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胎儿多发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的产前超声表现和产后病理类型,总结AMC受累关节的产前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产前超声发现、产后病理证实的AMC病例,对比产前超声表现、受累关节类型与产后病理特征的差异,并比较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病例的关节受累情况。结果共纳入AMC 31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1例,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20例。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两组受累关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提示与产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21例(21/31,67.7%)。31例中受累关节占比依次为指间(23/31,74.2%)、膝(20/31,64.5%)、踝(19/31,61.3%)、下颌(11/31,35.5%)、腕(11/31,35.5%)、肘(10/31,32.3%)、趾间(6/31,19.4%)、脊柱(2/31,6.5%)、肩(1/31,3.2%)和髋(1/31,3.2%)。病例受累部位关节的产前超声符合率分别为指间(100%)、踝(100%)、脊柱(100%)、髋(100%)、腕(90.9%)、膝(75.0%)、肘(70.0%)、下颌(54.5%)、趾间(50.0%)和肩(0)。结论当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上、下肢姿势异常,尤其是重叠指、伸膝和足内翻等畸形时,应警惕AMC,需仔细扫查胎儿其他关节,以提高AMC的产前检出率。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多发关节挛缩症 关节异常 胎儿 病理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2岁,因“四肢关节活动受限”于2020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专病门诊。主要表现为双腿屈膝,双手指屈曲。双侧肘膝关节、指(趾)间关节伸展、屈曲受限,以伸展受限为主。肌力正常,双下肢肌肉僵硬,双侧跟膝腱反射对称引出。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PIEZO2基因存在杂合缺失c.8181_8183del,p.Glu2727del,父母及其妹妹均为野生型。PIEZO2基因变异所致远端关节挛缩5型临床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挛缩预防和治疗中不同时机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8月-2021年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骨折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和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参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1个月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建议广大患者骨折术后尽早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 标签: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挛缩 综合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2例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6例,瘢痕松解后观察组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对照组采用中厚皮移植术,比较两组自体皮成活率,并取人工真皮聚酯纤维膜下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比较两组植皮区温哥华瘢痕评估表评分(VSS)、功能活动情况、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供皮区愈合后VSS评分。结果观察组自体皮成活率(92.31%)与对照组(84.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6个月及1年VS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及1年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活动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感染率(3.85% vs 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皮区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供皮区愈合后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应用于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患者中,可改善患者植皮区、供皮区瘢痕情况,缩短供皮区愈合时间,改善烧伤瘢痕挛缩关节功能。

  • 标签: 皮肤,人工 移植,自体 皮肤移植 挛缩 瘢痕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2例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6例,瘢痕松解后观察组采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对照组采用中厚皮移植术,比较两组自体皮成活率,并取人工真皮聚酯纤维膜下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比较两组植皮区温哥华瘢痕评估表评分(VSS)、功能活动情况、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供皮区愈合后VSS评分。结果观察组自体皮成活率(92.31%)与对照组(84.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6个月及1年VS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及1年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活动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感染率(3.85% vs 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皮区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供皮区愈合后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应用于关节部位烧伤瘢痕挛缩患者中,可改善患者植皮区、供皮区瘢痕情况,缩短供皮区愈合时间,改善烧伤瘢痕挛缩关节功能。

