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内螺钉骺阻滞技术矫正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性并计算矫正速率,分析影响对矫正效果的因素及螺钉取出后畸形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41例(49)于小儿骨科接受内螺钉骺阻滞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13例;左侧24,右侧25;手术时中位年龄10.75(4.5,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7(12,64)个月。按照诊断分类: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HME)23,腓侧轴旁半肢5,胫侧轴旁2,多发内生软骨瘤病5,神经纤维瘤病5,外伤骨折6,纤维异样增殖3。在踝关节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LDTA)来评估踝关节畸形程度及矫正情况,Malhotra分级用于评估腓骨远端短缩上移程度。结果49中最终36得到有效矫正,总体有效率为73.5%。螺钉类型(半螺纹或全螺纹)、螺钉长度(是否到对侧皮质)、垫片使用、临床诊断分组及年龄均不是能否得到有效矫正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对于取得有效矫正病例的术后矫正幅度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2=0.67),在控制年龄差异后,矫正时长(P< 0.001)、临床诊断(P=0.013)及术前LDTA(P=0.002)都是独立的预测因素。对不同临床诊断组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平均矫正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0,P=0.003)。结论内螺钉骺阻滞术是治疗发育期儿童踝关节外翻畸形的有效可靠手段,不同的临床诊断对儿童外翻畸形矫正速率可产生明显差异。

  • 标签: 矫形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跟腱断裂、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等目前临床足部创伤研究热点出发,了解临床诊疗上的共识与争议,以便加强认识,吸取更多足部创伤诊疗的成功经验。

  • 标签: 足踝部创伤 临床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掌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5例,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5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裸足、佩戴半掌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时的步行状态进行分析,记录三种状态下患者的步速、步频、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跌倒风险和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时的步频为(86.718±17.947)Hz,较裸足和佩戴半掌足矫形器时均显著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时的步态不对称系数为(0.086±0.070),与裸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时的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较裸足时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时的跌倒风险均显著低于裸足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时的跌倒风险亦显著低于佩戴半掌足矫形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半掌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足矫形器均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患者的步态,降低其跌倒风险,且佩戴足跟镂空足矫形器的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步态分析 跌倒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外上皮瓣移植修复围手术期中开展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医院骨科接收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抽取出50例作为本文分析对象,随机分成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外上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且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 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个性化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外上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1年8月接诊且行外上皮瓣移植修复手术的4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20例,提供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纳入20例,加用个性化护理),评价组间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OFAS更高,且并发症更少,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外踝上皮瓣移植修复 足踝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融合术对足创伤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患者,分成38例对比组、38例实验组。分析并对比足踝关节功能、疗效、愈合率。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更高(2=11.936,P

  • 标签: 足踝创伤性关节炎 微创融合术 远期足踝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足部运动损伤可能累及骨性结构、韧带及肌腱组织,多以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因其无明显特异性,易造成患者及医师的忽视。部分急性足部运动损伤表现隐匿,常规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通常需要结合详细的专科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方可明确诊断。急性足部运动损伤一旦漏诊或误诊,易导致慢性关节不稳、骨软骨损伤、关节撞击甚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笔者探讨急性足部运动损伤诊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提高此类损伤的疗效。

  • 标签: 踝损伤 运动损伤 关节镜检查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社区人群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关系。方法本研究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样检验、臂脉搏波速度检查。最后将资料完整者3 912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baPWV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率、睡眠情况、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臂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发现睡眠时长、入睡时间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相关。与睡眠时长为6~8 h组相比,睡眠时长≥8 h组PWV异常率的患病风险升高(OR=1.155, 95%CI 0.995~1.367, P=0.037)。与入睡时间~23:00组相比,00:00以后组PWV异常率患病风险升高(OR=1.482, 95%CI 1.008~2.179, P=0.045)。结论睡眠时长过长(≥8 h)和入睡时间过晚(00:00以后)可能与动脉硬化患病风险升高相关。

