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凝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12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6 例。记录平均止血时间,观察止血效果并统计总有效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将两组的相关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实验组与观察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 2 =5.32 , P<0.05) ,平均止血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t=2.31 , P<0.05) 。 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凝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作用持久,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上消化道患者出血施以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纳入的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施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及凝血联合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止血时间。结果观察患者输血量为(1.24±0.35)U,对照组患者输血量为(2.65±0.65)U,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为(11.22±2.42)h,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为(14.38±3.33)h;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比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低。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疗中,行凝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疾病现状,缩短患者止血时间,改善临床治疗现状。

  • 标签: 凝血酶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激活的纤溶抑制剂水平(TAF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TAFI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AFI抗原水平的WMD=20.48(95%CI:5.48~55.43,P=0.017);TAFI活性水平的WMD=11.94(95%CI:9.09~14.78,P<0.001);TAFI酶原水平的WMD=-4.47(95%CI:-6.56~-2.3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高于健康者,而酶原水平低于健康者。结论高浓度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低浓度的酶原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TAFI META分析
  • 简介:等[11]研究认为凝血因子Ⅴ水平比PTA更特异的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等.凝血因子Ⅴ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为肝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指标

  • 标签: 中的应用 凝血因子肝病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止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以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8.3±3.3)h,短于对照组的(27.6±4.0)h(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2±2.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5.6)d(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使其再出血率显著降低,使其止血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冻干粉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奥曲肽+凝血冻干粉治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为5.00%(2/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同时加用凝血冻干粉,可提高疗效,且联合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凝血酶冻干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奥曲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奥曲肽联合凝血冻干粉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收治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80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 40 例给予 奥曲肽 治疗,观察组 40 例给予 奥曲肽 + 凝血冻干粉治疗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 总有效率为 90.00% ( 36/40 ),高于对照组 72.50% ( 29/40 ) ( P < 0.05 ); 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异常凝血原(PIVKA-II)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中肝肾功、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肿瘤标志物等各项血液检测指标以及B超、拍片、胃镜等各种检查结果均正常的135例健康成人作为检测对象,并将其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组。使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中PIVKA-II含量,结果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PIVKA-II水平男性为(23.4土5.39)mAU/ml,女性为(22.6士6.62)mAU/ml。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PIVKA-II水平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参考区间上线为35.15mAU/ml。

  • 标签: 健康成人 PIVKA-II 化学发光法 正常参考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凝血Ⅲ(AT-Ⅲ)和梗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D-D、hs-CRP、AT-Ⅲ检查,评判上述指标和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检查结果、D-D、hs-CRP、AT-Ⅲ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FB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其他各项指标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D-D、hs-CRP、AT-Ⅲ,可客观评价脑梗死程度。

  • 标签: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抗凝血酶Ⅲ 脑梗死程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内镜下钛夹联合喷洒凝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4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喷洒凝血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88% 高于对照组 78.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即时止血有效率 100.00% 高于对照组 87.50% ,止血有效率 96.87% 高于对照组 65.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内镜下钛夹联合喷洒凝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显著,提高止血有效率,加速患者康复,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方法。

  • 标签: 钛夹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有效率 效果
  • 简介:不同检测系统STAGO质控物测定结果(略)表2 ,不同检测系统质控物PT测定结果的比较 ,  2个检测系统测定不同水平STAGO和DADE质控物结果

  • 标签: 不同型号 仪器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凝血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后,其血小板各指标水平以及凝血原时间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月-2019年4月内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是否出血为分组标准,出血者30例设观察组A,未出血者30例设观察组B;同时选取该时段内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设对照组;分析探究①对照和观察两组、②观察组A、组B两组血小板各指标、凝血原时间。结果其一①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比较凝血原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二①比较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压积,观察组A低于观察组B,P<0.05。②比较血小板分布宽度,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P<0.05。③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观察组A高于观察组B,P<0.05。④比较凝血原时间,观察组B低于观察组A,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血小板指标以及凝血原时间检验,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 血小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证的肝硬化患者 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前来体检的健康人群 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和凝血原时间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 病例组肝硬化患者的 PDW、 MPV、 PT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 PCT和血小板计数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肝硬化患者中存在消化道出血组患者的 PDW和 MPV值显著高于不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 PCT和血小板计数值显著低于不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与凝血原时间的检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同时,还可以为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依据,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异常凝血原(PIVKA-II)正常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中肝肾功、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肿瘤标志物等各项血液检测指标以及B超、拍片、胃镜等各种检查结果均正常的135例健康成人作为检测对象,并将其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组。使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中PIVKA-II含量,结果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PIVKA-II水平男性为(23.4土5.39)mAU/ml,女性为(22.6士6.62)mAU/ml。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兰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PIVKA-II水平性别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正常参考区间上线为35.15mAU/m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中应用凝血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的临床效果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凝血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1.81±0.41g/L<3.32±0.68g/L)。结论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时应用凝血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 标签: 凝血酶冻干粉 奥美拉唑 消化道溃疡出血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胃肠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选取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于凝血原以及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 2018年 7月 -2019年 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 110例(均为恶性肿瘤),将 110例胃肠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5例,两组分别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和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胃肠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 D-2聚体水平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康复进程的同时改善术后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胃肠肿瘤患者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前关健环节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检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各50例,分别进行采血。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观察凝血分析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餐后凝血指标中APTT和PT结果无显著差异,其FIB指标与空腹时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溶血标本对凝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为PT、其结果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其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和检验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采血人员应对检验质量和过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检验前关键环节及时沟通和仔细操作,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 标签: 凝血分析前 关健环节 凝血事项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T-III、INR、PT、TT、Fbg、FDP、APTT等指标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功能监测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4例DIC患者分为对照组(经传统凝血指标指导治疗)和观察组(经Sonoclot分析仪指导治疗)各62例,对比两组替代及抗凝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肝素用量、抗凝时间、血小板用量、冷沉淀用量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凝血功能监测对血液制品成分的选择和用量进行控制,有助于提升DIC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凝血功能监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