者蒲松龄长于在小说创作中运用想象虚构;《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纪晓岚不赞成在小说创作中运用想象虚构,

  • 标签: 怪异 神怪 《阅微草堂笔记》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 简介:起源于宋代的“乡约”劝善到明代与“社仓”“社学”“社戏”“保甲”等社会教化、控制措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社仓养民、社学教化、乡约劝导、社戏感人和保甲惩戒相结合的“五维一体”国家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这条“养”“教”“劝”“感”“惩”相结合的价值认同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示着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所应予以高度重视的五个层面。

  • 标签: 乡约 价值认同 五维一体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