  • 标签: 睡眠时长 入睡时间 社区人群 脉搏波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脉搏波速度(BaPWV)在青春期少年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选自北京市海淀区5所中学的12~17岁青春期少年1 607例。其中男782例,女825例。测量其血压、体质量、身高后,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多组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2组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LSD法。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2~17岁青春期少年的BaPWV中位数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12岁BaPWV中位数982.50 cm/s,呈逐渐上升趋势,至17岁时达到最高值1 113.50 cm/s,12~17岁青少年的BaPWV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6,P=0.006)。在区分了性别的人群研究中,12岁男性和女性的BaPWV中位数分别为962.25 cm/s和997.50 cm/s,均随年龄递增呈逐渐上升趋势,至17岁时男性和女性的BaPWV中位数分别达到1 122.50 cm/s和1 096.00 cm/s,男性和女性的BaPWV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903,P=0.014;r=0.945,P=0.004)。男性BaPWV与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质量、身高、BMI均呈正相关(r=0.308,P<0.001;r=0.289,P<0.001;r=0.478,P<0.001;r=0.190,P<0.001;r=0.315,P<0.001;r=0.109,P=0.002)。女性BaPWV也与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质量、身高、BMI均呈正相关(r=0.340,P<0.001;r=0.285,P<0.001;r=0.379,P<0.001;r=0.115,P=0.001;r=0.170,P=0.001;r=0.097,P=0.014)。整体人群中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01)。在性别方面的比较显示:12~13岁组的男女之间Ba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3,P=0.902),但在14~15岁组和16~17岁组中,男女之间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1;t=2.152,P=0.032),均表现为女性平均BaPWV水平低于同组男性。结论12~17岁青春期少年的BaPWV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年龄、身高均与BaPWV呈正相关。肥胖可增加其血管僵硬度。不同性别的青春期发育对血管僵硬度有不同影响。

  • 标签: 青春期 臂-踝脉搏波速度 动脉硬化 年龄
  • 作者: 郭秦炜 白露 桂鉴超 黄红拾 华英汇 李棋 李文翠 施忠民 陶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深圳 51803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运动关节科,南京 2100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上海 20004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成都 610044,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深圳 51802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233,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外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运动创伤,可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目前,外撕脱骨折普遍存在容易漏诊、治疗不当、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相应的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专业学组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和足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中国外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工作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制订了《外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本指南内容涵盖外撕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方法及术后康复等,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撕脱性 外侧韧带,踝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足矫形器对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下肢协调能力、平衡能力、步行姿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述选取一名两岁儿童,诊断为右侧功能障碍(小脑损伤后遗症),经专业人员评估得出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步行姿势及生活自理自理能力得分。经常规康复训练及穿戴足矫形器后得出结论。结论:足矫形器对儿童下肢协调平衡能力、步行姿势及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偏瘫 康复评估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吕叔湘先生说:“要想将语文学好,就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李希贵也曾说:“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才可以有提升。”从古至今,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的重要性从未被否认。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意识、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仅仅依靠单薄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因此,拓展阅读至关重要。通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主动阅读行为,在阅读中拥有更多的收获感,让阅读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

  • 标签: 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融合教学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逐渐向专业化、多学科交叉的层面发展,需要汽车工程设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其中断面设计是内外饰工程设计人员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与设计工具。断面设计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调整频繁、对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高,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CATIA软件内外饰断面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断面设计的效率。

  • 标签: 断面设计 调整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足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5月,以我院足外科收治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出68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健康教育)各分配34例,分析观察各组患者的病情认知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疾病知识、治疗注意事项、发病病因和防治护理等知识水平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足踝外科病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骨科病房指导患者不同泵运动频率强度的护理实践。方法:从本院下肢骨折患者中抽选68例分成两组。常规组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秒20组/次,实验组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8 秒25组×3tid,对比两组情况。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最大极限背伸蹠曲5~8 秒25组×3tid优势明显,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防止患者受到风险事件的影响,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骨科病房整体医疗质量与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频率强度 护理实践 骨科病房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泵运动对预防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锻炼来进行预防,观察组医护人员每天鼓励并且指导病人做泵运动以此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进行泵运动之后,观察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的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并发症的概率要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励并且指导骨科的病人进行泵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住院的时间以及住院的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骨科 预防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