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癌分组病理特征和其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区间为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选择对象为在本院进行宫颈癌治疗的5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mRNA表达量以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患有宫颈癌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患者的MMP-2、CD44v6表达量与预后情况具有负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TIMP-2蛋白和mRNA表达量与预后效果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的影响较大,当了解其分子特征和预后相关性之后就能从有效治疗中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宫颈癌 分子病理特征 预后效果,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分子学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分子学学科的出现使得医学界关于肿瘤的研究也从传统的组织、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了染色体、DNA的水平。在此情形下关于肿瘤的病理诊断更加能够体现出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对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对肿瘤病理学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目前在医学领域中基因突变检测、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分子学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未来的医学发展过程中也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分子学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总结。

  • 标签: 肿瘤诊治 分子病理学技术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PCAS)十分罕见,恶性程度高,患者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目前对于PCAS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放化疗,但远期生存情况尚不理想。了解心脏血管肉瘤的分子研究进展,寻找靶向治疗的可能有效靶点,是目前延长PCAS患者生存期的希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学的发展,定期对病理住院医师进行分子方面的规范化培训(规培)越来越必要。本院病理科,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病理规培医师分子培训模式,依个体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注重分子技术操作训练、健全考核机制等,以培养现阶段疾病诊疗急需和病理学科发展必需的住院医师。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分子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细胞化学和分子中应用细胞蜡块的效果。方法:选取浆膜腔积液300例,均进行细胞蜡块制作,将切片检查发现的疑似恶性肿瘤细胞、非典型细胞实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良恶性进行判断,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子检测。结果: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测的总准确率(100%)和单纯细胞蜡块切片的总准确率(96.67%)相比较高。结论:细胞蜡块可对浆膜腔积液的良恶性和进行有效鉴别,还可当做分子检材,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支持。

  • 标签: 细胞蜡块 免疫细胞化学 分子病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病毒的分子学及防控措施。通过分析病毒的分子特征和致病机制,以及现有的防控方法和技术手段,旨在提供水产养殖业防控病毒性疾病的有效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产养殖业 病毒 分子病理学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子宫间叶性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肿瘤、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还有罕见的横纹肌肉瘤以及新近提出的特殊基因重排相关的子宫肉瘤等。各类肿瘤之间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均存在明显的重叠,特别是形态学上有“上皮样特征”和“黏液样背景”的两大类肿瘤,给临床病理诊治带来很大困扰。分子学检测技术在子宫间叶肿瘤中的应用,深化了对各种子宫间叶肿瘤的认识,如平滑肌肉瘤的PGR基因融合、子宫内膜间质肉瘤BCOR基因改变、PEComa中TSC或MiTF基因异常等,不仅推动了子宫间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并为肿瘤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平滑肌肉瘤(surgical smooth muscle tumor, SMMST)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妇科肿瘤的10%~15%。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漏诊,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SMM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平滑肌肉瘤 临床 遗传学
  • 作者: 张鹏  李欣  卓文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3-06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2期
  • 机构:东阿县人民医院  2522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病人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对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乳腺癌提供医学参考。方法:研究人员选择了东阿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1月接受的80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临床研究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手术前病人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对所获取的超声波征像进行研究,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了超声波征像与病理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为在超声波征象的外形、毛刺、微小钙化,浸润型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之间的对比,相差较具有统计价值(P0.05);在外形、毛刺等超声波征像等几个重要方面,低分离浸润性导管癌和高分离浸润性导管癌相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超声 病理分子分型 组织学分级 生物学指标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是机体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如何改善创面愈合条件,使创面快速愈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氧化应激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经典的抗氧化应激因子,也是极具潜力的促创面愈合因子。Nrf2的激活可以调控下游的抗氧化应激元件,发挥抗细胞凋亡、维持细胞稳态的作用,从而改善创面的愈合环境,促进创面的修复。该文概述了Nrf2常见的激动剂及抑制剂,并综述了Nrf2促进糖尿病溃疡、辐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害等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皮肤 创伤和损伤 氧化性应激 活性氧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创面愈合 再上皮化
  • 简介:摘要:糖尿病(DM)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缺陷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以血中葡萄糖水平连续慢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多见,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致病。胆汁酸(BA)以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在肝脏细胞内转化代谢而来。BA不但具有促进脂肪乳化水解以及维持全身系统稳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物质,通过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TGR5)输送信息,同时还与肠道菌群产生全方位互动效应,在机体能量代谢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作用,影响着T2DM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肠道菌群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细胞生长因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细胞增殖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包括促进、抑制或调节。这种调控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如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信号传导等。此外,细胞生长因子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疾病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细胞生长因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细胞增殖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包括促进、抑制或调节。这种调控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如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信号传导等。此外,细胞生长因子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生长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疾病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探讨Treg 细胞及TGF-β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 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外周血标本,参考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发布的关于Graves眼病的分级标准(NOSPECS分级):≧1级的患者入TAO组;同时按照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EUGOGO)指南将TAO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n=37)、中重度组(n=25)、危及视力组(n=12);按照临床活动度评分(CAS)进行TAO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D组选择不合并眼征的Graves病患者(n=40);对照组(C组)选择相匹配的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占CD4+T 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TAO组、GD组Treg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占比较C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Treg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FEB重排肾细胞癌(TFEBr-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2022年确诊的8例TFEBr-RCC,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和RNA测序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4岁,中位年龄32岁。3例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肿瘤最大径4.0~18.5 cm,平均8.5 cm。5例具有典型的“假菊形团”双相结构;其余3例形态不典型,2例类似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类似透明细胞肾细胞癌。TFEB和PAX8免疫组织化学均呈弥漫核表达(8/8),部分病例行HMB45、MART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多数病例表达HMB45(5/6)、MART1(7/7),PD-L1(5/5)。TFEB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均存在TFEB基因易位。5例行RNA测序,结果4例为MALAT1-TFEB基因融合(包括2种新的MALAT1-TFEB融合方式),1例为1种新的ACTB-TFEB基因融合。本组病例随访5~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截至2022年7月患者均无病生存,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TFEBr-RCC好发于青壮年,预后较好。形态学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假菊型团”双相结构,亦可表现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样或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呈TFEB核阳性,不同程度表达黑色素细胞分化标志物,且多表达PD-L1。MALAT1-TFEB基因融合为TFEBr-RCC最主要的融合形式,但融合位点不恒定。

