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疗效评估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疗效评估报道

万钧

万钧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益阳413002

摘要:目的:评估负压引流技术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换药治疗,研究组进行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82.2%),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0.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效果确切,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故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负压引流技术;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疗效评估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达,临床上骨创伤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创面软组织损伤为骨创伤的严重类型,由于损伤创面面积大,同时损伤程度较深,患者通常伴有骨质外露现象,从而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使临床治疗难度显著提升[1]。以往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常选用换药技术,但此法起效慢,且创面愈合不良,对老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分别实施了传统换药治疗和负压引流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其中包括57例男性,3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9-70岁,平均年龄为(52.4±6.2)岁。本组患者的损伤原因为:车祸伤(30例)、砸伤(16例)、高空坠落伤(19例)、机械绞伤(25例);创面损伤面积为4.8cm×7.5cm-24.5cm×34.5cm;患者从损伤到就诊的时间为5h-21天,平均时间为(5.26±1.12)天;患者的损伤部位为:上肢(29例)、躯干(44例)、下肢(17例)。将本组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换药治疗:清理创面,复位骨折,对需重建的神经、肌腱及血管实施修复,并用邻近的肌瓣对裸露的骨质进行覆盖,其后进行引流管引流及换药。

研究组进行负压引流治疗:(1)对创面进行彻底清理,包括坏死组织、异物、脓液等,其后打开残腔,保证创面的血液供应;(2)创面清理完毕后,依据受损组织的特点,对需重建的重要神经、肌腱及血管实施修复,并减少血管、神经的外露,使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仔细冲洗;(3)依据创面的形状,选择适宜的负压引流材料,使其能够完全覆盖创面,对于创面较深的损伤,可将负压引流材料填入到创伤底部。将负压引流材料和周围的皮肤组织进行缝合,并实施固定;(4)在创面的边缘留置引流管,并用半透明膜将整个创面进行密封,封闭的范围为创缘周围3cm以上;(5)将引流管与负压装置进行连接,压力为-20kPa至-60kPa,对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吸引,一直到创面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2]。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差异。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被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无需换药治疗;有效:患者的创面缩小,有新鲜的肉芽组织形成,但仍需用药治疗;无效:患者的创面未见缩小或继续扩大。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无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出现4例骨髓炎,发生率为8.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由于初期较难准确判定损伤的程度及范围,致使清创并不彻底,所以临床上一般不采用皮瓣及局部修复方法。对于实施Ⅰ期修复的创面软组织损伤,会增加污染的发生率,使再次修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临床上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应首先彻底清理创面,将异物、渗液、有害物质等排除后方能进行治疗[3]。

以往临床上采用传统换药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但由于创面愈合速度慢且不良,且经常换药易致创面感染,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负压引流技术被应用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能彻底的清除创面内的异物、渗液及有毒有害物质;②负压引流材料有较好的透湿性及通透性,能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并能保护肌腱、血管、神经组织;③负压引流材料有隔离性,能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质进入创面,避免感染[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82.2%),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0.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和传统的换药方法相比,采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效果良好,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结语

综上所述,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具有显著鲜果,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只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志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5):118-119+122.

[2]吴贤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6):51-52.

[3]刘国荣.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07):898-899.

[4]张允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33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