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由肿瘤衍生的片段DNA,能表达整个肿瘤基因组的信息。ctDNA中肿瘤标志物的分子检测可用于监测早期治疗效果、治疗相关的基因组改变和检测病理类型,具有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创伤较小并且易获得的优势。本文就这一技术应用于儿童癌症治疗的临床方案中潜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循环肿瘤DNA 儿童
  • 简介:摘要: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模型是通过手术方式获取患者来源的新鲜肿瘤组织,然后移植到动物体内从而构建一个移植瘤模型。该模型保留原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避免重复传代对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并且能反映患者的遗传多样性。PDX模型可用于追踪治疗前后肿瘤基因组、信号通路以及代谢变化,为儿童肿瘤包括颅外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研究带来希望。该文就PDX模型在儿童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儿童 肿瘤 临床前模型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性腹泻是儿童慢性腹泻的少见病因,多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异性功能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腹泻可作为其首发症状出现,也可伴随疾病进展而发生,手术切除肿瘤后症状普遍得到缓解或治愈。该文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慢性腹泻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叙述其腹泻特点、腹泻机制及诊治要点,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腹泻 神经内分泌肿瘤 血管活性肠肽瘤 胃泌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家庭护理指导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2020年1月-2022年1月进行,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儿童肿瘤患者,所以患者均接受放化疗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一组观察组应用家庭护理指导,一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统计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指标96.00%(24/25)高于对照组76.00%(19/25),(p<0.05)。结论:将家庭护理指导应用于儿童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儿童肿瘤 放化疗 家庭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疗效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使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5例肾上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左侧1例,右侧4例;年龄2岁4个月~13岁1个月,平均7岁7个月;肿瘤最大直径3.0~6.0 cm,平均4.8 cm。结果5例患儿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且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5~325 min,平均275 min;术中出血10~50 mL,平均28 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5 d,平均4 d;术后住院时间9~13 d,平均11 d;住院费用51 268~58 157元,平均53 485元;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嗜铬细胞瘤1例,节细胞瘤2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肾上腺肿瘤安全、可行,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行临床研究验证。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局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指标预先判断儿童卵巢肿瘤良恶性对选择手术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166例卵巢占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手术年龄为(6. 03±4. 24)岁;146例为良性肿瘤,作为良性组,手术年龄为(6. 00±4. 22)岁,78. 1 %(114/146)的患儿有临床症状;20例为恶性肿瘤,作为恶性组,手术年龄为(6. 40±3. 67)岁,95. 0%(19/20)的患儿有临床症状。对患儿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肿瘤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肿瘤直径和占位性质)、实验室指标、肿瘤良恶性以及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儿均接受了开放或腹腔镜下单纯肿瘤剥除术或肿瘤及同侧卵巢、附件切除术。其中,急诊手术31例,择期手术135例;保留卵巢手术84例,切除患侧卵巢手术82例。①影像学检查提示实质性占位16例[9. 6% (16/166)],囊实性占位87例[52. 4% (87/166)],囊性占位60例[36. 1%(60/166)],另有3例[1. 8%(3/166)]在术前未明确占位性质,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更多地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瘤直径为(7. 25±4. 78)cm,良性组肿瘤最大直径为(6. 34±3. 94) cm,恶性组为(13. 71±5. 40 )cm,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提示肿瘤大小与肿瘤良恶性存在显著相关。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得出影像学肿瘤直径评估恶性肿瘤的阈值为8. 75 cm。在45例肿瘤直径>8. 75 cm的患儿中,恶性18例,良性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另外,未扭转卵巢肿瘤中恶性肿瘤直径也显著大于良性肿瘤,(13. 71±5. 40)cm比(8. 21±13. 5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②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提示恶性肿瘤患儿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和(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明显上升。③病理诊断提示恶性组病理类型包括未成熟畸胎瘤、卵黄囊瘤、颗粒细胞瘤和无性细胞瘤。良性组病理类型包括成熟畸胎瘤、单纯囊肿、滤泡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黄体囊肿、海绵状血管瘤、间皮包涵囊肿和坏死卵巢。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良性组患儿有66例接受了卵巢切除术,43例患儿存在卵巢扭转且均为良性肿瘤(R=-0. 222,P=0. 002)。结论术前卵巢占位患儿的相关影像学指标、肿瘤标志物对占位的良恶性评估有一定提示。

