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prostaglandin)滴眼1年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和睑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三门峡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POAG 55例(98只眼)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51只眼)给予前列滴眼连用1年,对照组26例(47只眼)使用其它抗青光眼药物滴眼未用前列,观察两组药物对角膜和睑板的影响。结果用药1年,研究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为(47.89±15.22)个/mm2,低于对照组(70.53±18.54)个/mm2(t=6.628,P=0.000);角膜层基质细胞激活态分级为(2.36±0.45)级,高于对照组(1.32±0.38)级(t=12.307,P=0.000);基底层细胞密度为(7 049.87±547.89)个/mm2,高于对照组(6 704.23±524.56)个/mm2(t=3.184,P=0.002);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支数量为(11.36±2.86)条/幅图,少于对照组(14.13±3.15)条/幅图(t=4.563,P=0.000);睑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2.75%(32/51),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0,P=0.016)。结论POAG患者应用前列滴眼1年影响角膜细胞形态和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且容易出现睑板功能障碍。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原发性 前列腺素,滴眼液 角膜 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钠序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组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32例(前列地尔),联合组32例(前列地尔+贝前列钠序贯治疗),对比两种用药方法下的疗效。结果 联合组中患者肾小球过滤量较单一组明显提升,而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和胱抑较单一组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钠序贯治疗应用与临床后的疗效较单一使用前列地尔好。

  • 标签: 前列地尔 贝前列素钠 治疗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类药物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60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时间范围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 30例。观察组实施前列类药物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 一次性上环成功率、一次性取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前列类药物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而且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应用效果安全可靠 。

  • 标签: 前列腺素类药物 计划生育手术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增生(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白细胞介水平和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2014年7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前列炎的情况、前列液白细胞介水平、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FPSA/TPSA。结果115例BPH患者中有76例并发前列炎,其中I级炎症37例、II级炎症25例、III级炎症13例。III级炎症组的炎症范围、炎症程度均显著高于I级、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炎症组的IL-2、IL-6、IL-8、IL-10均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级炎症组的TPSA、FPSA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FPSA/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IL-2与PSA、FPSA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列液IL-6、IL-8、IL-10与TPSA、FPS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PH并发前列炎是患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前列液的IL-6、IL-8、IL-10水平与PS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临床可据此进行BPH并发前列炎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列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增生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收治200例前列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6例行TURP术(TURP组),74例行PAE术(PAE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体积、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结果PAE组较TURP组术后疼痛症状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TURP组国际前列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优于PAE组(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但各有优缺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栓塞,胆固醇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前列增生症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PAE和TURP对比研究,并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PAE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优劣势。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疗效方面,术后3个月,TURP组优于PAE组,疗效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TURP组改善情况优于PAE组,虽然指标IPSS、PVR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指标QOL、Qmax、PV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PAE组与TURP组治疗效果相近,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E组失败率(4.4%)大于TURP组(0.5%);②安全性方面,PAE组比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MD=-98.25,95%CI:-105.51~-91.00,P<0.00001]、留置导尿时间短[MD=-1.61,95%CI:-2.31~-0.90,P<0.0006]、住院时间短[MD=-3.07,95%CI:-4.40~-1.74,P<0.00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8,95%CI:-15.92~50.48,P=0.31];PAE组并发症(21.6%)少于TURP组(33.7%)。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短期疗效(3个月)不及TURP;但中长期疗效(24个月)与TURP相近。总体来说,PAE较TUPR安全性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不能耐受麻醉及TURP者可选择PAE治疗良性前列增生。但PAE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其疗效的稳健性相对较差,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PAE优于TURP。未来随着更大样本、更多中心以及设计精良的随机对照试验出现,PAE用于治疗前列增生的疗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栓塞,治疗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前列炎(CP)与前列结石(PC)存在的关系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士及CP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样本进行PC检测,并将其分成有PC组和无PC组。观察两组的PC检出率、症状持续时间及前列白细胞计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组的PC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 前列腺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切除术治疗前列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 52位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间在我院需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为研究、常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47.51±6.25) min明显低于常规组( 77.49±6.67) min,其术后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也更少,而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为 3.85%远低于常规组 26.92%, P< 0.05。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切除术治疗前列增生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概率,有利于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与安全度。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前列腺增生患者 效果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前列增生应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70 例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前列增生患者进行分组,对其采用抽签方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研究组患者长,术中出血量较研究组多,组织切除量较研究组患者少, P<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 P<0.05 。 结论 :对前列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效果更佳,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以完全切除组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前列液病原菌,并分析各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 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老年患者标本 450 份, 对所有患者实施病原菌、致病菌耐药性检测。 结果: 450 份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 345 份,其中检测出 495 次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 278 次,革兰阳性菌 217 次。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药物、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高血压、高血脂症、体重指数不是前列液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糖尿病、慢性肾病、泌尿系结石、年龄是前列液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年龄大、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有泌尿系结石,是影响前列液病原菌 感染 的独立因素( P < 0.05 )。结论: 老年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前列液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杆菌,且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偏高,需针对 前列液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独立因素,对老年患者展开合理检测。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前列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以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术开展治疗的实际效果,以及临床护理配合策略。方法:选取了140例前列增生患者,将其各自分为49例Z组与91例X组,对Z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切除术(TURP)进行治疗,对X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术(TEVAP)开展治疗,并行针对性前列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统计术后结果。结果:Z组患者疗效率为75.51%(37/49),X组患者疗效率为92.31%(84/91),在疗效率对比中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且P值大小为(P=0.0345),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而在并发症反应状况中,Z组患者并发症反应率为16.33%(8/49),X组患者并发症反应率为5.49%(5/91),对比并发症反应率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295),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结论:对于前列增生患者来讲,TEVAP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同时还要加强护理配合质量,才能够保障手术治疗结果。

  • 标签: 前列腺增生患者 治疗策略 护理配合 汽化电切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良性前列增生( BPH)合并前列炎( 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 2018年 9月份至 2019年 9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例 BPH合并 CP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再次选取 40例单纯 BPH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年龄、前列体积、前列特异性抗原及残余尿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前列体积、前列特异性抗原及残余尿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相对于单纯 BPH患者来说, BPH合并 CP患者具有年龄、前列体积、前列特异性抗原更高等特点,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上述指标来对患者疾病患者进行甄别。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前列腺炎( CP) 临床特点 前列腺体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电切手术治疗前列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前列增生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经尿道前列电切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症可以明显优化临床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同时微创手术可以持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效果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