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辨别史料真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辨别历史文献,以获取真实可靠的史料。要辨别真伪就一定得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即书证、物证和理证。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利用常识和推理证明。

  • 标签: 历史文献 高考 辨别 真伪 史料 证据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的教育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当今教育的发展,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改革创新,使得教育事业更加完善。而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初中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初中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它对人的未来发展起着绝对性的作用。

  • 标签: 初中历史资源合理利用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史的兴起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微观化取向。受此影响,向以宏大叙事为准则的中共历史研究亦尝试将微观个案纳入视野。但随之而起的史学"碎片化"争议,又让学界对个案研究的适用性产生了疑惑。本文在检讨历史学个案研究趋向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地方史研究实践,讨论个案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中共历史过程本身的多层互动,决定了地方视野对中共历史研究不仅可能且甚必要,唯此,才能呈现一个立体而又流动的历史

  • 标签: 中共历史研究 地方视野 微观个案 多层互动
  • 简介:在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影响下,史学研究者开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将其运用于对中国历史研究之中。贺昌群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有着丰硕的成果,尤其重视对汉、唐时期的历史研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他也认识到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在以往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汉唐时期土地制度这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联系最紧密之处进行了新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文章对贺昌群汉唐土地制度历史研究进行了梳理,着重论述了汉唐土地制度的形式及其与兵制的关系。贺昌群对汉唐时期土地制度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需要史学研究者继续深入探析。

  • 标签: 学术中国化 贺昌群 汉唐土地制度 论析
  • 简介:新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趋势,部分体现在两年一度的历史学家大会分场话题的量化分析与初步定性描述中:在问题意识上,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问仍然体现出延续性的特征,不过在结构方面却已显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在理论与方法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社会(结构)史向文化史的转向仍在持续,但跨学科的交融态势已经日趋明显;在研究视角上,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史的再度复兴和各类实践;在历史传授方面,德国历史教育学紧跟整个历史学的前进步伐,而且还慎重提出了"史学公众化"的命题。

  • 标签: 德国 历史学 历史学家大会 分场话题
  • 简介:2013年晚清军事史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仅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就达到800余篇。经过细致披拣和反复筛选,收入174篇辑为此索引。所选篇目涉及军地报刊102种,作者共166人,另有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分别来自5所高校),基本反映了2013年晚清军事史研究的概貌和主要成果。根据晚清军事史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分为总论、战争与军事行动、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军事思想与军事学术、军事人物7个类别,每类之下大致按历史分期以及概述、专题、资料与书评的顺序分类;军事人物按先群体后个人的顺序;同一专题之下,均按发表时间排序(以刊物实际出版日期为准),以便于研究者检索使用。

  • 标签: 晚清军事历史 2013年 论文索引
  • 简介:2013年民国军事史(不合中国共产党军事史和人民军队史)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仅公开发表的文章资料就在1000篇以上。经过细致披拣和反复筛选,收入267篇辑为此索引。所选篇目涉及军地报刊142种,作者共256人(含1名外国作者、4个单位署名),另有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10篇(分别来自11所高校),基本反映了2013年民国军事史研究的概貌和主要成果。根据民国军事史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分为总论、战争与军事行动、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军事人物5个类别,每类之下大致按历史分期以及概述、专题、资料与书评的顺序分类;军事人物按先群体后个人的顺序;同一专题之下,均按发表时间排序(以刊物实际出版日期为准),以便于研究者检索使用。

  • 标签: 中华民国 军事历史 2013年 论文 索引
  • 简介:本文通过传记档案等文献与《清圣祖实录》的比对,指出这些史料在记述康熙四十七年众臣保举皇太子及其首倡人物史事中有不实之处,并对撰修者书写这一史事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看法。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研读史料,并据此探究历史真实。

  • 标签: 一废太子 康熙帝 满洲大臣 史料 史实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研究清华大学"文革"历史的体会,尤其是查阅清华大学"文革"档案的经历和采访有关清华"文革"当事人的经验,阐述了看待"文革"历史档案所应具有的态度,强调了评价"文革"记忆所应具备的方法,论证了梳理"文革"口述所应坚持的取向,旨在凸显如何把握"文革"档案—记忆—口述三者的互动关系,进而力求开创出"文革"研究自身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相得益彰的崭新形态。

  • 标签: “文革”历史 清华大学 档案 记忆 口述 关系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张静如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是贯串在中共历史上的一根醒目红线,反过来也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基本能体验到中共历史的大致脉络。'[1]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与时代共进互动、思想理论不断创新