  • 标签: 卵巢肿瘤 风险因素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初步应用经验,探讨机器人手术在儿童胸外科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住院并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肿瘤切除术的纵隔肿瘤患儿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岁,平均体重32.1 kg。总结分析患儿肿瘤类型、大小、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26例患儿中,前纵隔肿瘤6例,中纵隔肿瘤3例,后纵隔肿瘤17例。病理结果显示神经源性肿瘤15例,支气管源性肿瘤4例,脉管源性肿瘤3例,畸胎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1例患儿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胸。肿瘤最长径平均值为6.0 cm,手术采用四切口22例,三切口4例;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07.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8 ml,平均住院天数为7.1 d。术后随访1~2个月,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安全可行。达芬奇手术医生必须具备开放手术的技术基础,以备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 标签: 纵隔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儿童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小量出血组(BL/EBV≤0.5)和大量出血组(BL/EBV>0.5),比较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大出血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对大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中大量出血组91例,小量出血组199例,大出血率为31.38%。体质量是术中大出血的保护因素(OR=0.786,P=0.011)、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6,P<0.001)。大量出血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量出血组,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术儿童术前体质量、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且术中大出血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儿童 脑肿瘤 出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纵隔恶性肿瘤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42例纵隔恶性肿瘤相关SVC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原发病类型、原发病诊断过程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42例纵隔恶性肿瘤相关SVCS患儿中男31例、女11例,诊断年龄8.5(1.9,14.9)岁。临床表现以咳喘(33例,79%)、端坐呼吸(19例,45%)、面部水肿(18例,43%)较为常见。病理诊断以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最常见(25例,60%),其他依次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7例,1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例,1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5%),外周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尤文肉瘤、生殖细胞瘤各1例。42例患儿通过骨髓细胞学或胸腔积液细胞学明确原发病诊断14例,通过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6例,通过纵隔占位性病灶活检确诊22例;麻醉方式以局部麻醉为主(27例,64%),15例接受全身麻醉患儿中3例发生纵隔肿块压迫导致的呼吸相关并发症;42例患儿中27例持续缓解,1例复发后接受二线治疗存活,14例死亡(2例死于活检术围手术期并发症,12例原发病复发或进展后死亡),持续缓解的27例患儿随访时间36.7(1.2,76.1)个月。42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59%(95%CI 44%~79%)和58%(95%CI 44%~77%)。结论儿童纵隔恶性肿瘤相关SVCS是危及生命的肿瘤急症,病死率高。最常见原发疾病是T-LBL,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咳喘、端坐呼吸、面部水肿常见。临床处理应以稳定危重状态为前提并通过最小侵袭性操作以明确病理诊断。

  • 标签: 上腔静脉综合征 儿童 诊断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提高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2017年收治的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儿的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分析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入组34例患者,男女比例1.43∶1,中位发病年龄为9.7岁;其中29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以生殖细胞瘤最多(44%)。19例肿瘤为单发病灶,11例为双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松果体区为最常见部位。头痛伴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症状(24%)。入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1.6个月,1、3、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5%、70%。女性OS显著高于男性(P=0.032),病理组成中含有卵黄囊瘤成分患者OS低(P=0.019),肿瘤最大直径>30 mm患者OS低(P= 0.021)。28例经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术后未放疗和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低于术后治疗患者(P= 0.043)。结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最大直径>30 mm、病理成分中含有卵黄囊瘤的男性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儿童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7例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病理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患儿包括男性3例、女性4例,首诊年龄1个月至3岁。