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MEP消失与危险预警,并且经MRI检查,突出的椎间盘和椎管内赘均清除;同时,手术前后的脊髓面积、前后径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显微镜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行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研讨组患者中B级、C级、D级例数均低于参照组,而E级例数高于参照组,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复位 减压植骨术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行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研讨组患者中B级、C级、D级例数均低于参照组,而E级例数高于参照组,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复位 减压植骨术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病人的围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颈椎疼痛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JOA颈椎功能评分、术后颈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颈椎疼痛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JOA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颈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期护理措施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中应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和睡眠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 围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8岁[(48.5±3.7)岁]。损伤节段:C4/5 11例,C5/6 19例,C6/7 15例。单侧16例,双侧29例。伤后24 h,全身麻醉下行Ⅰ期前路复位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椎间融合方式:自体髂骨块28例,颈椎椎间融合器17例。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关节突复位时间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局部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在CT冠矢状位图像上进行Lenke分级,了解椎间融合率。MRI检查了解椎管内脊髓减压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6.1±3.6)个月]。手术时间为40~75 min[(55.1±8.2)min],中出血量为40~80 ml[(45.2±5.3)ml],复位时间1.5~3.0 min[(2.1±0.5)min],复位成功率为100%。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大血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Ⅰ/甲愈合。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4.9±0.8)mm]较术前[(3.3±0.6)mm]提高(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6.5±2.1)°]较术前[(-4.6±3.6)°]增加(P<0.01)。按Lenke分级,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程度A级41例,B级4例,融合良好。除6例术前ASIA分级A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JOA评分[(15.0±3.2)分]较术前[(7.4±2.3)分]提高(P<0.05),术后改善率为(73.3±17.6)%。结论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可早期手术减压,能够使对顶/脱位的小关节突复位,有效改善颈脊髓功能。

  • 标签: 颈椎 关节突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椎间融合固定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椎间融合固定治疗而行椎管减压)与实验组(31例:开展椎间融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Cobb角以及视觉模拟VAS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n=50)、乙(n=50)组。甲组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固定治疗,乙组行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固定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乙组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Cobb角和水平位移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骨折脱位复位情况,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 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纳入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周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侧前方入路和腰椎后路行腰椎感染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通过侧前方入路及腰椎后路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手术治疗的102例腰椎结核患者。有14例患者为非特异性腰椎感染,术后持续使用抗生素治疗4-6周,直至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常后停用抗生素。结果: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10Min,中出血量210-620ml,平均350ml,7例患者术后送检病灶组织细菌、真菌及结核菌培养均未明确病原菌,病理结果提示慢性化脓性炎,术后抗感染治疗有效;病原学培养结果阳性7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沙门氏菌1例,马尔尼非蓝状菌2例,大肠埃希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B4型骨折运用切开复位经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所选70例桡骨远端B4型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选择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实验组选择切开复位经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尺倾角、掌倾角、桡偏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度均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结论:桡骨远端B4型骨折运用切开复位经固定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B4型 切开复位 经骨窗植骨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于口腔种植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中选择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种植术后的存活几率。结果: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术后,患者种植存活几率为96.36%。患者术后牙槽吸收情况显著好转。结论:对口腔牙槽缺失患者实施口腔种植,可以显著改善牙周情况,种植存活几率较高。

  • 标签: 骨环植骨术 口腔 种植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0例为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包括参照组、研究组,各20例。参照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后路减压植骨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PPSF+BG)与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分为2组:PPSF+BG组(采用微创经皮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50.6±8.4)岁;PPSF组(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49.3±8.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PSF+BG组伤椎前缘高度(19.5±0.9)mm高于PPSF组(18.2±1.3)mm、后凸cobb角7.1°±0.5°小于PPSF组8.1°±0.5°,ODI 11.1±2.9低于PPSF组19.5±1.6,术后6、12个月PPSF+BG组VAS评分低于PP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和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前者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对锁骨骨折进行治疗时,将钢板固定、克氏针固定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调选该时段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锁骨骨折患者48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对照实验开展,对照组与实验组由医务人员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均分,组内设置24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克氏针固定作为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手术质量。结果:在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4.17%),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16.67%),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将克氏针固定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克氏针内固定 锁骨骨折 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对一例寰枢关节脱位经口咽松解、寰枢关节复位、前路钢板固定的患者进行有计划地精心护理。结果: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得到很好的康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个案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较好,同时为此类手术患者的护理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寰枢关节脱位 围手术期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12L1节段5例、L1,2节段2例、L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固定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骨软骨病 胸腔镜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9例自2018年10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SI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I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创伤性颈髓损伤 脊柱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应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治疗措施,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52例入院诊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试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在此次研究里,对照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关于Harris评分,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照其数据,能够得出,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措施,实行医治,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有效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髓芯减压 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 早期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采取髓芯减压+同种异体打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观察组实施髓芯减压+同种异体打压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股骨头坏死 并发症 髓芯减压 髋关节功能 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