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康复训练依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100例梅尼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0例一组,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VSI指数比较,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依从(87.67±4.28)分、满意度(90.13±3.97)分,均高于对照组(74.32±6.83)、(76.45±6.18),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患者行前庭康复训影响较大,可提高患者依从,增进康复效果。

  • 标签: 梅尼埃病患者 前庭康复训练依从性 VSI指数 满意度 综合护理
  • 简介: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分期现象进行理论诠释。基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曲线,人为分成快速上升期、缓慢下降期、平台期3部分,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等领域阐述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分期现象的形成。依从分期现象的发现,揭示了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动态变化的规律,并符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相关理论。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依从性 依从性曲线 依从性分期
  • 简介:摘要:脑卒中主要因脑组织缺血或供血不足导致,发病后患者大脑与机体正常血氧供给受到影响,进而发生神经压迫或损伤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严重的还会残疾或死亡。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后发生功能障碍后遗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介入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现状,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但脑卒中患者受限于自身对于康复训练的认知,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打击,出现了康复训练依从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康复训练结果。对此,本文将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评估入手,探究常见的评估工具及其应用方法,为提升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依从性 评估工具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的影响。方法对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实验组病人康复训练依从及ADL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对提高康复效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11月住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由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干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依从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院第1周,两组依从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依从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入院第1周,且试验组依从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训练依从,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偏瘫患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外周眩晕患者眩晕残障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研究。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前庭外周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组)20例和试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组)23例。自2018年1至12月共收集43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当天及治疗后2、4、8周各填写1次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种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两组患者的3种量表在治疗后评分[试验组治疗后4周DHI(45.5±30.6)、ABC(86.9±12.4)、SAS(37.9±8.2);对照组治疗8周DHI(34.8±28.5)、SAS(35.7±7.9)]优于治疗前[试验组DHI(59.2±25.9)、ABC(79.7±16.7)、SAS(41.1±6.8);对照组DHI(55.2±20.5)、ABC(80.3±18.3)、SAS(41.9±9.1)]。每组治疗前后数据配对比较显示:试验组DHI和ABC评分在治疗后2周、SAS评分在治疗后4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DHI评分在治疗后4周、SAS评分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评分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有好转。但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训练能更早期地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残障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疾病 康复 前庭外周性眩晕 眩晕残障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疗法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10天,音乐疗法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音乐护理10天,10天后评价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并进行比较。结果音乐疗法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前庭偏头痛的治疗中应用细节护理结合前庭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随机抽取48例患有前庭偏头痛的病患,病例的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终止时间在2021年5月,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进行细节护理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心理和头痛持续时间等。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满意度,对照组的心理评分和头痛持续时间差于实验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细节护理可以良好缓解前庭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体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细节性护理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前庭康复训练+细节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以接诊前庭偏头痛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于2021.07~2023.09期间行对比护理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以行前庭康复训练+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40例),以行前庭康复训练+细节护理者为研究组(41例)。比较护理前、后前庭偏头痛症状指标、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残障程度评分(DHI)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症状发作频次、单次症状持续时间,VSI指数及DHI分量表评分均降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前庭康复训练、细节护理的积极配合,可降低患者偏头痛症状发作,改善病后前庭症状、眩晕症状程度,效果确切。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细节性护理 前庭性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以本院接诊前庭神经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8月,将患者分组后(对照组36例,试验组35例),两组均接受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SN、DHI、VADL降低,BBS、治疗有效率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前庭神经炎可积极缓解患者自发性眼震、眩晕及失衡症状,改善前庭神经功能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甲泼尼龙 前庭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DHI评分、SPBS评分及QOL评分均有效,但观察组的DHI评分、SPB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 前庭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功能康复操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操。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DHI评分、SBPS评分及QOL评分均有效,但观察组的DHI评分、SBP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论:前庭功能康复操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功能康复操 前庭功能障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脑外伤患者康复锻炼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脑外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疾病知识水平、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评分、疾病知识水平、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可提高脑外伤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锻炼依从,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法 脑外伤 康复锻炼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到我科接受治疗的AHR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研究组继续进行康复训练,采用Harris评分进行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同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的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家庭康复训练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依从的相关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和预后的提升,首先就需要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支持和康复训练依从的相关,研究采取社会支持量表和康复训练依从量表对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训练依从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经分析后发现,患者康复训练依从得分和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差异较大,符合统计学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期间,社会支持和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有直接关联,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更加重视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社会支持 康复训练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品管圈活动为依托,组建品管圈小组,自下而上、自主自发地逆行开展对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康复训练依从的头脑风暴,寻找其影响因素以推动各种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的实现,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 方法 选择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共 29例,根据现况研究对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脑卒中治疗改善前后的治疗满意度及康复训练依从比较进行分析。 结果 改善后患者满意度及康复训练依从较改善前明显提高(进步率为 44.38%)结论 品管圈能够提高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显著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品管圈 言语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依从性 脑卒中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耳源眩晕患者实施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内就诊的60例耳源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前庭康复训练)和实验组(30例,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眩晕程度评分更低(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眩晕消失时间、跌倒发生次数、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可对于耳源眩晕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程度,降低眩晕消失时间、跌倒发生次数,避免跌倒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改善负性情绪,保持更加稳定平和的心态,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效激励护理应用在颈椎病患者对其康复训练依从和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患者,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时效激励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康复训练依从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颈椎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接受时效激励护理有利于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时效性激励护理 颈椎病患者 康复训练依从性 颈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