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行为单独规定为盗窃罪的一种行为方式,不再附加数额较大的要求,具有合理性。扒窃未得手的,在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或者具有严重情节时可以认定为盗窃未遂而定罪处罚。当对象为数额较大甚至较小的财物时。扒窃未遂的认定不能拘泥于数额的限制,应该结合其他犯罪情节综合予以认定,不排除刑法“但书”条款的适用。

  • 标签: 扒窃 数额 未遂 “但书”适用
  • 简介: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是受信息网络传播权直接控制的行为,其本质特征在于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而深度链接不满足这一标准,故深度链接不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设链网站只能成立间接侵权,也难以单独成立侵犯著作权罪。如果设链网站和被链接网站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并实施了设置深度链接的行为,可以认定两者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共犯。一般情况下,只有证明设链网站具有侵犯著作权的片面合意,才能认定设链网站成立侵犯著作权罪的片面共犯。

  • 标签: 信息网络传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深度链接 片面共犯
  • 简介:二十世纪以来,儿童权利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各国对于虐待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预防虐待儿童事业还处于初期时段,目前尚没有一部保护受虐儿童的专门政策性文件,分散在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较为原则,不仅操作性差、约束力弱,而且存在法律监管盲区。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并纳入公诉案件受案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刑法 虐待儿童 法律缺陷
  • 简介: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组织的协调下,在确定的法定刑罚执行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基本特点是立足于社区、依赖于社区,强调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从而使罪犯在不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其再社会化。

  • 标签: 非监禁刑 社区矫治 现状 缺陷 建议
  • 简介:《吕》,中国西周时期至关重要的刑事规范,由吕侯于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前后,受王之命起草并以周穆王的名义颁布天下的,史记又称“甫”。此篇载于《尚书》(我国现存最早史书)中,是其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为西周王朝治理国家的思想理论来源,《吕》就,并非是具有刑律意义的成文法典,而只是单纯阐述了运用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要求,为古代司法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用刑之道”,规范了司法活动中的行为,确定用刑的基本标准。《吕》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详细论述其性质,内容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它为奴隶制法制模式提供了刑罚与规范对接的一般标准,确立相对统一的量刑原则,从而使司法公正成为可能,成为以后数千年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吕刑 周穆王 用刑之道 明德慎行
  • 简介:一、职务犯罪轻化在实践中的表现(一)立案起点把握太高职务犯罪的立案起点刑法有明确规定,以受贿罪为例,我国((刑法》第386和383条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 标签: 高职务犯罪 轻刑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反思 立案标准 受贿数额
  • 简介: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苏辙《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言:“朽株难刻画,枯叶任凋零。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孔凡礼《苏辙年谱》谓:“末云‘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

  • 标签: 苏辙 年谱 次韵
  • 简介:"醉驾入"是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重要亮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此修法的研拟过程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直到《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颁布后,社会公众对其探讨更是达到了顶峰。在"醉驾入"实施近三年多来,其在司法适用中仍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推动"醉驾入"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醉驾入刑 情节限制 刑罚裁量
  • 简介:案情简介1997年3月,邓甲与陈某协议离婚,约定二人共有的位于无锡市北塘区的房屋归陈某所有,并于2001年3月办理完成了过户登记手续.2005年9月,邓甲在窃得陈某房产证后,伙同邓乙(邓甲的哥哥)伪造陈某身份证件,在房产中介过某安排下将房屋过户至自己名下.随后,邓乙以邓甲的名义,以房屋产权作抵押,获得中国银行无锡市南长区支行抵押贷款10万元,邓乙于2008年10月将上述贷款偿还完毕.

