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和下游靶分子p-S6k1变化与血清性激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收集人原代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PCOS组和对照组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差异。培养液中添加睾酮、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并检测外源性激素对于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影响。结果PCOS组颗粒细胞磷酸化mTOR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PCOS组p-mTOR水平(0.66±0.29)高于对照组(0.34±0.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PCOS组p-S6k1水平(0.95±0.42)高于对照组(0.62±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p-mTOR与p-S6k1水平与血清睾酮相关(P均=0.001),与血清FSH(P=0.67,P=0.75)、促黄体生成素(LH)(P=0.75,P=0.37)无关。结论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信号分子存在异常活化,睾酮与胰岛素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通路异常磷酸化,从而导致颗粒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卵泡发育异常。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mTOR通路 睾酮 颗粒细胞
  • 作者: 林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3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5
  • 简介: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较重,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高血压便是各类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疾病因无法彻底治愈,患者只能通过长期服药的方式进行病情控制,故明确不同药物在高血压患者干预中的降压效果,对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稳心颗粒是一种常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中成药物,但有些传言说“稳心颗粒的降血压作用明显”,我们药师在开展药物咨询时也多次遇到患者提出稳心颗粒降压效果的问题。

  • 标签: 稳心颗粒;高血压
  • 简介:摘要在介绍胃腺功能解剖的基础上,阐述了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的功能和分泌调控机制。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受神经、激素和旁分泌多种形式的复合调节,肠神经系统释放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和肠嗜铬样细胞分泌的组胺促进胃酸分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是主要的负性调控多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胃酸分泌。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最重要的生理性神经递质是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Ⅰ、Ⅱ检测有助于了解胃黏膜内外分泌功能,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无创诊断方法。胃黏液的黏蛋白显著不同于肠道,其上皮前的胃黏液pH梯度对于胃上皮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对胃腺内外分泌功能的认识,有助于理解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后果。

  • 标签: 胃黏膜 内分泌 外分泌 胃酸
  • 简介:摘要类似乳腺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MASC)是2010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原发性涎腺低级别肿瘤,也称腮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其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breast cancer,SBC)相同,常被误诊为涎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iCC)。由于腮腺SC患者数量较少,其诊断、治疗和随诊的指导原则尚未标准化。我们通过报道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青年男性原发性腮腺SC患者,旨在提高对这一诊断的认识,为制定标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腮腺分泌性癌 病例报道 涎腺肿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分析2例结肠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癌(MiNE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经过,对MiNEC的诊断及治疗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本报道中的2例MiNEC均为老年患者,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均在1年内死亡。

  • 标签: 结肠疾病 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分泌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多种激素通过外周和中枢等多种作用途径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研究发现,胃饥饿素(ghrelin)、促胰液素(secretin)、胆囊收缩素(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肠抑胃肽(GIP)和多肽YY(PYY)等胃肠激素控制食物的摄入、消化与吸收,调节胰岛素分泌,并作用于肝脏、脂肪等外周代谢器官调节机体糖脂稳态。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因此,以胃肠激素作为干预靶点的药物备受关注。对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激素的深入研究将为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方向。

  • 标签: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胃肠道激素 糖脂代谢 2型糖尿病 肥胖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抑郁障碍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 mg/d(逐渐加量至15 mg/d),曲唑酮100 mg/d,劳拉西泮1 mg/d。服药3 d后患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服药13 d后因曲唑酮缺药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停用曲唑酮3 d后,唾液分泌增加症状消失。后因睡眠不佳重新加用曲唑酮100 mg/d,2 d后患者再次出现唾液分泌增加。医师考虑上述症状与曲唑酮有关,嘱其停用该药,仅继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劳拉西泮。3 d后,患者唾液分泌增加再次消失。2周后复诊,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未再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 标签: 曲唑酮 流涎,唾液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两种不同获取微细脂肪颗粒的方法,探讨不同方法获得微细脂肪颗粒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对5例女性患者(年龄22~31岁,平均26.2岁)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分别通过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和脂肪颗粒进行比较。通过细胞活性、流式分析、组织染色等方式比较各组脂肪组织的细胞活性和组分等指标。结果漂浮法和过滤法获取的微细脂肪颗粒与乳糜脂肪均可通过OT针头。活细胞染色发现两种方法获取脂肪中均存在活性细胞,而乳糜脂肪中未见。流式细胞分析中,CD90漂浮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48)。结论经漂浮法或过滤法处理可获得微细脂肪颗粒,既保留组织完整性和细胞活性,又可实现细针注射与临床应用。

