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工具的进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工具的进展研究

陈燕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 邮编:610100

摘要:脑卒中主要因脑组织缺血或供血不足导致,发病后患者大脑与机体正常血氧供给受到影响,进而发生神经压迫或损伤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严重的还会残疾或死亡。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后发生功能障碍性后遗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介入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现状,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但脑卒中患者受限于自身对于康复训练的认知,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打击,出现了康复训练依从性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康复训练结果。对此,本文将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入手,探究常见的评估工具及其应用方法,为提升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工具;应用进展

引言部分

脑卒中具有突发性、危重性等特征,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会造成肢体无力、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即使发病后得到有效治疗也可能出现疾病反复的情况,现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因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功能障碍存在不可逆特征,这也就意味着脑卒中患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中才能够改善身体机能,逐步恢复正常功能。在这个长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自身的依从性以及心态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其康复训练的成果。据调查[1],脑卒中患者对于长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并不高,其中约有30%~50%的患者在出院后第1年内就会停止训练,坚持至出院后第2年停止训练的人数则占比高达45%~80%。即使是在持续训练阶段也仅有58%的患者能够按照康复计划每周训练1次以上,甚至有患者出院后就没有再参与过康复训练项目。对此,客观和主观的脑卒中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工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脑卒中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态度与需求,便于医护人员调整随访和康复训练指导的方案,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

一、客观评估工具

加速度评估仪被广泛应用于人们身体活动状态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中,同样也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训练阶段。加速度评估仪是一款灵敏度较高、功能较全的运动评估工具,患者将其佩戴在指定部位后即可展示该阶段患者的步态参数、平衡能力、锻炼状态等,并在指定阶段形成运动报告,分析患者的运动特点与强度。与简单的活动监测器、计步器相比,加速度评估仪更加方便,监测的运动信息更加全面,但购置成本较高,难以在普通人群中推广[2]。简单的活动监测器也能够实现无创监测,但其使用要求更加严格,可能会因使用不规范、设备故障、腕带松动等问题导致记录不准,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活动精度。计步器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够用于日常步数的监测,无法展示能量消耗、活动强度等信息,也会造成康复运动信息不全、难以评估康复训练依从性的问题。除此之外,康复医师还提出量热法、同位素标识法、最大摄氧量检测法等多种方式获取患者运动信息,掌握其运动规律,评估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3]

二、主观评估工具

(一)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国内外有关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的研究并不多,目前国内应用的依从性评估量表主要以知信行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创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量表主要从3个维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过程及其依从性进行评估,分别为身体锻炼依从、锻炼监测依从以及主动寻求建议依从。量表中的每个维度细分为多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患者可做到的程度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最终得分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成正比[4]。但有关该量表评估结果的有效性以及适用性还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二)观察法和探视法

除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之外,康复师也可结合观察法与探视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估,主要将患者行为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类,分别赋值5分、3分、1分,最终得分与患者依从性成正比[5]。但这种方式仅适用于住院期间参与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这样有利于康复师观察患者训练过程,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训练成果,实现对患者依从性的量化评估。

(三)自我报告式依从性问卷

患者个人的感受也能够反映出其对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因此康复师也采取自我报告式依从性问卷调查的方式检测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态度。康复师可发放医院自制依从性问卷,要求患者如实总结和评估自己在康复训练、均衡饮食、生活方式、定期复诊、服药等方面的依从程度。患者回答采取Likert 4 级评分法,得分与依从性成正比[6]。但大部分依从性调查问卷缺乏统一标准,未进行信效度检验,因此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四)“互联网+”康复评估

在互联网+环境与信息技术支持下,医疗康复与训练监督已经能够突破医院地点与时间的限制,新的医疗模式与康复训练方案不断出现,相应的康复评估工具也体现出创新性和灵活性特征,比如远程医疗、远程康复指导、多功能APP运动监测等。有研究

[7]将智能 iPad 纳入远程康复系统中,通过iPad以及运动传感器持续监测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运动状态,传输、分析并存储其运动信息,总结患者康复训练成果并科学评估其依从性。还有学者[8]在智能APP基础上开发了运动方案制定、每日运动提醒等功能,通过移动设备的智能APP每日提醒患者运动目标与运动时长,显示康复训练进度,再进行康复训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评估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尽管部分智能设备与APP还存在应用性问题,但智能化与远程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必定会出现更多功能齐全、智能的运动监测软件,能够帮助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康复师主要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行评估,康复师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康复计划及其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运动监测和依从性评估方法,以便了解患者真实的康复态度与状态,为后续康复训练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未来有关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评估的研究方向应为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技术的介入能够更好得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进而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董雪, 景蓉, 段毅芳.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 21 (01): 85-88+93.

[2] 李娜. 个体化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 (22): 168-170.

[3] 项丽敏, 赵瑾, 张振芳, 张凌云. 个体化改良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 (24): 3689-3693.

[4] 吴煜坚, 王和强, 吕勤, 陈冰, 李锦嫦, 姚玉兰, 刘冬香.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 (09): 108-111.

[5] 周林玲, 陆华, 嵇慧.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互动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 2021, 37 (04): 377-380.

[6] 谢珺, 王元姣. 脑卒中出院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中国乡村医药, 2020, 27 (14): 77-78.

[7] 华秀琴, 顾爱红, 夏灵芳, 周晓泉. 心理弹性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 (03): 93-96.

[8] 瞿礼华, 韩桂香, 陈芳婷, 闻亚军.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 (1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