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中对病人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发生不良事件,儿科护理工作尤其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护理工作难度大、风险性高。为降低PICU的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现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 标签: 儿科 重症病人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儿科近年来血液病人的成分输血分析,了解儿科成分输血是否存在合理性。方法分析儿科2000-2005年血液病人年度用血情况、成分输血的比例。结果儿科血液病人用血量为红细胞用量最多呈逐年上升,全血、血小板用量较少。结论儿科血液病人成分输血率平均75%以上,达到部颁标准;2004-2005年成分输血率89.97%,接近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的比例。

  • 标签: 儿科血液病 成分输血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科室静疗组对儿科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84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在2021年7-2021年12月期间(在静疗小组建立之前)接受治疗,实行整体的责任制护理;2042名儿童(在建立了静疗小组之后)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治疗,该小组在接受治疗时,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积极的应用精良小组的护理模式,护理工作在完成之后要对科室内静疗小组成立前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结果显示静疗小组在成立之后,患者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静疗小组在成立之前满意度为87.32%,而静疗小组成立之后满意度为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病人 静疗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抢救病人的临床路径并加以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儿科进行抢救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将其中的150例患者作为A组,即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抢救;剩下的150例患者作为B组,即为观察组,这些患者依照临床路径进行抢救。结果两组的患者进行抢救,从抢救成功率、医嘱使用率和抢救记录所需时间这几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儿科临床抢救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其抢救成功率更高,是值得被推广借鉴。

  • 标签: 儿科 临床 患者 路径 分析 抢救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儿科病人细化及分级护理方法,希望能够为儿科护理水平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儿科 病人 护理分级
  • 简介:摘要儿科从2011年至今,连续开展了几年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护患关系更和谐,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下面总结在临床中优质护理服务中病人的宣教流程。

  • 标签: 儿科患者 优质护理 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儿科病人因输液液所致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结果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方法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体位,协助排痰。结果通过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吸痰等处理,能够缓解患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结论儿科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

  • 标签: 儿科病人 呼吸道管理 体会
  • 简介: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易发于6个月~5岁儿童,如能及时给予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方法,不但可使病人获救,而且对患儿预后,减少并发症均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然而在门诊病人中,虽大部分患儿出现肌肉抽动、意识障碍得到救治,但确有部分病人因未给予紧急处理,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进而转变为癫痫,所以抢救的时间很重要,应尽量缩短儿童的惊厥时间。为此,笔者将近年来在儿科门诊抢救的高热惊厥典型病人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科门诊 高热惊厥 厥病 救治方法 临床意义 门诊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发热患儿的常规处理程序,进一步提高对儿科发热患儿应用激素退热所致危害的认识,改变以激素作为常规退热的治疗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儿科对发热患儿常见处置情况及处理思路。结果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观念仍然陈旧,对激素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掌握仍存在缺陷,同时对激素滥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认识不足。结论正确认识激素滥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加强医患沟通,正确使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对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发热 激素 退热药 物理降温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临床路径的方法用于儿科临床抢救病人中,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口头医嘱使用率,缩短抢救记录耗时。方法2009年9月-2010年08月儿科抢救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2010年9月-2011年09月儿科抢救病人作为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抢救。结果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口头医嘱使用率,抢救记录耗时,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将临床路径的方法用于儿科抢救病人中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口头医嘱使用率、抢救记录耗时明显减少,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路径 儿科 危重抢救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儿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并结合临床改善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共4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并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观察组在护患纠纷率上明显较低,即为4.5%,对照组则为18.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儿科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增强人文关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治疗依从性均具有改善效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患者 心理护理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提高儿科病区患儿使用识别腕带依从性的对策。方法通过和2009年6月5日至9月5日所做腕带依从性调查结果对比,总结儿科病区患儿在使用识别腕带中的问题,制定提高佩戴腕带依从性的措施,并持续进行佩戴腕带依从性的调查分析。结果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入住我科病人2793人次,无佩戴腕带186例,完好率为93.3%,无佩戴率为6.7%。与2009年6月5日至9月5日所做腕带依从性调查结果佩戴率为94.8%,无佩戴率5.2%相对比2,儿科患儿佩戴腕带的依从性无明显提高。结论做好腕带佩戴的宣教,是提高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基础;而护士加强查对制度则是提高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儿科病人 腕带 困扰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医院儿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深入分析儿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探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患儿例数是34例(5.66%),感染部位中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疾病,患儿例数是24例;1岁以下患儿医院感染率更高,冬季期间患儿医院感染率更高,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住院时间、使用房间不同居住面积发生感染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儿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幼、住院环境以及住院时间延长,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可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及时干预以有效预防儿科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 标签: 综合医院 儿科 住院病人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儿科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重要过渡时期,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目前面临着许多困境,标准化病人是引入的教学改革措施之一。但是,因为儿童的特殊性,标准化病人运用于儿科临床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用在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技能的培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OSCE考试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儿科实习教学,需要将标准化病人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 标签: 儿科 临床实习教学 标准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某医院2003~2005年135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中医院感染者为病例组,非医院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按1︰1配比设立对照,以条件logistic法筛选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率为7.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住院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重症监护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

  • 标签: 医院获得性感染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是为了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和积极引导,以帮助儿童应对疾病、康复过程和维护心理健康。本文将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的应用,包括建立亲近关系、积极沟通、使用鼓励性语言和情感支持、设定目标和奖励系统,以及家庭的参与。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护理策略,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支持,帮助儿童克服疾病、康复过程以及维护心理健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