  • 标签: 中共历史 中国化 先生访谈
  • 简介:林道生同志1917年8月出生,湖北黄冈人,1936年4月加入红军28军便衣队,同年入党。1937年11月任新四军4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文书、科员、总支书记,江北指挥部军法处科员,2师6旅政治部股长、副科长、科长。1943年9月任淮南、路东专署公安局局长。1948年7月任华东社会部干部组组长,山东济南华东警官学校教育长,上海警务学校副校长。1950年2月任华东公安部人事处、治安处处长。1952年9月任上

  • 标签: 历史研究会 林道生 社会部 军法处 老战士 学校教育
  • 简介:蔡园同志1915年12月4日出生,福建仙游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仙游红军游击支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军事教员,第4队队长,军部独立团1营军事教导员。皖南事变突围后,历任独立大队队长,新四军第7师作战科科长,独立团、19旅56团参谋长,7师随营学校训练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13团参谋

  • 标签: 历史研究会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老战士 游击支队 炮兵团
  • 简介:2014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仅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就达到2000余篇,其中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史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深入广泛研讨尤其值得关注。经过细致披拣和反复筛选,收入434篇辑为此索引。所选篇目涉及军地报刊108种,另有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14篇(分别来自7所大学或科研机构);作者共486人(含6名口述者、7名国外作者、7个单位署名),基本反映了2014年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概貌和主要成果。根据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分为总论、战争与军事行动、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军事科技与武器装备、军事思想与军事学术、军事人物7个类别,每类之下大致按历史分期以及概述、专题、资料与书评的顺序分类;军事人物按先群体后个人的顺序,其中个人部分在主要历史分期下以拼音排序;同一类之下,均按发表时间排序(以刊物实际出版日期为准),以便研究者检索使用。

  • 标签: 中国近代军事史 2014年 论文 索引
  • 简介:1890至1920年代,特纳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他以研讨班为基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推动了美国西部史新生代的崛起。他的以问题为主导的集体研讨方式,堪称教学相长的典范。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丰富和发展了西部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他的学术理想,经由弟子们的传承与再创造,落实为丰硕的实证作品,在美国史学史上留下了不刊之笔。

  • 标签: 特纳 美国西部史 历史教学
  • 简介:摘要《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是陈彩章先生于民国三十四年成书的一部人口学著作,主要内容为介绍和分析中国历代的人口变迁。该书从户口比率、人口增减、人口分布等角度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情况进行研究,尤其注重对变化的人口数据的采集和论证。对历代及不同区域移民的研究是该书的一大亮点。这种从各历史阶段出发的对动态人口史的回溯既有助于将人口变迁作连续性的考察,也有助于观察和分析在不同历史事件和历史阶段的影响下人口变迁的具体表现,进而把握其历史规律。

  • 标签: 历史时期 动态人口史 人口变迁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
  • 简介: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设立2014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14年12月11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召开"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座谈会。常务副会长刘苏闽将军主持会议。顾金德、张优、荆位祜、唐培吉、刘谦桢等在会上发言,他们是亲身经过抗战烽火的耄耋老人,他们用深切的亲身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历史研究会 死难同胞 上海市区 日本侵略者 唐培
  • 简介:陈寅恪以中国中古史为专业,其中以唐史研究之成果最为丰硕,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元白诗笺证稿》。虽然陈寅恪研究的是传统学问,但其在史学与政学之间紧密贯通,史实的叙述中带着现实的关怀,考据的辨析和陈述中透着鲜明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他的论述中,唐代社会政治军事联系非常紧密,其实清代亦如是。以清代早期的八旗制度为例,就可看出王朝的兴衰与立国之政治器局、兵制莫不有关联。同时,透过在清初康熙年间首开的博学鸿词科对清代文学、文化、兵制、职官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亦可观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陈寅恪 清代 八旗制度 博学鸿词科
  • 简介:2015年适逢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本文将电影在中国最初传播、放映之情况进行梳理。最初的电影放映已超越了资料搜集的功能,成为一种电影文化史的界碑与媒介传播的起点。早期电影引进与放映的意义和电影史学的诸多问题相勾连,只有进行深入、多维度的原典实证研究,才能厘清史实。小历史、小角度的研究路径,有助于准确把握电影史文本在中国的电影历史格局中的位置。

  • 标签: 电影史 原典实证 小历史
  • 简介:中国30多年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我们目前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是必须指出的一个前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改革没有应当反思的地方。对改革史的梳理和总结,既要揭示“中国奇迹”的逻辑,也要反思“中国问题”的成因。我们当然要警惕借反思之名否定改革,但也不能拒绝反思,

  • 标签: 中国改革 反思精神 “中国问题” 中国奇迹 红利
  • 简介:生活史最早运用于人类学研究,现在已经运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中。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展生活史研究。为了全面系统了解生活史研究,从生活史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内涵、步骤与过程、信度与效度、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优势与劣势等进行阐述,期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生活史研究 述评 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