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密度(BMD)的峰值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矿测量仪(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峰值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的量诊断以量峰值的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建立,均数的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的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的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男、女性前臂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 标签: 峰值骨量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臂间后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间后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手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16例。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18月,皮瓣质地良好,颜色、厚度均与受区正常皮肤接近,手部功能大部恢复。结论手掌、背部、腕部、虎口、前臂的皮肤组织缺损,前臂间后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是优先的选择。

  • 标签: 前臂 骨间后动脉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绝经后妇女前臂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的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的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妇女绝经后前臂量丢失规律同中轴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矿测量仪测量前臂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量值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密度 骨质疏松症 绝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人体前臂间膜的标本,观察其形态以及毗邻的血管神经,为医学生、青年医生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解剖成年男性前臂标本,观察前臂间膜周围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支,查阅临床应用中采用的定位数据,并突出显露其结构。结果制作出6个完整的前臂间膜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的标本,较清晰的表现出前臂间膜的形态以及周围血管神经的走行,并对前臂间膜的功能以及受损后重建的临床试验有一定基础指导意义。

  • 标签: 前臂骨间膜 血管神经 临床解剖学
  • 简介:前臂筋膜室综合征是在肘部创伤、前臂挤压伤、骨折、血管损伤等情况下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理机制是由于损伤引起特定筋膜室内的容积骤减或内容物的体积增加使室内压力急剧增高,阻断了室内组织的血液循环,致使肌肉、神经组织发生进行性缺血、缺氧病变,严重者将形成Volkmann's肌挛缩,甚至坏疽的不良后果.对这一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减轻前臂及手功能损害的关键.

  • 标签: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干双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前臂干双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60例,基本痊愈。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整复手法治疗前臂干的双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固定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功能锻炼早,功能恢复好,畸形愈合及其它并发症少。

  • 标签: 前臂骨干双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丝线盘结治疗手足前臂折的53例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以及该手术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实际应用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丝线盘结内固定 手足前臂骨折治疗
  • 简介:桡侧游离前臂皮瓣(RFFF)应用广泛,过去常用于包括下颌的复合缺损。该文作者旨在介绍桡侧游离前臂皮瓣在非下颌骨头颈重建中应用的经验。回顾分析1998-2014年间采用RFFF皮瓣修复的患者。结果:142例接受头颈重建的患者中,25例采用RFFF皮瓣修复,包括上颌复合体(15例),上颌-眶复合体(4例),上颌-鼻复合体(4例),喉(1例)和锁骨(1例)。

  • 标签: 头颈重建 下颌骨 骨皮瓣 应用 前臂 游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接骨法应用于儿童前壁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前壁骨折患儿98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传统的钢板固定法治疗)和实验组(行中医接骨法治疗)各49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93.88%vs.73.47%;对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因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接骨法应用于儿童前壁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接骨法 儿童前壁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折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收治的74例前臂折患儿,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度及舒适度均比对照组评分优,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儿童前臂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前臂折手法复位联合维药内服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 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前臂折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试验组给予手法复位+维药内服(益智蜜膏)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90.62%,常规组显效率为81.2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前臂折,通过以活血化瘀、消炎消肿、促痂生成,增强自然力,促进代谢、痂生长和新形成,从而促进骨折早日愈合。

  • 标签: []前臂骨折 维药内服 手法复位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本组4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经3个月到1年随访皮瓣外形好,有感觉恢复,手功能理想,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没有疤痕。结论本皮瓣最大的优点是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手术操作不复杂,是一种修复手部损伤理想术式。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是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虎口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外伤所致前臂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小儿前臂闭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67例通过手法复位外夹板固定联合中医外敷,4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评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手法复位外夹板固定合中药外敷组为4-11周,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6-1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疼痛和旋转角度丧失评定疗效,手法复位外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外敷组优良率95.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外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外敷组中,133例≦10岁的患者中7例出现前臂旋转功能障碍,34例﹥10岁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功能障碍;未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38例﹥10岁的患者中1例术后24h内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1例﹤10岁的患者中1例出现再骨折;未出现内固定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外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前臂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前臂骨折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