  • 标签: 交叉案件 刑民交叉 合同效力
  • 简介:财产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利益为内容的刑罚方法。财产作为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司法实践中.相当部分的财产执行难以到位.导致其作用大打折扣.同时也损害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成为目前困扰刑事司法实践的难题。

  • 标签: 财产刑执行 刑事司法实践 刑罚方法 财产利益 犯罪分子 打击犯罪
  • 简介:尽管理论界对于未成年犯是否能够适用罚金莫衷一是,司法实务界却对其予以了肯定。目前,关于未成年犯适用罚金的法律法规是相当不完备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和健全:以专章专条的形式将未成年犯与成年犯相区别,明确未成年犯罚金代缴主体和执行主体、规定未成年犯缴纳罚金的最高额、扩大罚金适用的方式、增加未成年犯综合评价的因素,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罚金易科制度,引入社区服务这一非刑罚措施并将其"本土化",以期实现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

  • 标签: 未成年犯 罚金刑 适用 完善
  • 简介:财产执行检察监督是修改后的刑诉法赋予监所检察部门的一项新职责。实践中,监所部门对自由和生命的监督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工作机制,但对于财产执行的监督却缺乏足够的关注,甚至存在监督盲区。故加强和完善对财产执行的检察监督,全面履行检察机关刑罚执行监督职能,促进我国刑罚执行体制的完善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 标签: 财产刑执行 检察监督 困境 路径选择
  • 简介:在当今世界,罚金的广泛运用体现了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受此影响我国罚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罚金“空判”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罚金作用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其中罚金易科就被认为颇有成效.我国为解决罚金执行难的困境,也可以适用罚金易科.

  • 标签: 罚金刑易科 自由刑 劳动 适用
  • 简介:2012年下半年以来,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检察院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始试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该机制在轻微刑事案件领域,化繁为简.极大地缩短了公、检、法、司在案件办理各环节的时间.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轻微刑事案件“多、快、好、省”办理。

  • 标签: 轻微刑事案件 公正 感受 民众 轻刑 海勃湾区
  • 简介:《檀香》女主角孙眉娘是莫言塑造的众多精彩女性形象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她是大胆泼辣的个姓女子,是有勇有谋的、敢想敢做的侠女,是媲美庙堂之兰的民间玫瑰,小说通过她与三位“爹”爱恨情仇的纠葛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孙眉娘的独特个性,使她成为封建社会集体沉默的女性群体中的充满反叛精神的代表人物。

  • 标签: 民间玫瑰 孙眉娘 女性
  • 简介:《檀香》自诞生起就引起不同的批评声音,它的其实已经充分展开着的复杂性、深刻性以及与之相应的艺术上的创造性,对于我们已有的艺术观念和理解手段的确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檀香》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让我们看到作者采取了“六经注我”的“历史”叙述策略,并通过“龙椅”“佛珠”“骨头”赏赐等情节安排寓言式地将历史批判不仅指向了“看得见的黑手”,而且指向了直至包括最高统治者个人在内的身处上层、操纵着历史的“看不见的白手”;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批判意识,显示了历史作为残忍、专制的统治者操纵的肮脏的特殊“食物链”的事实。《檀香》和它的作者决意不做含糊其辞的欺软怕硬者或糊里糊涂的好好先生,而且道出了统治者以残忍的方式所操控的“历史”的实质和秘密!

  • 标签: 《檀香刑》 莫言 人物设置 “六经注我” 情节设置 寓言
  • 简介:《檀香》表面上看是一部英雄史诗,描写了主人公孙丙率领高密东北乡村民抗击德国殖民者强修铁路、对乡民施暴的故事,歌颂了他在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实际上,这是一部解构英雄的作品,一部中国的《堂·吉诃德》。通过对比分析孙丙与堂·吉诃德在理想抱负、行为方式、行为原因及结果等方面的相似性,指出孙丙正是中国的堂·吉诃德,一个“反英雄”典型。作者通过刻画这个“反英雄”形象,反拨了传统小说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创作方法,解构了英雄人物的神话。

  • 标签: 莫言 《檀香刑》 孙丙 堂·吉诃德 英雄解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德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奇异的新型粒子,他们称之为"量子滴"。这种粒子的行为有点像水滴。他们将它描述为一种准粒子,因为它是一些更小型粒子的混合体。

  • 标签: 混合体 粒子 物理学家 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