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46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CT证实融合良好、全部为性愈合,块无移位和吸收,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平均为3.5个月)。Frankel分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应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病变累及2个功能节段者23例,累及3个功能节段者2例。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椎体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椎体填充入钛笼配合带锁钉板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全部于术后10~16周性愈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现象,固定无移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有效率为92%(23/25),优良率为80%(20/25),术后JOA评分平均14.5分。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 钛笼钉板植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横突间融合固定与椎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横突间融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融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为33例(97.06%),对照组的融合率为28例(82.35%),观察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优于横突间融合固定治疗,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50例经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随访结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局部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年,术后患者胸腰椎的生理弯曲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融合良好,未发现固定松动及断裂,椎管狭窄程度明显缓解,Cobb角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效果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以及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能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胸椎椎骨折 脊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融合与椎间钛板固定治疗颈椎体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名,术前X片、CT及MRI排除骨折、脱位以及椎管内肿瘤。随机分成两组,A组18例(Cage组),B组17例(钛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融合时间、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融合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式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高。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Cage融合手术时间短,中出血少,不需取髂骨,但融合时间长。椎间融合钛板固定手术时间长,中出血多,需取髂骨,但融合时间短。两种式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

  • 标签: 颈椎间盘 Cage 植骨融合 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固定融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前路组行前路固定融合,后路组行后路固定融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手术成功率88.89%(32/36),高于前路组63.89%(23/36);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低于前路组44.44%(16/36),中出血量低于前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前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采用后路固定融合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并,一期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影像学确诊为椎体结核,所有病灶均累及2个以上椎体,术前经4周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经胸膜外或腹膜外入路显露病变椎体,彻底清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行椎间,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VA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术后7d不同部位的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7.354,7.145,P<0.05)。结论经一期清除结核病灶并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脊柱 椎弓根内固定 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1月30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固定治疗的胸腰段椎体结核病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7.12±6.25)月减压彻底,固定位置满意,畸形全部矫正,全部性融合,无固定松动;胸背痛症状消失,3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半年均恢复。结论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行的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其中围手术区护理不可忽视,为手术成功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 标签: 一期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脊柱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再加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法,但该法创伤较严重,手术风险大,并发症较多,并且对于严重粉碎新骨折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采用DHS固定配合钉道打压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DHS内固定 钉道打压植骨术式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次全切除+钛网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对颈脊髓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以来的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钛板固定手术。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结果经过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性融合,术后JOA评分比较,优良率100﹪。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颈脊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

  • 标签: 颈椎体次全切除术 脊髓型颈椎病 JO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加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特制漏斗,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测量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的变化,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未发生因操作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无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椎体高度恢复至原椎体高度的85%以上,CT显示融合良好,Cobb角丢失约1-2°。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加钉棒系统固定,不仅重建了胸腰椎稳定性,恢复了伤椎高度与脊柱序列,而且明显降低了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去减压与改良去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标准去减压)和改良组(改良去减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均明显优于标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去减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重度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自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椎间植入自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节段。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2例患者共减压134节段,固定134节段,所有减压节段均行椎间自体。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3(15—34)个月。手术疗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62例患者中疗效达到优5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16%。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椎间孔狭窄 腰椎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坚强固定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2012年178例下颌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强固定治疗,分别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8例中175例一期愈合,3例延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钛板坚强固定治疗下颌骨折效果好,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侧入路加蝶形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前侧入路加蝶形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18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功能恢复良好,X线复查,桡骨掌倾角5~15度,桡骨轴向短缩及塌陷皆恢复,本组18例,随访时间13个月,根据dinenst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94.4%率。结论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前侧入路加蝶形锁定钢固定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及尺骨的相对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保持关节面平整。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不使用材料的经牙槽嵴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接受上颌窦提升不使用材料同期植入Bicon(R)种植体的病例46例,共植入种植体62枚,随访12~39个月,用Buser存留标准评估种植体存留率,记录边缘水平变化、剩余牙槽嵴高度、上颌窦底提升高度、随访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62枚种植体存留率98.39%,1枚种植体6个月时发现结合不良.术前测量剩余牙槽嵴高度范围2.83~9.83mm,术后测量窦底提升范围1.00~4.86mm,近、远中边缘水平平均变化为(-0.12±0.72)mm(t近中=-1.29,P近中=0.20),(-0.06±0.65)mm(t远中=-0.68,P远中=0.50).结论上颌窦提升不使用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种植体周牙槽稳定,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无植骨材料 Bicon(R)种植体 边缘骨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有限切开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分析,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SchatzkerⅠ-IV型胫骨平台骨折,在C臂X光机下,采用撬拨复位固定治疗,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总结。结果优9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3.91%。结论有限切开治疗SchatzkerⅠ-IV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良好的疗效,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撬拨复位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疗效以及随访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到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按上述标准评定其中优31例,良19例,差8例。术后10月随访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7例,良9例,差2例,愈合率为96.6%。结论对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连患者给予双接骨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双接骨板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肱骨干骨折术 骨不连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36-01
  • 简介: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支撑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1例行三根钉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X线、CT、ECT或MRI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所有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支撑治疗。依据ARCO分期:Ⅰ期2髋,ⅡA11髋,ⅡB6髋,ⅡC1髋,IIIA1髋,术前及术后所有患者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影像学检查并加以比较。结果随访9~1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73.4±7.2)增加到术后(89.4±7.9),优良率85.2%。结论采用髓芯减压支撑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恢复了股骨头前外侧柱的生物力学稳定,促进了坏死病灶的修复,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植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