临床表现多有心脏杂音和心界扩大;1例仅表现为急性脑梗死,1例无任何异常表现。病理检查示,6例良性肿瘤(包括纤维瘤2例,横纹肌瘤、黏液瘤、脂肪瘤及血管瘤各1例),1例恶性肿瘤(心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MRI显示,恶性肿瘤在各序列中的信号强度均高于正常心肌;良性肿瘤之间差异较大,以首过灌注、电影成像及延迟强化序列最明显。结论儿童心脏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各类型心脏肿瘤均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学特征。MRI对心脏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心脏肿瘤 儿童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血液肿瘤治疗中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作用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就诊的62例血液肿瘤患儿,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31例/组,均采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将两组血液肿瘤患儿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时间(24.51±3.76)分钟短于对照组(26.17±2.88)分钟,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6.77%),但是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感染、局部血肿、机械性静脉炎、夹闭综合征)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5.8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血液肿瘤治疗中采取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血液肿瘤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CT特点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3例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患者为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对不同亚型的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影像特点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分为3种亚型,分别为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神经母细胞瘤(n=24):主要位于肾上腺以及脊柱旁,肿瘤直径在25.4-98.5mm之间,形态规则患者有5例,不规则患者有19例,CT平扫后,密度不均患者有20例,合并团片状、斑片状或者不规则钙化的患者有19例,囊性病变坏死患者有17例,增强CT扫描后,动脉期表现为轻度或者中重度的不均匀强化情况,通过静脉以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强化,11例包埋下腔静脉或者腹主动脉分支,9例合并淋巴结、骨骼或者实质脏器转移。L2期有15例,M期共9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n=7):主要位于肾上腺以及脊柱旁,肿瘤直径在26.7-83.5mm之间,形态规则患者有1例,形态不规则患者有6例,通过CT平扫,密度不均匀患者有5例,合并条片状、斑片状或者不规则钙化反应的患者共有5例,存在囊性病变坏死患者有4例。通过增强CT扫描,其特点和神经母细胞瘤的特点相似,4例包埋或者向周围血管挤压。L1期共1例,L2期共6例;节细胞神经瘤(n=2)主要位于肾上腺以及脊柱旁,肿瘤直径在21.5-77.1mm之间,形态规则。通过CT平扫,密度均匀,合并斑点状钙化患者有1例,通过增强CT扫描后,通过动脉期无强化反应,静脉期或者延迟期存在均匀强化反应,L1期有1例,L2期有1例。结论:儿童腹膜后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患者一般为合并钙化反应的单发病灶,肿瘤大小对于良恶性病灶的评估无明显提示意义,神经母细胞瘤以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两者影像学表现重叠之处较多,前者的发病年龄更低,恶性程度高于后者,且更加容易转移,预后效果差。

  • 标签: 腹膜后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 CT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原发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放疗的40例NGGCT患儿的临床资料,90%患儿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所有患儿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原发部位以松果体、鞍区/鞍上、基底节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108个月(20~2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8~131个月),3、5年总生存率均为82.0%;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3.0%。单因素分析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P=0.02),初诊年龄>10岁(P=0.006),初诊时有转移(P<0.001),肿瘤病理学类型中含有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或胚胎性癌成分(P=0.036)是患儿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患儿AFP升高、初诊年龄>10岁、肿瘤转移播散、病理类型是儿童颅内NGGCT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其整体预后差于生殖细胞瘤,需要多学科合作强化治疗以提高生存。

  • 标签: 颅内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儿童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纵隔恶性肿瘤儿童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最常见原发病因,多同时表现为上纵隔综合征(SMS)。SVCS多在短时间内出现并进行性加重,病死率极高。国内暂无相关诊疗规范,为解决此临床需求,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肿瘤及血液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阐述儿童纵隔肿瘤相关SVCS的概念,并对诊治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纵隔占位儿童患者在多学科协作下完成经胸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主要手术配合是术前做好访视和器械、物品的准备,以及与病房护士的交接转运;术中多学科团队的配合,护理团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执行无瘤技术,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安全护送患者回PICU病房,做好患者交接。本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纵隔肿瘤 多学科协作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