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农业技术和机械的进步,黑木耳种植模式由过去的段木栽培逐渐转变成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袋料栽培。袋料栽培培养水分含量直接关系到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分析黑木耳培养水分含量对黑木耳生产的影响,并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培养水分含量,为黑木耳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木耳 培养基 水分含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探索该培养组成的最佳条件。【方法】在Hank,s平衡盐溶液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PH值、稳定剂、氨基酸、抑菌剂对该培养性能的影响。【结果】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PH值在7.1-7.4条件下添加10%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添加1mmol/L的丝氨酸和胱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有利于病毒保存的稳定性,抗生素类抑菌剂优于常规化学类抑菌剂,多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于培养抑菌效果更佳。【结论】优化条件后的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在自身稳定性和病毒保存效方面效果较好,为病毒的运输培养商品化提供可能。

  • 标签: 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条件优化,稳定性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Vero 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解了Vero细胞无血清细胞培养的发展,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国民收入不断增高的过程中,大众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品卫生安全成为当下大众关注的重要内容,关于食品微生物数量检验也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相关行业需要积极的引入现代技术,提高食品微生物数量群检测数据的精度,为食品卫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下面围绕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论述,介绍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出培养生物学与物理学的质量控制方式。

  • 标签: 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过程中采用新型改良罗氏培养与罗氏酸两项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液检测的患者标本120份,分别采用新型改良罗氏培养与罗氏酸两项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水平、报阳时间、患者对检测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阳性检出率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阳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检测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达到95.8%,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过程中采用新型改良罗氏培养,与罗氏酸比较而言,其报阳时间更短,阳性检出率水平更高,可以使对患者检测方法及结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新型改良罗氏培养基 罗氏酸基
  • 简介:摘要全球化改变了健康的决定因素和各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医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国家、教育机构和学者对此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全球胜任力强调培养医学生站在全球高度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涵盖了我国所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视野"等要求,而全球卫生教育则要求医学生关注全球范围的健康公平,综合两者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医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对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医学生 全球卫生 全球胜任力 基本要求
  • 简介:摘要:“聚焦核心素养,促课堂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中国教育实际需要,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应运而生,可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摒弃过去单一的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模式,立足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强化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 标签: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强计划”的实施是为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体现了引导大学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文章讨论了“强计划”背景下特优学生的培养策略。

  • 标签: 高中教育 强基计划 特优生 培养措施
  • 简介:摘 要:随着教材的改革以及新课改的落实,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新课改更加强调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们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石更要引起重视,本文以四四能为出发点,结合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来分析并提出客观性的培养对策,目的在于提高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素质水平。

  • 标签: 高中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对策
  • 简介:摘要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是指胃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独立的早期胃癌病灶,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术后12个月内经内镜新发现的早期癌灶也视为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其中1处病灶直径<5 mm,为微小胃癌;另一处病灶组织学类似肠上皮化生,经病理会诊最终诊断为超高分化腺癌。

  • 标签: 胃肿瘤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超高分化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2010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1例PDTC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PDTC生存时间的影响,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接受放疗11例,碘治疗10例,化疗8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手术、碘治疗、化疗和放疗组间生存率差异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0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如下: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例;甲状腺全切除+单颈/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15例;甲状腺全切除+单/双颈淋巴结清扫+气管袖状切除/气管部分切除或气管造瘘/食管部分切除5例;甲状腺切除+侧颈淋巴结清扫+胸骨劈开上纵隔清扫4例;甲状腺部分切除减瘤手术+气管切开4例。随访中位时间18个月,范围为3~96个月,2例失访,19例死亡,其中6例死于局部肿瘤复发或未控,13例死于远处转移。五年累积生存率35.9%,手术方式(P=0.00)和碘治疗(P=0.017)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原发灶分期(≥T4)(P=0.005),彻底手术切除(P=0.006)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P=0.013)3个因素对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和外放疗对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彻底的手术切除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至关重要,对复发高风险患者建议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对病灶无法根治和不具有碘摄取功能的患者进行外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期待靶向治疗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 标签: 低分化甲状腺癌 手术 碘治疗 放疗 化疗
  • 简介:摘要骨髓微环境(BMM)是白血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包含有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可以调控白血病细胞分化、增殖等活动。BMM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低氧诱导因子、整合素、Notch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途径。通过研究BMM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找到诱导白血病分化的通路和靶点将为白血病的治疗找到新方向。

