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观察OC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观察组术中OCT指导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仅于CAG指导下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观察组支架再狭窄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半年心绞痛发生率等指标是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应用Dk-Culotte技术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左主干分叉病变且置入支架治疗的患者,在OCT指导下行DK-Culotte术式,观察术前及术后主支、边支的病变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直径狭窄率,血管管腔内斑块性质。结果 应用OCT检测指导支架植入主支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49±1.10mm,最小管腔面积2.36±5.21mm ,病变长度32.90±16.73mm。边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1.74±1.39mm,最小管腔面积1.56±0.48mm ,病变长度23.20±9.32mm。支架植入后主支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3.28±0.61mm,最小管腔处面积5.65±1.52mm , 边支血管最小管腔直径2.71±0.46mm,最小管腔处面积4.96±1.55mm 。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支架重叠处贴壁距离23.76±9.04μm,主支单层贴壁距离6.99±4.03μm,分支单层贴壁距离8.86±6.26μm。术后随访12个月均未发生MACE事件。结论 OCT指导下行DK-Culotte术式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时发现贴壁不良处进行有效补救措施,简化手术操作及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左主干 分叉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DK-Culott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Henle纤维层(HFL)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35例35眼。其中男23例23眼,女12例12眼;年龄24~60岁,平均(41.14±8.19)岁;病程1 d~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SD-OCT对黄斑部进行水平单线扫描,分析和总结视网膜下液(SRF)区HFL的影像特征。结果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规则圆顶形脱离者26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25眼,占96.15%;呈边界2型7眼,占26.92%;呈完全高反射型17眼,占65.38%。病程≤21 d 21眼,均呈边界1型,部分合并完全高反射型或边界2型;病程>21 d 5眼,均呈完全高反射型,部分合并边界1型或边界2型。其中鼻侧和颞侧脱离区基本对称15眼,6眼为水平位图像,两侧SRF区HFL均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3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颞侧;6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鼻侧和颞侧脱离区不对称11眼,其中3眼为水平位图像,颞侧脱离范围均大于鼻侧,颞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均高于鼻侧;4眼为鼻侧抬高位图像,3眼颞侧脱离范围大于鼻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4眼为颞侧抬高位图像,3眼鼻侧脱离范围大于颞侧,两侧SRF区HFL呈基本对等的光反射信号,1眼鼻侧脱离范围和高度均大于颞侧,鼻侧SRF区HFL光反射信号高于颞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呈不规则形脱离9眼,SRF区HFL呈边界1型7眼,占77.78%;呈边界2型5眼,占55.56%;呈完全高反射型6眼,占66.67%;呈低反射型4眼,占44.44%;呈模糊型2眼,占22.22%。其中7眼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走行欠平滑,HFL表现类型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走向的改变而改变;2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低平,抬高侧光反射信号略低于压低侧。结论CSC的SD-OCT图像中SRF区HFL主要呈边界1型和完全高反射型。HFL表现类型受OCT图像倾斜方位,病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的对称性、范围、高度和走向特征的影响而呈规律性改变。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Henle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验证拘禁球囊技术对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前后完成OCT检查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所采用的分支保护策略将患者分为拘禁球囊组和未保护组。通过OCT图像计算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分支开口面积差=术后分支开口面积-术前分支开口面积)。比较两组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并在真性分叉病变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再次比较。在拘禁球囊组中,分别比较使用主动拘禁球囊技术和传统拘禁球囊技术者、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囊和≤2.0 mm拘禁球囊者、给予较大球囊压力(>4 atm,1 atm=101.325 kPa)和较小的球囊压力(≤4 atm)者的分支开口面积。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拘禁球囊技术参数与分支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76例患者,共含有236个分叉病变,年龄(60.7±9.3)岁,其中男性128例(72.7%)。拘禁球囊组67例患者包含71例分叉病变,未保护组123患者包含165例分叉病变(14例患者存在2~3处分叉病变,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式,故同时出现在了未保护组和拘禁球囊组)。拘禁球囊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未保护组[0.07(-0.43,1.05)mm2比-0.33(-0.83,0.26)mm2,P<0.001],在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结果与之一致[0.29(-0.35,0.96)mm2比-0.26(-0.64,0.29)mm2,P=0.004],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在拘禁球囊组中,使用主动拘禁球囊技术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传统拘禁球囊技术者[(0.43±1.36)mm2比(-0.22±0.52)mm2,P=0.013]。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囊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囊者[0.25(-0.51,1.31)mm2比-0.01(-0.45,0.63)mm2,P=0.020],而给予较大球囊压力和较小球囊压力者比较,分支开口面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拘禁球囊直径与分支开口面积差正相关(r=0.344,P=0.019)。结论拘禁球囊技术对分支开口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真性分叉病变。主动拘禁球囊技术和较大直径的球囊对分支的保护作用可能更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三维 分支
  • 简介:【摘要】“肺者,相傅之官,治出焉”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首次通过结合案例,从新的视角探讨“肺主治”的含义, 并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肺主治节 基础理论 从肺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视野检查和OCT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纳入100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析,均采取OCT、视野检查,比较RNFL发生缺损的阳性率,检查位置在鼻侧方RNF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鼻上方、颞侧、颞下方、鼻下方、颞上方RNFL阳性率。结果:视觉检查、OCT检查比较在鼻下方、颞下方、颞侧、鼻上方、颞上方阳性率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颞上方、颞下方的RNFL缺损阳性率在其他区域之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下,观察到颞上方RNFL缺损阳性率、颞下方RNFL缺损阳性率在其他区域以上,二者检查方式存在一致性;鼻侧阳性率在两种检查中均较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OCT检查可观察到患者视野缺损情况,并能明确患者患病期间RNFL变化情况,为疾病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视野检查 OCT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大班幼儿书写与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幼儿本身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所开展的书写和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具有实际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这就是说,在大班幼儿书写和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幼儿本身的教育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使得幼儿书写和数学教学具有实效性的意义和实践性的价值。