  • 标签: 皮肤,人工 移植,自体 皮肤移植 挛缩 瘢痕 烧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活动训练器(JAS)对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肢体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伴肢体挛缩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挛缩关节徒手被动活动及牵伸,观察组给予挛缩关节使用JAS关节活动系统。两组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改良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膝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及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MAS评分[(1.16±0.28)分]和CSI评分[(6.83±1.43)分]均低于对照组[(1.89±0.36)分、(8.35±1.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37、4.496,均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膝关节被动活动度[(101.14±6.48)°]和主动活动度[(119.65±9.9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32±4.79)°、(103.23±7.89)°](t=13.170、8.658,均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ADL评分[(57.79±6.12)分]高于对照组[(43.84±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9,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结论JAS对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伴肢体挛缩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症状并改善患者膝关节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膝关节 关节挛缩 肌张力 活动范围,关节 运动疗法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腿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采用小腿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加用"Z"形跟腱延长术,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统计并评价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35例小腿部瘤体完全切除;8例患者由于瘤体范围较广,瘤体侵袭包绕小腿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等,采取部分瘤体切除术;32例患者手术切除瘤体后联合行"Z"形跟腱延长术。随访6~12个月后发现,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3%(40/43);43例患者均可正常行走,其中3例踝关节活动有轻度受限;35例术后小腿部疼痛消失,无肿块隆起,复查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原瘤体部位未见复发,8例术后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有散在瘤体存在,偶有疼痛症状。结论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行手术治疗可纠正踝关节功能,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 畸形 跟腱挛缩 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回顾总结我科5年间因足部深度烧伤引发瘢痕增生导致严重足畸形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0例患者全部采用瘢痕松解或切除的手术治疗,应用“Z”字成形、瘢痕切除松解全厚皮移植或邻位皮瓣转移术,趾蹼成形术。结果:绝大部分患者手术后效果满意,少数病例因就诊时间晚或皮片成活率较低行二次手术。结论:本文对足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病因、烧伤初期治疗方法选择、瘢痕挛缩手术时间的选择、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修复方式,总结修复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8月住院的15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对象,入院之后进行修复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及植皮坏死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手部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需根据挛缩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修复方式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修复方式,总结修复体会。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8月住院的15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对象,入院之后进行修复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及植皮坏死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手部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需根据挛缩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修复方式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肌(伸膝肌)的肌力和股二头肌(屈膝肌)的肌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下降,股二头肌的肌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的肌张力测量值下调(F值为10.623,P<0.001),股四头肌的肌力测量值上调(F值为10.88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松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肌的肌张力,增加伸膝肌的肌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肌力/肌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肌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 标签: 废用综合征 关节挛缩 松筋护理训练 松筋膏 肌力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肌(伸膝肌)的肌力和股二头肌(屈膝肌)的肌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肌的肌力下降,股二头肌的肌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的肌张力测量值下调(F值为10.623,P<0.001),股四头肌的肌力测量值上调(F值为10.88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松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松筋护理训练联合松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松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肌的肌张力,增加伸膝肌的肌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肌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肌力/肌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肌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 标签: 废用综合征 关节挛缩 松筋护理训练 松筋膏 肌力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小儿手指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治疗方式的应用予以探究。方法:52例小儿手指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上述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26例, 综合治疗)和常规组(26例, 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效果予以分析观察 ,将 2组手指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予以比较。 结果:综合组手指关节活动度优于常规组,综合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手指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方式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小儿手指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治疗方式的应用予以探究。方法:52例小儿手指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上述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26例, 综合治疗)和常规组(26例, 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效果予以分析观察 ,将 2组手指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予以比较。 结果:综合组手指关节活动度优于常规组,综合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手指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手术方式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应用外科整形修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讨。方法:本实验选取的9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均是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按奇偶数法将其分成讨论组(n=45)行外科整形修复治疗和参照组(n=45)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较。结果:相比参照组,讨论组患者的手部功能优良率更高,讨论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部功能 烧伤 外科整形修复 并发症发生率 瘢痕挛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的61名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66只手畸形。其中手腕2只,手背3只,并指畸形2只,拇内收畸形5只,严重爪形手2只。59只手瘢痕切除后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1只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1只手采用示指背皮瓣修复。结果:术后患儿66只手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术后进行6~12月抗瘢痕治疗,随访3月~3年,按手深度烧伤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41只手,良20只手,差5只手,优良率为92.4%。结论: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早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结合术后功能锻练及抗瘢痕增生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烧伤后手功能。

  • 标签: 小儿 手烧伤 瘢痕挛缩 畸形
  • 简介:摘要:臀肌挛缩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是,目前临床中还没有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所以,临床诊治、预后效果受到较大影响。本篇文章,作者主要对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为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防治措施,选取43例存在不同程度手部烧伤的患者进行整形手术修复及术后指导康复治疗。经临床诊断,在瘢痕挛缩畸形的影响下,患者手部功能明显下降,腕部、手指活动受限,需接受整形修复治疗。患者均符合整形手术修复治疗条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满意度、ROM和SF-36评分。结果:在术后6个月,43例患者中仅有1例不满意,满意度97.67%;同时,在术后6个月,患者的ROM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80.13±5.53)分、(90.32±6.15)分,较之术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整形修复治疗来防治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有显著临床效果。

  • 标签: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整形修复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