  • 标签: 脂肪切除术 微细脂肪颗粒 细胞活性 乳糜脂肪 脂肪获取 脂肪抽吸术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部胀痛10余天急诊入院。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多学科讨论后,考虑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胆管癌可能。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减黄,待黄疸好转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胆总管中下段质硬,增粗。术后病理结果:混合性神经内分泌(G3)-非神经内分泌(中分化腺癌)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分泌性腺癌(MSA)是一种新近命名的涎腺肿瘤,具有显著一致的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和特征性MEF2C-SS18基因融合的遗传学特征。本例患者男性,27岁,发现右颊肿物4个月。镜下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SS18分离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符合MSA诊断。MSA是一种独特的、低级别唾液腺癌。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位于人体胃肠道生态系统中,作为人体内一个隐藏的内分泌器官,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影响各种肠道疾病,还会导致代谢异常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其中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研究最多,被广泛关注,而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还认识不足。从内分泌各腺体角度总结和讨论当前的发现,以阐明肠道菌群在内分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可能会为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 标签: 肠道菌群 甲状腺 下丘脑及垂体 性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颗粒脂肪注射对面部烧伤瘢痕改善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面部烧伤瘢痕患者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5~56(47.57±4.80)岁。所有患者用自体小颗粒脂肪注射,观察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评分(VSS)、并发症情况、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治疗前VSS评分(13.15±2.36)分,治疗2个月(11.06±1.78)分,治疗4个月(9.18±1.37)分,治疗6个月(7.2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例患者中,痊愈19例占41.30%,显效17例占36.96%,有效7例占15.22%,无效3例占6.54%;总有效42例占93.48%。并发症发生4例,并发症发生率8.70%,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患者满意42例,满意度91.30%。结论小颗粒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烧伤瘢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瘢痕,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较满意。

  • 标签: 瘢痕 注射 小颗粒 烧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人们对其造成的呼吸系统影响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高。近几年,哮喘的患病率较以前明显升高,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及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现就悬浮颗粒物对哮喘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提高人们对悬浮颗粒物的认知及防护意识。

  • 标签: 悬浮颗粒物 哮喘 肺功能
  • 作者: 张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秦皇岛市工人医院 老年病科,河北 秦皇岛 066200
  • 简介:目的:评价内分泌综合治疗对老年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内分泌综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RS以及VA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综合治疗能增加该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调节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近期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月经不调、生育能力下降、不孕、不良的妊娠和分娩结局有关,其相关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女性生殖内分泌受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女性生物节律的紊乱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导致性激素分泌和机体代谢紊乱,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力,是现代女性复发性流产、不孕不育等发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旨在从生殖内分泌角度阐述生物钟节律紊乱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新的视角及参考。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殖内分泌 代谢综合征 生物钟基因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可发生于全身的罕见肿瘤,胃NEN则是胃部罕见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WHO第5版消化系统NEN分类标准更新了胃NEN的分型和若干命名问题。对胃NEN更加精准、科学的分型,也使得胃NEN的外科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一般来说,Ⅰ型胃神经内分泌瘤(NET)常可考虑内镜下切除;Ⅱ型胃NET多因发生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的胃泌素瘤而产生,需重视原发胃泌素瘤的外科治疗;Ⅲ型胃NET需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综合考虑手术方式;而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神经内分泌癌(NEC),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可参照胃腺癌标准。对于局部进展期胃NEC,能否行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以充分降期及提高根治性切除率,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此外,已有远处转移的功能性胃NEN亦可选择根治性切除及姑息性减瘤手术控制激素分泌,改善患者生存。在充分的多学科讨论基础上,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范围、可切除性和功能性是胃NEN外科治疗的重要原则。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 分型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26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81±11.95)岁,首发症状均为无痛性乳房肿物,肿瘤平均大小(23.34±9.47)mm。确诊时4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伴远处转移。TNM分期多为Ⅱ期,分子分型多为Luminal A型,以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最多见,ER和PR阳性率均为96%,CgA和Syn阳性率分别为69%和100%,HER2无阳性表达。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5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39.50个月,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死亡,平均生存期(40.81±26.90)个月,与浸润性乳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P=0.209)。平均无病生存期(39.96±27.58)个月,1、2、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均为100%、100%、87%。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女性(>60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体积较大(直径>20 mm),分子分型多为Luminal A型,组织学分级中等,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低,临床分期较早,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神经内分泌 预后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逐渐被广泛关注的异质性恶性肿瘤,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医疗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治疗上不断进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成像技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新辅助治疗的应用,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的综合实施,给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活力,使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有了巨大进展。本文主要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上的新进展。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学科治疗 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消炎颗粒中大黄素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岛津ODS-3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 ℃。结果大黄素在0.034 6~0.432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制剂中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4.02%,RSD为1.29%(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消炎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大黄素 消炎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中药)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