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先秦儒家继承三代以来的礼乐文明并加以损益,提出了复礼的社会价值理想。与此同时,儒家中和的思想观念开始以文化审美的形式被确立,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艺术美学的重要原则。由此围绕着中和所形成的文艺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古代诗学发展进程中的强大张力。

  • 标签: 礼乐 中和 文与质 诗学张力
  • 简介:代表儒家文艺的三篇《原道》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具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但它们都共同体现着儒家“文”和“道”相统一的文艺思想,都以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 标签: 原道
  • 简介:据《韩非子》记载,战国以降,儒分为八,孔子的门徒散入列国,聚众讲学。虽然他们都称自己是在传扬孔子的思想,但这“八儒”在学理旨趣上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都在各自的向度上发展或改造着孔子的思想。其后出现的两汉儒学、宋明理学、清代经学等都对孔子学说作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发挥,在此情形下,孔子学说的真意变得日渐模糊起来。本文

  • 标签: 儒家 色彩观 “礼” 孔子 “仁” “度”
  • 简介:一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生涯”指的是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孔子指出儒家生涯的意义在“毋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宛》),意为做人的目的,在于使人发展其天赋智慧才能,贡献造福于国家社会人群。

  • 标签: 儒家 人的观念 国家社会 孔子 君子 论语
  • 简介:人性是政治法律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之一。之前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人性的研究常局限于对他们的系统人性论述,有时还混淆了他们的理想道德人格和一般人性。鉴于人们对日常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评论可能隐含关于人性的一般判断和看法,从利益、自然情感、认知和实践四个方面对孔、孟隐含于人、事评述中的人性的梳理表明,尽管孔、孟心中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和规范,但他们对一般人性的看法非常现实;与现代社会科学的人性假定和经验研究发现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现实的人性可以有效揭示中国传统政治"儒表法里"的内在逻辑;对政治法律思想的实践可能也有所启示。

  • 标签: 早期儒家 人性观 儒表法里
  • 简介: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主旨,可一言以蔽之,即内圣外王之道,它一般是指由内圣而外王即内修道德性命而外求经世济民的政治思维理路。然而,孔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是一个圣与王分离的时代,因此,他们在追求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同时,又不得不正视圣与王分离的现实状况并作出理论上的反思与回应,即一方面呼唤士人君子的奋然兴起,另一方面则强调内圣的道德修养或心性的存养扩充本身所具有的独立自足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儒家 政治思想 内圣外王 君子之学
  • 简介:由于汉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古代正统的文学是和“文化”内涵相近的、广义的大文学。这种观念最早是由作为汉民族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先秦儒家确立的。在这种观念的确立过程中,孔子和苟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先秦儒家 孔子 苟子 大文学观 影响
  • 简介:儒家哲学的时间不是自然哲学(或者物理科学)的,而是形而上学(或者生存论)的。从这个维度出发,可以发现儒家哲学关于时间的独特观点。这表现在:在宇宙上,它比较重视"经验的时间"而较为轻视"超验的时间";在伦理学上,它衍化为"血缘的时间",即将人之血缘递嬗神圣化为一种普遍的伦理准则。

  • 标签: 儒家 血缘伦理 经验的时间 超验的时间 内在超越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9
  • 简介:《文赋》中既然蕴含了那么多的儒家文论思想,摆脱了儒家诗教精神,但《文赋》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文学却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

  • 标签: 儒家文学 文学观 文赋儒家
  • 简介:儒家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丧葬“哀思”。哀思是丧葬礼仪的灵魂,对哀思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制定了一些较为苛刻的哀思规范,但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节哀思想。

  • 标签: 儒家 丧葬 哀思观
  • 简介:文章考察同情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儒家同情的衰退性嬗变,阐释先秦儒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和价值,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儒家 同情观 伦理
  • 简介:本文回顾了儒家德刑从为政以德、提倡理想人格到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理论演变,对于探讨今天的道德和法制建设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儒家 德刑观 启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2
  • 简介:《文赋》中既然蕴含了那么多的儒家文论思想,摆脱了儒家诗教精神,但《文赋》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文学却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

  • 标签: 儒家文学 文学观 文赋儒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2
  • 简介:《文赋》中既然蕴含了那么多的儒家文论思想,摆脱了儒家诗教精神,但《文赋》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文学却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

  • 标签: 儒家文学 文学观 文赋儒家
  • 简介:儒家思想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旧的奴隶制帝国趋于分崩离析,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大动荡中,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面对这样的社会和人生的现实,儒家积极'参与'社会的变化,采取'入世'态度.孔子的一生,始终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面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状况,孔子奔走于各国之间,宣传'仁学',要各国国君以'仁'治天下.

  • 标签: 儒家 文艺思想 现实主义 审美意识
  • 简介: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儒家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儒家文艺思想是这个庞大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儒家文艺思想关于文艺的教化作用可以归结为文治统一、文道统一和文质统一等三个方面.

  • 标签: 儒家思想 文艺思想 教化职能 《原道》 道家思想 国家治理
  • 简介:在人类思想史上,或许没有其他任何观念比"文艺复兴"观念具有更广泛、更持久,也更成问题的影响力了.它是现代性的标志,也是维护传统的旗帜.19世纪欧洲史学家用此观念不单单表示一个在古典模式启迪下、发端于14世纪意大利的文化艺术鼎盛时期,而且以此表示人类在各方面都与愚昧时代决裂而进入现代文明的状态.正因为如此,这个观念很快脱离了作为历史分期概念应具有的时空限度而跃然成为一个不受时间与地域束缚的共时思想.

  • 标签: 文艺复兴 现代性 文化传统 文化艺术 意大利 人文主义
  • 简介:孔子作为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于文艺的本质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其先贤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善说,而在文艺的功能上则体现在他重视文艺的审美功能特性——“兴、、群、怨,,中,以“乐”为中心的理想人格论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文艺观 独特 美善 美学思想 孔子 中国古代文化
  • 简介:<正>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艺理论家群星灿烂、理论著述异彩纷呈的时代。总结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不能不对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及其代表作家、理论著述进行深入研究。而陆机的《文赋》,正是这一时期,第一个生动地描述了文学创作过程,把创作论完整地提到了文艺理论研究课题的著名著作。《文赋》对创作过程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文艺创作利弊得

  • 标签: 陆机 文艺观 《文赋》 漫议 作家 文艺创作
  • 简介:论文的主要目的在较为切近地把握庄学对于"艺"、"文"、"美"的根本观念,并剖析它们与庄学思想主体的内在联系。全文分两编,上编是对庄学及其与古典思想传统关系的论述,下编是对庄学文艺观念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导论对论文论述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思路作了通释,力图将庄

  • 标签: 文艺观 通释 古典思想 虚静 本原性 风格论