  • 标签: 癌,肾细胞 分子生物学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摘要】在以往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研究神经传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抑郁症病因中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理论在抑郁症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被逐渐认知。现阶段,普遍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系统的异常表现有关。异常的炎症因子会触发心理神经免疫系统失调,进而引发神经递质(如5-HT、多巴胺等)的变化,最终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体内主要的炎症因子,可能对抑郁症的形成有影响,其含量及变化可能帮助评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选择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临床症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血清细胞因子 抑郁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诱导心肌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对该类新型心肌炎的认识。方法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0—2022年因ICI治疗不良反应就诊的病例中,筛选出经心肌活检确诊为ICI诱导心肌炎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特点、心肌细胞PD-L1表达、炎性细胞分类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64岁,患胃印戒细胞癌。例2男,56岁,患肺鳞状细胞癌。2例均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生急性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例2病情比例1更危急。心肌活检,2例均可见心肌坏死,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但纤维化不明显,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例1和例2中,变性、坏死心肌占标本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和30%,最密集区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0个/HPF和350个/HPF。CD20阳性细胞,例1为5个/HPF,例2为0个/HPF。CD3阳性细胞,例1为60个/HPF,例2为100个/HPF。CD8阳性细胞,例1为50个/HPF,例2为90个/HPF。CD68阳性细胞,例1为70个/HPF,例2为200个/HPF。PD-L1阳性心肌细胞均集中于炎症区,例1占全部心肌细胞约8%,例2约30%。结论ICI诱导心肌炎,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其组织形态符合心肌炎Dallas标准;病灶内心肌细胞表达PD-L1,浸润炎性细胞由CD8阳性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淋巴细胞。综合上述病理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用药史,即可诊断ICI诱导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与PD-L1阳性心肌细胞的百分比、CD8阳性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密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心肌炎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肿瘤治疗方案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本研究对象的病例收集时间段设置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并按照排除标准剔除的130例乳腺癌患者均来自于我院住院部收治。对1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为期5年随访,对随访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以年龄、病例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为对比指标,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患者进行对比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内分泌治疗为对比指标,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患者进行对比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患者分子分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性关系,检验P<0.05;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受不同分子分型影响,导致临床病理特点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临床预后结果上来看,LuminalA型预后效果相对较好,而三阴型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患者分子分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性关系。以上结论值得引起临床关注与重视。

  • 标签: 青年女性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将对高分子材料及其耐腐蚀性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并分别从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酚醛树脂三个角度对高分子材料在化工防腐中的应用进行说明,进而指明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形式以及防腐层厚度的有效设计方法,以期能够为业内工作者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化工防腐 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