  • 标签: 大班幼儿 前书写 前数学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房水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使用黄斑3D扫描模式行OCT检查并结合Luminex技术对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组的ICAM-1、IL-6、IL-8、IP-10和PI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DME的发病机制,并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灯光是一项大型的城市文化艺术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国际灯光工程为例,结合广州国际灯光的发展历程和它对城市文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为国际灯光和今后开展的同类文化活动提供借鉴和借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内OCT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介入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6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冠脉造影后实施OCT检查,以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并对支架释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中1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例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单纯实施冠脉造影者6例,2例实施冠脉内球囊扩张术治疗,18例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支架共植入30枚,再次进行支架植入者3例;26例患者中33支血管接受OCT技术检查,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18处存在斑块破裂,12处为纤维斑块,14处为易损斑块,15例为脂质斑块,7例冠脉内血栓,4例支架扩张不全,2例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介入治疗效果中应用OCT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该技术能够将冠脉实际病变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尤其是血栓、易损斑块,有助于指导并评价介入治疗效果,弥补常规检查不足,值得推广。

  • 标签: OCT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急救是急诊患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快完善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从而协助临床救助,为后续院内急救提供支持。但是由于急诊患者突然发病,发病场所不固定,加上部分患者出现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医护人员很难获得患者相关信息,影响救治效率。院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妥善安排救助措施,确保临床救治措施的有序开展,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文章主要针对院急救护理流程在院急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层厚度测量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方法:纳入本院2022.1.1-2023.3.31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参考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将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20例纳入N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0例纳入NPDR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健康组),均行OCT检查,测量RNFL、黄斑层厚度。结果:NDR组较健康组下象限减小(P<0.05),黄斑层厚度均增加(P<0.05),其他无差异(P>0.05)。NPDR组较健康组、NDR组RNFL厚度均减小,黄斑层厚度均增加(P<0.05)。结论:伴随病变,DR患者早期视盘周围RNFL厚度逐步降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实施OCT可对患者病变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观察。

  • 标签: OCT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