  • 标签: 骨髓 白血病 细胞分化 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mRCC-R)与伴肉瘤样分化(mRC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TKI治疗的5例mRCC-R和9例mRCC-S患者的临床资料。mRCC-R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0.2±7.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2例,纳差、消瘦1例,体检发现2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2例;肿瘤长径(8.8±4.1) cm;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4例,肺转移合并腹膜转移1例。mRCC-S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58.0±8.0)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例,肉眼血尿1例,消瘦1例,体检发现6例;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5例;肿瘤长径(8.9±3.5) cm;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9例;术前存在肺转移1例,术后发现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肝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骨转移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转移后5例mRCC-R和6例mRCC-S应用索拉非尼,2例mRCC-S应用舒尼替尼,1例mRCC-S应用阿昔替尼治疗。比较mRCC-R组与mRCC-S组应用TKI后患者生存情况,以及同一病理类型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与≥3个月后使用TKI的生存情况。对两组出现相同转移部位患者应用TKI后的生存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mRCC-R组和mRCC-S组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5±5.5)个月和(20.7±4.7)个月(P=0.329),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1.9±5.5)个月和(6.3±2.1)个月(P=0.013)。mRCC-S组中术后早期和术后≥3个月使用TKI治疗患者的OS分别为(27.5±6.5)个月和(16.8±6.1)个月(P=0.619),PFS分别为(12.3±3.3)个月和(3.3±1.7)个月(P=0.096);mRCC-R组中术后早期出现转移并使用TKI治疗仅1例,最终因疾病进展后死亡,OS为3个月。mRCC-R组和mRCC-S组中单纯肺转移患者的OS分别为(33.3±2.2)个月和(19.5±8.9)个月(P=0.118),PFS分别为(27.3±3.1)个月和(7.8±4.2)个月(P=0.009)。结论TKI治疗mRCC-R的疗效优于mRCC-S。对于单纯肺转移的患者,mRCC-R的PFS优于mRCC-S。mRCC-S患者术后早期应用TKI与术后≥3个月应用TKI,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肾细胞肿瘤 转移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横纹肌样分化 肉瘤样分化
  • 简介:摘要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是牙髓及牙本质再生研究中关键的优选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微量元素对DPSC分化的影响是近年口腔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一方面可直接调控DPSC分化、迁移和增殖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抗菌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改变支架材料的理化特性,间接影响DPSC分化。明确微量元素在DPSC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实现牙髓及牙本质再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对DPSC成牙向和成血管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痕量元素 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牙髓干细胞
  • 简介:摘要尿路上皮是分布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部的一类移行上皮。在尿路上皮发育或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基底层干细胞中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分级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分化成熟的移行上皮细胞并表达尿路上皮特异性标志蛋白。正确理解正常尿路上皮分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了解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分期规律,寻找相应的治疗靶点并提供可能的治疗方案,而且能完善尿路损伤修复过程的研究。此外,干细胞分化微环境的研究也为组织工程和组织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本文中,我们对尿路上皮细胞分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介绍这一领域研究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泌尿道 细胞分化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急性胸痛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1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96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30 min内患者的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GDF15、B型钠尿肽,比较不同组各个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GDF15与TnT/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断价值。统计各个患者的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滞留天数以及支架植入个数,评价这些指标与GDF15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急性胸痛中总的趋势呈现男多女少(72.92 vs. 27.08,%),年龄最大的组别为UA组,年龄为(64.67±13.87)岁,年龄最小的组别是呼吸心搏骤停组,仅为(47.29±9.99)岁。STEMI组、NSTEMI组、UA组中既往罹患高血压病比例较高,所有组别均未在既往罹患糖尿病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所有心肌标记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15在ACS相关性胸痛组浓度更高[(2.360±1.710) ng/mL vs. (1.380±1.040) ng/mL, P<0.01]。GDF15与TnT联合对于诊断ACS相关性胸痛的价值最高,其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可达0.863。GDF15浓度与心脏射血分数负相关,Gensini评分正相关,植入支架个数正相关,患者住院天数正相关。结论GDF15在急性胸痛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GDF15与TnT联合可提高ACS诊断率。

  • 标签: 急性胸痛 生长分化因子15 心肌标记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B型钠尿肽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